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1776  
标签:备课资料
《无衣》三美(网友来稿)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无衣》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军中战歌,全诗洋溢着一种激情似火,斗志如云的爱国氛围,读来动人肺腑,撼人心魄。据今人考证,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前771年),周王室发生内讧,西北边境的戎族入侵,占领了镐京,周王朝的国土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诗歌之所以万口传唱,千年不衰,主要得力于语言的巧妙运用和思想的深刻动人。下面拟从三个方面稍加赏析。

      (一)气势美。全诗三章,没有华丽的辞藻,不用煽情的渲染,不见斧凿雕刻,只用朴实清新的生活语言,只写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只诉出自内心的真实声音,表现出将士们大敌当前,义无反顾,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崇高情怀。开篇反问,破空而来,突兀醒目,似责问,如愤慨,像号召,情深意丰,警醒世人。生活艰苦,处境恶劣,有人牢骚满腹,怨声载道,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可是,尽管如此,这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理由,更不能充当贪生怕死的借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说没有衣服穿呢?再穷再苦,我与你同穿一件战袍;谁说没有衣服穿呢?流血流汗,我与你同穿一件裹衣;谁说没有衣服穿呢?不羞不耻,我与你同穿一件裳裙。将士手足,情同骨肉,义重如山,患难可以同当,荣光可以共享,如今外敌入侵,国家告急,王爷有令,兴师动众,抗击敌人,我们还是赶快修整甲兵,奔赴战场吧。不必犹豫,不要抱怨,王爷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敌人,国家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缺衣少食算什么,用我们的团结友爱战胜艰难困苦;牢骚嗟怨算什么,用我们的英勇顽强克服贪生怕死。全诗反问起势,激情作答,描绘了一幅幅将帅一呼、应者云集、群情激愤、共赴国难的动人画面,我们读着读着,眼前仿佛浮现出秦地人民雄强尚武、侠义卫国的英雄形象。正是这些不惧艰险、不畏生死的英雄,用真诚侠义,用爱国良知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动地惊天的战斗之歌。真诚团结铸就了战无不胜的力量,生死与共喷射出气贯长虹的诗篇,我们实在应该说一声:谢谢你们,可敬可歌的伟大英雄!

      (二)动态美。语言是静止的,但思想是鲜活的。语言是平面的,但生活是立体的。透过诗章平实通俗的语言,我们分明看到了战士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矫健身影,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将士们汹涌澎湃、滚滚咆哮的昂扬斗志。诗章反问之后,有一句同甘共苦的劝勉之辞(“与子同袍”,后两章类似),紧随其后,是一个干脆果决的假设复句“王于兴师,修我戈予”,君王一旦调兵遣将,兴师抗侮,我们马上修治戈矛,随时应战。容不得拖泥带水,慢慢腾腾,容不得讨价还价,埋三怨四,我们需要的是雷厉风行的速度,我们需要的是掷地有声的行动。“修”字写出了将士们当机立断,砺兵秣马的战备状态;而且,三章一再重复,“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语流之快捷,语势之峻急,语调之高亢,似长风出谷,扫落秋叶;如骏马奔腾,踏响平原;像斜坂滚珠,势不可挡。字里行间,语内词外,洋溢着一股烈焰腾腾 ,怒气冲冲的血性豪情。同样,三章的结尾都用了相同的语言形式,都用了极富动态的词语。“同仇”指同仇敌忾,认识一致,思相统一,精诚团结,矢志抗敌,侧重于人物内心感受的描写;“偕作”指一起行动,指挥有度,步调一致,军纪严明,进退有节,侧重于人物外在行动的刻绘;“偕行”指一起前往,精神拌擞,士气高昂,共赴国难,杀敌卫国,侧重于人物战斗场面的展示。三个动词,语意层层推进,情势愈发紧急,完整地勾画出将士们从思想到行动,从出发到战斗的完整过程。我们完全可以想见短兵相接、刀剑搏杀当中战士们悲壮感人的形象。不要忽视这些平凡普通的动词,更不要忽视这些同样平凡普通的战士,他们的热血流注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间。

      (三)复沓美。《无衣》是战歌,也是民歌,可以肯定地推测,多情善感的文弱书生写不出如此披肝沥胆、惊心动魄的诗章,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也写不出如此豪气干云、荡气回肠的诗篇,只有那些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的野朴粗民,只有那些热血沸腾、忠贞耿直的质朴汉子,才吟唱得出暴雨炸雷般的战歌。他们用回环往复的形式声情并茂地演唱,他们用粗犷有力的歌喉气壮山河地歌号,唱出了他们的英雄热血和男儿壮志,喊出了他们的大地心声和赤子之情。在一曲又一曲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怯懦者变得勇敢,颓靡者变得振奋,平庸变得高尚,渺小变得伟大。我们读着诗章,唱着战歌,走近了远古,也走向了未来。全诗三章,语言形式、结构布局大致相同,重复当中有变化,跌宕当中含高潮。三章首句“岂曰无衣”,形式相同,情意不同。首章爆响突兀,次章峻急劲厉,末章高亢激越,其势愈急,其情愈切。三章次句“与子同袍”更换一个字(其余两字分别是“泽”、“裳”)从外到内,从上到下,里里外外,方方面面,均可看出将士们同甘共苦,同忧共患的精神品格。每章的第四、五两句也是分别更换个别词语,从修治兵器到出师征战,全方位地勾画出将士们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诗歌这种看似平易的变化用词,其实是拓展了内容,加深了情感,使往复咏唱变得荡气回肠,动人肺腑。也许,这正是民歌不同于雅歌的艺术特质之一吧。显然,这种形式只能诞生于民间和孕育先民的土地。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410007邮箱:xccwxx1967@yahoo.com.cn

      作者邮箱: xccwxx1967@yahoo.com.cn

      
标签:备课资料 无衣》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哲理小文:《杯水人生》《高倍的回报》(网友来稿)
下一篇:千古唐诗乐悠悠(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