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633
标签:
教学论文
教你一招新修辞——拈连(网友来稿)
汪茂吾
人教版初语第三册有一篇人物通讯,标题为《种树“种到”联合国》。这是个颇具特色和情味的标题。难道真的是文中的主人公王果香到联合国“种”树去了吗?细读课文,发现并非如此,而是说王果香带领家乡人民发展果园经济,改造沙漠,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使家乡沙地面积曾占80%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因此,王果香被邀请参加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八次政府间谈判会议,王果香在会上介绍了她的治沙经验。这就是王果香种树“种到”联合国的具体内容。在这里,课文标题运用了一个独特的修辞格——拈连,从而使文章标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那么,什么是拈连修辞呢?
甲乙两件事物连起来叙述的时候,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顺势拈用于乙事物,这种修辞就叫拈连。如上例课文标题“种树‘种到’联合国”,“种树”是一件事,到联合国开会是另外一回事,这两件事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作者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巧妙地把适用于“甲事物”(树)的词语“种”顺势拈用于“乙事物”(联合国)上,使两个不同的概念互相联系和映衬,生动活泼,明快别致。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拈连辞格的理解,我们再举出几例加以分析:
①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诗选•植树歌》)
②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
新中国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
新年中刚撕下了几页日历,
竟撕裂了八亿人民的肝胆!(光未然《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
③我们人穷志不穷。
例①中的“种下一株株树秧”,动宾相配,符合语法的一般规律,下文巧妙地把“种”这一动词移用到“希望”这一对象上,说成“种下了一下美好的希望”,这就是依靠上文而作的变通,使平常不能相配的现象不但能站得住,而且具有引人联想的深义。
例②是用拈连辞格真切而深刻地描绘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产生的悲痛心情。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周总理与世长辞,人民悲痛万分。用“竟撕裂了八亿人民的肝胆”连接上文“新年中刚撕下了几页日历”,显得十分自然。
例③中“人穷”主谓搭配,这是通俗的说法,“志不穷”就是变通的说法了。“志”一般用“大”或“坚”等形容词来搭配,现在顺势拈用“不穷”搭配,显得生动而深刻。
请细心体会下列两例拈连辞格:
①打铁,打铁,
一天到晚打不歇,
早晨打出万缕红霞,
晚上打出一轮明月。
②金沙江水滚滚滔滔流了半个世纪,把一个二十四岁青年船夫流成了七十四岁的老人。
需要注意的是,拈连这种辞格必须有上下文的联系,如果没有上下文的帮助,都是不通、不妥、不好的说法。只有合理地利用上下文,巧妙地把原来不能搭配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新颖、别致、风趣之效。
2005年第4期《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
作者邮箱: meilin931@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教你一招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如何记好一件事(网友来稿)
下一篇:
中考作文复习要领(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