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625
标签:
教学论文
新教材与探究性学习(教师中心稿)
通许县大岗李乡二中
两千零肆年的秋季新编语文教材在通许县教师们的瞩目中闪亮登场。新教材的编写本身就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它融入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创新能力为教育目的,呈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
诚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业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创新将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而知识创新需要依靠具备探求态度和具有批判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正是培养人的事业。但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灌输式教学,已有了极大的惯性,虽然它能纳入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但还是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框框去运作,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确定知识”,难以使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以往“师教生受”学习方式,要帮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主动的、能动的学习方式,即探究性学习。
面对着时代的呼唤和新教材面世的有利条件,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前辈老师的引导下,为初中语文课堂引入探究性学习,并为此做出不断的努力和思考。
一、注重学法指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尝试。
叶圣陶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用教,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给相应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上,除了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交给他们获得知识、启迪思维的“金钥匙”,将学生的能力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教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而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自动”的地位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思维。一般我们采取的课堂模式是:质疑——选题——探究——解疑——检测。
(一)质疑。学生通过自学课文,直接与“作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文句作简单的疏通,并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不要作过多的限制。学生开动脑筋,敢于积极思考,敢于在“无疑处见疑”,大胆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可以涉及课文的方方面面。
(二)选题。根据学生“质疑”问题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作科学的分类处理,如学生通过查问工具可以解决问题,可由学生自己解决;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寻根究底;一些既与文章的意蕴有关,有一定深度,而学生又难以正确理解,有一定探究价值的无能为力的问题,就可以在课堂上作重点的探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盲点,找准疑点,适时点拔、适当点拔,让学生在课堂的探究中能获取结论。
(三)探究。就是对上一步形式的“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究。注重分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做到以疑促读,以思促解。组织学生研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当学生的探究出现偏差或停滞不前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教给探究的方法,必要时提供相关的资料,以实现最终的突破。
(四)解疑。就是经过“探究”而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这些“结论”有时可能是幼稚的,甚至是离奇的,但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探究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能力。
(五)检测。即在教师的参与下,对整个探究过程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完成目标的程度、采用方法的优劣、情感体验的得失等。教师要用鼓励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探究,不要求全责备,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失败的原因,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就”的快感,以促使学生形成探索的内驱力。
二、注重教法创新,教无定法,重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执教《晏子使楚》一课时,我便根据本课故事情节性较强,人物语言简明且语气对比强烈等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改编为现代汉语的小品剧上台表演。学生自发讨论剧情安排,研究台词,准备道具。在公演过程中,各小组都能各出奇招来表现剧情,有的甚至还融入现代搞笑版内容,而且都能很好体现故事人物之间的语言差别,所以在教师作演出后的总结环节中,顺势稍作点拔,学生即可非常牢固地掌握该课的句式、实词、虚词及思想内容。这样,既改变了单一的课堂模式,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去发现问题,通过彼此合作交流进而自主解决问题,这正是探究意识的培养。再如在执教梁启超同志《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稿时,我要求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细细体会演讲稿的内容,从具体的语句自主总结出梁启超的观点。由于改变了以往教师分析、教师总结的做法,学生感悟更加深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感到,在语文课堂应该大胆尝试,敢于改变固定的数学思路,用较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展开全文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变成激发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艺术,通过悬念、设问、质疑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去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他们才会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醒的感知,进行丰富的想像力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学习的情感,并能在从事和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克服困难而不感疲劳,形成一种愿学、想学的心境,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和谐稳定发展。
课堂教学应该是科学的,也应该是艺术的,更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教师的形象,要面带微笑,充满自信,能机智、及时地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肯定学生,爱生之情溢于言表,为创设轻松、专业修养、语言修养、提高授课艺术,才能“寓庄于谐”、“寓教于乐”。
探究性学习研究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引入和实践,体现了新教材教学中“由老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由知识到能力的转移”、“教材内容由收到放的转向”三个转变。它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是学生的“研究室”,教师已无法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学生也不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要考虑的是,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应作出怎样的评价;而学生则注重如何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学协作完成问题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师生将是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实施探究性学习,将有利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气氛沉闷。“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探究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不像传统的“灌输”教学和“识记”教学那样缺乏实践性,而是把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境,探究什么、怎样探究,都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生通过探究可以习得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这种探究经历是具有个体特征的,它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很大帮助。由于“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操作为主,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标签:
教学论文
新教材与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三年乱班班主任工作的反思(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左顾右盼不求甚解——文言文阅读方法点拨(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