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189
标签:
教学论文
顿号使用的十大误区(教师中心稿)
山东薛城实验中学语文组 277000
作为常用标点符号之一的顿号,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亮相。也是平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顿号的用法作了如下解释: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1)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顿号属于句内标点,顿号是用在并列词语之间的,它所表示的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 本文在此就顿号的使用作一整理,生活中关于顿号的使用有以下十大误区。
一、概数之间使用顿号。
例句(1)他每天必须步行七、八里山路才能到学校。
例句(2)哪天我记不得了,我只记得他离开时大约是早上五、六点钟,天刚刚放亮。
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93 年高考上海卷的“十七、八个人”,95年全国卷的“三、四里”的错误正在这儿。!
二、分句之间使用顿号。
例句(3)小王是我们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他是那样刻苦、勤奋、严谨、永远值得大家学习。
例句(4)赶快跑、赶快追!马上要抓住它了。
例句(3)其实是由三个分句构成,分句二与三之间应该用逗号,而不用顿号;例句(4)的“赶快跑、赶快追!”也不是词语的并列,中间应该是感叹号。97年高考全国卷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主谓俱全的短句,也不是句中词语的并列,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三、并列词语不同层次之间用顿号。
例句(5)他了解的著名诗人有战国时期的屈原、东晋的陶渊明、唐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例句(6)大前山中学的相声、小品、李家宅中学的哑剧、戏曲联唱、白门店中学的诗朗诵、课本剧都是这次比赛的优秀节目。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使得句子脉络不清,应用逗号以显示层次。以上三例中“屈原”、“陶渊明”、“小品”、“戏曲联唱”后面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四、并列词语作谓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7)她高兴地跳着、唱着。
例句(8)他衣着朴素、讲话平和、走路稳健。。
例句(9)我的大嫂美丽、聪明、贤惠。
以上三例中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五、并列词语作补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0)她把房间收拾得整洁、明亮、美观,你一住进去肯定感到十分舒适。
例句(11)这是一种名贵的兰花品种,你看这株长得多么晶莹、明丽、娇媚。
以上例句(10)中的“整洁”、“明亮”、“美观”和例句(11)中的“晶莹”、“明丽”、“娇媚”都充当的是句子的补语, 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六、集合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2) 全体团员、青年都要发扬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争取在这次远程拉力赛上取得优秀成绩。
例句(13)市长在全市规模企业干部干部大会上宣布:要尽快做好亏损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
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团员、青年”“关、停、并、转”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应该去掉。
七、停顿较小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4)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作事情也干脆、利落。
“干脆、利落”之间停顿较小,不应该用顿号。
八、连词前面用顿号。
例句(15) 他已经和朋友商量好,准备在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到杭州西湖、或云南大理旅游。
例句(16)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是该旅游区四大亮点。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连词“和”“及”“或”“与”等,在连词前面是不能用顿号的。可以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删去顿号,或者改为逗号。
九、标题中的词语之间用顿号的。
例句(17)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学年工作思路
例句(18)吟诵、品位、欣赏——“主体阅读课型研究”
标题的并列词语一般不用顿号,不仅看起来简洁,读起来也更能表情达意。
十、误将书名号用作顿号。
例句(19)最近,我们大家先后阅读了《国家利益》《黑洞》《苍天在上》等反腐败小说。
例句(20)他一年来,接连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上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一系列文章。
在书名号之间应该加上顿号,以表示有短暂的语音停顿。
以上列举了在顿号使用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十种情况。了解这些,对我们掌握顿号的用法肯定会大有一些帮助的。考生应该注意的是,高考试题中关于标点符号的测试,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因此,在复习和应试中,要特别注意把对标点的运用同对文意和语气等的理解分析结合起来,一定要结合语境来判断标点运用的正误。
标签:
教学论文
顿号使用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壶口的黄河》赏读(网友来稿)
下一篇:
高考前一个月语文学科如何备考(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