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803  
标签:作文指导
创新作文教学与实践之四:突出亮点,让文章闪烁智慧之光(网友来稿)
重庆市兼善中学 苟三才

      文章是否成功,是否能引起读者注意,是否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是否让评分者果断地评给高分,除了前面几讲的一些要求之外,还要看它的得分点是否突出。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请把你的文章精心包装之后,隆重推出。

      作文要突出亮点。即是突出得分点,比如词句工、立意奇、观点新、结构巧、版面整洁、情感真挚、行文流畅等方面,都可夺人眼球,引人注意,并获得高分。

      下面着重谈以下几点

      一、尧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取个光彩夺目的标题

      所谓“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如龙之目,如凤之冠。能否引人入胜,先声奇人,切莫等闲视之。

      命题的方法很多,比喻式、夸张式、引用式、移就式、反问对偶式、仿拟式、呼告式、标点式、数字式等等,都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人生也是一张答卷》、《一花一世界》、《无边落叶》,奇句奇目,让看厌了平庸的目光为之一亮。

      引用式:运用歌词、诗句、名言、警句、俗语、谤语、成语等做标题,既亲切形象,又风趣机智,贴切、巧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如《横看成岭侧成峰》、《感时花溅泪》、《碧海青天夜夜心》、《月是故乡明》、《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让我轻轻地告诉你》《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移就式,如《我闻到了阳光》、《校正情感》、《会诊沙尘暴》、《保鲜诚信》、《收藏阳光》等,让人倍感新鲜别致。

      反问式,令人警醒、引人沉思。如《岂以亲疏辨好恶》、《怎一个情字了得》、《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对偶句,显示你过人的才华。如《血浓于水 理大于情》、《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敢于正视挫折 善于化解痛苦》、《挥刀斩索 搭桥渡人》。

      仿拟式,《生活不相信眼泪》、(仿《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莫让情云遮望眼》、(仿“莫让浮云遮望眼”)、由流行语“××,要说爱你不容易”仿拟《生活,要说读透不容易》,其它如《谏父亲三思疏》(仿“谏太宗十思疏”)、《将个性进行到底》《都是XX惹的祸》等,幽默风趣、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如《请不要难为我》、《爸爸,再给我一点爱》则属于呼告式标题。

      二、奇句奇目,让人一见而惊——锤炼首段句。

      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用“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于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巨著诞生了。

      万事开头难,写作也如此,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引人入胜?主要有以下方法。

      设置悬念,故布疑阵。如2003年全国优秀作文《两难之间》开头之样写:“年轻的县长在房间里焦灼不安地踱着方步,他的心情就象夏日的天气一样变幻不定”。为什么“焦灼不安”?因为公事还是私事?为什么他的心情“就象夏日的天气一样变幻不定”?引出迷团,使读者急于破谜,阅读的欲望也由此挑起。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石碑上的历史》是这样开头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中来回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默默地立在村头,看着几百年沧海桑田。”由“远亲总比近邻好”喑扣“亲疏”真是贴切无比。

      描写法。如《楚王的忏悔》这样写:“秋风萧瑟,月落残云,我的城楼飘荡着秦国的旗帜,我的皇宫飞扬着秦国的歌。”“汩罗江上激起的浪花惊醒了幽禁在深宫的我,楚国的风吹醒了昏噩的我。泪水飘洒在记忆的大门里……”这样文采飞扬的开头,读者能舍得放下手中的文章吗?

      设问引入,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入,这是最常见也是最便捷的方式。如《看着我的眼睛》开头这样写:“还记得人鱼公主的故事吗?面对王子圣洁的邀请,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纵然柔软的脚步似在刀尖上滑过,人鱼未曾凌乱她的舞步。……”“看到悬崖上的树了吗?它一直静静地立在那里。小鸟飞过,留下不屑的嬉笑……”“记得流浪异域,足迹遍布撒哈拉的三毛吗?为什么她选择了如此艰苦的环境?为什么她要去领略凄楚与绝境的战栗?”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让人情不自禁地读下去。

      章回小说式。古为今用,又推陈出新。如《三国英雄会》“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

      巧用题记,揭示主旨式。如《星星夜话》的开头:

      “没有树的伟岸,但你有草的翠绿;没有牡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菊的洒脱……生命,可以不灿烂,但必须伟大!

      “蝶曾是个美丽善舞的女孩。她一头披肩的头发。她窈窕的舞姿。曾经给她带来了如雷的掌声与无数的鲜花……”

      大造声势,先声夺人式。如《父亲的生日》:

      父亲的生日(节选)

      “生日快乐!”

      “谢谢。”

      小时候,我最喜欢过生日,因为过生日可以去公园,可以吃蛋糕。长大了,还是盼望过生日,因为可以和好朋友一同玩耍。


展开全文阅读
      “爸爸,您进来吃吧!”我对着正在厨房做菜的爸爸喊。

      爸爸真辛苦,这么热的天,还要对着油锅,爸爸的脸上不断地滴着汗,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浸湿了。

      ……

      “几乎所有的父亲都知道儿子的生日,又有几个儿子知道父亲的生日?”

      我的心里一颤,顿时,一种莫名的感受涌上心头。什么声音?是广告……

      “爸,您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已经过了。”

      “谁给过的?”

      “你妈。”

      在我的脑海中,只是依稀记得父亲的生日和我同月,可每次问他,总是这样,说他已经过了,是我妈给过的。父亲头上的白发一丝丝地增多,已经清晰可见;父亲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像一条条小溪从额头流过,却从未见过爸过生日。

      直到那一天,无意中看到父亲填表:“生日:6月29日。”

      我惊呆了。……我却万万没有想到,父亲的一次次生日竟是在为我的生日精心准备饭菜的厨房中度过的。

      ……

      时间飞逝,转眼间,又是我的生日。

      朋友们照常来到我家。吃饭时,我把父亲也叫来了。

      “其实今天主要不是给我过生日,是我爸。这么多年了,我居然一直不知道,今天竟也是我爸的生日。爸爸,祝您生日快乐。”

      “叔叔,祝您身体健康。”

      “叔叔,祝您……”

      在声声祝福声中,我将切蛋糕的刀递给了爸爸,爸爸的手颤抖了,嘴角微微动了一下,想笑,可却不自然。我的朋友哭了,我也哭了。烛光中,我看到父亲的眼里闪着泪花。这次的生日我过得最开心,蛋糕似乎吃起来也最甜,我知道这是为什么。

      文章开篇如天外惊雷,破空而来,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这就是先声夺人的效果。

      排比导入。如《放下感情的叶片》:“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作殊死斗争,我们才咒骂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排 山倒海,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

      奇句导入。如《题乌江亭》开始这样写:“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矛尖刀锋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读完这几句,你有何种感受?恐怕不是用“撼人心魄”之类的词所能完全表达吧?

      再如《夜》。

      夜

      夜是有魔法的。

      夜空下的世界与白天截然不同,所有的事物都换了面孔,若即若离地在身边弥漫成一种别样的氛围。

      周围的一切好象模糊了,又似乎清楚了。在日光下我们用眼睛去感知的世界,在夜色中(世界)却在用心与我们交流,表象已无从辨识,但那种沟通的感觉却是清晰的,让我们发现世界的背面藏匿着的灵魂。也许只有在视觉无法充分发挥的时候,心灵才不会被所谓的事实羁绊,可以让知觉任意伸展。这个时候,人才能真正面对自己,那被熙来攘往的尘世淹没 的自己。

      讨厌夜的晦涩,却喜欢夜的安静。夜幕似乎是天然的消音器,即使是喧闹,在夜幕中也会少一分噪音。内敛就是夜的气质,冷淡却可以冶艳,清晰却可以忧郁。

      夜就是这样,有着种种面具。白天的光线太犀利,远比不上夜的灯火。只有在夜里,光与影才被渲染得如此鲜明。灯火辉煌处,夜有着漫不经心的颓废,那诱惑如影相随,好似魑魅;而寂静的黑暗中,只有几点寒星冷冷放出光线与沉默的街灯相呼应。夜又是沉默而优雅的,思索一些深沉的问题。这时的夜,清凉而毫无修饰,带着透明的坦白,可以做倾诉的对象,可以抚平烦闷,可以让灵感与思路松弛地涌现。

      喜欢看静夜中的繁星点点,新月如丝,最好没有满月的太多光线。望着远处的灯火,被星芒的冷光衬得温暖柔软,不知世界上有多少人也在夜色中如此冥想。

      躲在夜的一隅,偶尔发呆,有时看出远方夜空中飞过的航班留下闪烁的几点灯光,心中会猜想有人正在回家的路上,有人正在飞往他乡。夜色已浓,怕是有人安睡,有人难眠吧。很多人大概还在夜色中流浪,回头望见屋中台灯昏黄的光,我心中涌上一种安定的幸福,心情就这样慢慢沉淀,安抚白天已紊乱的心跳,又恢复到最初的淡泊与闲适。

      喜欢被夜风吹着,呼吸那清凉的空气,有些冰冷,但可以自在逍遥。夜是做梦的时候,谁又能说那些梦不是我们灵魂真实的种种?夜的魅力就在这真实与虚假、坦白与不坦白之间游走。

      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暖洋洋的味道,让人慵懒而不习惯。在夜幕中穿着单衣站在阳台上,这才终于找回了最舒适的清新。如果温度可以不再升高。如果夏天不会来到,夜会始终冰凉如初,永远不会染上夏的浮躁,我如是期待,虽然明知不会实现。

      钟爱夜凉如水。

      文章以“夜是有魔法的”开头,仅仅六个字,便引起读者好奇之心,仿佛中了魔法一样忍不住要读下去!真正奇句夺目,片言居要,纲举目张。

      三、彩线穿珠,超级链接——注意过渡句段的锤炼。

      优秀的文章总是非常重视过渡句、过渡段的锤炼,因其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一气呵成。

      如《月是故乡明》(2003年全国优秀作文)

      月是故乡明

      是谁,在白露横洒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理智之间那奇妙的天平。

      因为深情,所以偏执。

      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茵河畔更圆满的月光,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不及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橘黄的灯光。

      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菁菁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出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即便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念起这些。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园说不上多么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己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它的靓丽;衣服即使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保持的温柔与芬芳。


展开余文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那份偏执的情操。

      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便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因为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那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呵。

      萧乾的好友远居美国,几十年了,却不喜欢美式的生活,仍将院子装点得如在故土,更像一个孩子一样渴望要一颗家乡的枣核……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愿赞美,只因它激荡不起心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见出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爱上了它。就如同母亲对并不美丽的女儿,国民对并不富强的祖国。

      “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露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易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文章用“因为……,所以偏执”做过渡段,既带有总结性质,又带有引领性质,把前后文深深联系起来,饱含浓浓的乡情。

      再如:《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湖北考生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有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有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于是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君,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泪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文章用“历史……,告诉我们”将文章一层层推进,从历史的高度、深刻、冷静地讨论“跳出爱憎”,并回答为什么要“跳出爱憎”,层层深入又浑然一体。

      再如《保鲜诚信》

      保鲜诚信

      陕西 考生

      面对选择的年轻人,在必舍其一的情况下,丢弃了诚信这个背囊,继续上路。这是他的准则?

      也许是诚信的过错,就在于它凌驾在非物质的基础上,而那个年轻人,并没有像吉普赛人从杯底的咖啡渣中读出幻想一样读出诚信:商人的第一道德准则,小学生的第一堂品德课上所学到的内容,爸爸妈妈从小就讲过的简单道理。

      诚信,不只是存在于道德层面的诚实、守信,它还蕴含着对一种理念虔诚的执著,对一种追求所持有的恒久的信用。无论任何情况,都永远诚实于自己。

      包括挫折。

      纳博夫的成就一直处于对《洛丽塔》的争论中,马奈曾经差点被人们的唾沫淹死。毕加索的作品曾一度无人问津。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减弱他们对自身追求的那份诚信。

      包括生活。

      欧姬只身躲进大沙漠,继续绕着自己的轨道公转。特拉克尔隐匿在精神病院里,用自己的色彩素描秋天。哈特费尔德始终都边吃妈妈的甜饼边创作他的科幻梦。也许他们的生活方式并不为人所津津乐道,但他们忠于自己的生活,坚持那份诚信,就够了。

      包括艺术。

      当米罗和达利为了寻求灵感而不惜撞得头破血流时,哪会想到今天拍卖会上的天价。古贺春江一直想把西方艺术融入自己的绘画中,可以一直念念不忘母土,最终的成果成为一种独特。希区柯克尽其一生在电影之中,使他忘记世俗的酒宴礼金。他们,是真正诚信于艺术的。

      包括死亡。

      王国维一脸默然,在昆明湖中缓缓下沉。普拉斯在煤气中升入天国。三毛把最后一眼留给了一只丝袜。考本以砸坏一把吉他开场,以向自己嘴中射入了颗子弹落幕。他们不是在死亡,而是以对死亡的诚信成就死亡。

      包括爱情。

      徐志摩对林微因的爱是炽热的。深爱着杜拉斯的那个小伙子总是戴着她的围巾去她的坟墓。叶芝为莱德冈付出了20年,还是没有换来承诺,他在爱尔兰的风中低下头来。这是穿越时空的诚信。

      保鲜诚信,让它款步在寻魂的阡陌。

      作者使用先后用了五个“包括……”作为过度,引出下文,层次清楚,结构紧凑,让人一目了然。

      用很少的语言把全文基本精神点化出来,或使纷杂的材料围绕中心,调动起来,或者以用小标题分论点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围绕中心,也是一种巧妙的过度。如《青春颂》。

      青春颂

      每个人都会经过青春,青春是一个短暂而又美好的年华,它被人们给予了多重意义。小孩子向往青春,因为那是长大的标志;青年人诠释青春,因为他们正身在其中;中年人留恋青春,因为他们正渐渐远离它;老年人怀念青春,因为那里有太多的美妙的回忆。我们——十五六岁的花季少男少女们,怎样看待青春呢?

      青春——潇洒、靓丽的代名词

      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花枝招展、活力四射的是年轻人,他们穿着大方得体,更重要的是让人看上去有一种美感。时下流行的黄绿色羽绒服配上彩色围巾,显示出时尚与品位;宽松的运动服,背上休闲包,戴上一顶有形的长檐儿帽,简直帅气逼人,酷劲十足;一身得体的职业套装,头发梳理得顺滑,耳朵镶着白金耳坠,身背女式短带皮包,白领丽人的温文尔雅显现得淋漓尽致。

      青春给了年轻人活力,给了年轻人资本,他们可以充分诠释时尚与流行,社会的服饰主流也就是在他们尝试与带动下不断地改进、更新、改进。与此同时,他们也是我们这些“少年不少、青年不青”的学生们模仿的MODEL。总之,青春是潇洒、靓丽的代名词。

      青春——单纯、直率的小驿站

      妈妈总是说,年轻人不会交际,可是处在青春阶段的人却有自己的交友方式。我们总爱交一些知心朋友,说自己最挖心窝子的话,我们在不高兴时会直言地告诉对方:“今天我心烦,少理我!”我们高兴时,会兴奋地说:“啊!亲爱的,见到你我太高兴了!”当对方做得不正确时,我们会说:“你这么做不对!”当对方有了成绩时,我们会像自己得了奖一样的高兴。我们爱形影不离,我们爱互相鼓励,我们更爱互相较量。

      朋友间聚在一起吃饭的机会固然不少,麦当劳、肯德基成了我们的首选,我们有时一起攒钱,有时AA制,也许这样不符合成年人的交友方式,但是这正是我们的纯洁和真诚所在。青春使我们彼此纯真、直率地面对朋友,也许我们长大以后会改变,但是我们在青春阶段,这里的确是单纯、直率的小驿站。

      青春——拼搏奋斗的阳光道

      青春,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青年人在其中不光要享受它的优越性,还要利用它的优越性,我们要在其中充分地施展才华,充分地犯错误、碰钉子,以此来磨炼我们的性格,增长我们的经验,我们要有接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考验的勇气,要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的气概,我们要在其中开拓、拼搏,在其中摸爬滚打,在其中奋斗成长。


展开余文
      青春的确是一条通向成功的阳光道,需要我们在其中付出汗水与泪水,因为我们深知:青春是我们登上成功宝殿的奠基石!

      青春——光明前景的培养皿

      成功需要培养,成功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机遇,青春为我们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在自己最“精华”的时期学习最多的知识,总结最多的经验,储备最强的马力,为美好、光明的前景加足油、上好弦。

      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灿烂的,它充满了活力和挑战,让我们珍惜青春,把握青春,在青春中成长,在青春中飞翔。

      文章使用小标题的方式,把各个部分串成整体,显得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这正是非常典型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四、临去秋波,动人心魄——尾段的写法。

      古人有文章须“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有新意和个性的结尾,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发人深思,激人热情,因此,结尾要漂亮,要有力,如孔雀开屏,似猛虎摆尾,或华丽鲜明,光彩夺目;或干净利落,戛然而止;或余音袅袅,韵味无穷。总之,“回眸一笑百媚生”啊。

      如《桥》

      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跑出来,势不可挡。

      工地惊醒。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声“往南走”,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但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总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人群里喊出一嗓子:“党员也是人。”

      有人响应:“又不是拍电影。”

      老汉冷冷地:“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竟没有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他妈的还是党员吗?你最后一个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狠狠地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一边。

      队伍秩序井然。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终于,只剩下他和那个小伙子。

      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文章本来已是一波三折,结尾处再掀起波澜。读完后,谁不热泪盈眶?

      再如,台湾作家陈之藩的《失根的兰花》,直到篇末才从容点题:“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真是画龙点睛之笔。

      五、点石成金,化腐为奇——运用修辞使你文彩飞扬。

      2003优秀作文《爱莲说》即是此法。

      爱莲说

      考生

      喜欢荷,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涟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

      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她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

      情人眼里出西施。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人可比。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他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百花争艳,牡丹芍药,妍丽妩媚,使人为之震惊;夏季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最完美的。

      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吗?

      夜深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被这个问题烦扰着。回忆的匣子被偷偷地打开,往事如水流过,重现眼前。

      因对个别人的崇拜,我便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敬畏,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头皮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因为自己的喜好而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猛然发现,曾经,自己是如此没有主见,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认清每一事物,就应抛开我们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主见,更能感觉自己的存在,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间,不随山水、飓风而改变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独自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没有人路过,仍开得那么鲜艳、那么快乐。

      爱莲,却不溺爱莲。爱生活,就应该是个公正的裁判。

      文章使用比喻、排比、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但构思独特,文笔清新,而且语言优美,令人爱不释卷。大家读读前面的例文,应该能够发现这条让读者喜欢的规律,这当然也是作文成功亮点。

      六、神游天地,采撷古今——用厚重的文化底韵使作文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如2004年重庆考生的佳作《独上高楼》就是凭着厚重的文化底韵使作品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效果。

      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客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到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本文作者将李白、苏轼、辛弃疾三位古代文坛巨人的作品如数家珍般导入自己的文中,或直接引用,或暗中化用,得心应手,天衣无缝。他们“一袭单薄的长衫,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高尚的心灵感动,被他们人生的遭遇所影响,从而深深地沉入作者创造出的意境中,这正是以厚重的文化底韵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从而垫定了本文出类拔萃的基础。

      再如《那月·那月》。

      那月·那月

      张琢真

      那晚的月,不是秦时月,不从关山来。

      是柳永酒醒杨柳岸,摇一只桨橹,从二十四桥悠悠驶来。

      清清又柔柔,潇潇又洒洒。

      横贯中天。

      那冷艳,那孤傲,那凄婉,都化作淡淡的晕,随天远遁。只留朗朗,一半人间。

      那晚的月最是风情。

      知人寂寥,遣晓风一行,邀我平湖相对。

      常看蜗居窗前月。

      被木格的窗框在一方,满天霓裳缀着星光,甩一水袖云遮雾挡,不经意,那羞月怯怯临了你的窗前。

      李白客居他乡,夜不成眠,见月从青莲来,诗兴大发,挥毫泼墨于墙头,只涂出四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那月已飞檐,独教清白满人间。

      也独自一轮,瘦小山丘望过月。

      那是一轮瘦月,踽踽独行,自远山而来。弯弯的钩不成一片云,不挂一盏星。除风的呜咽,松的低语,霜天无色,冷月无声。

      松月下,东坡居士亡妻冢前摘一朵小花令作千古想,临风绝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寒蝉凄切,吟罢,已泪湿青衫。

      那晚的月,毋需仰脖,俯首即得。

      那月就静静地躺在湖面。

      空思流霜,似江南丝竹,于无声处听音韵,清辉如横笛竖箫,自苍穹隐隐飘下,溅落湖心,拨弄琵琶三两声。

      横断的风,操阿炳一弦,把一湖秋水一轮秋月唱得细腻委婉,阴柔流转。

      思念伊人于这样的夜,这样的月,这样的湖。

      此情此景依旧,不见人约黄昏后……

      对月,仰俯之间,无以遣去寂寞,更添一处闲愁。

      问婵娟,潮起潮落,月月知为谁回?

      婵娟不语,任月明,人尽望。秋思缕缕,离恨深深。人曰:得月者为高洁。我叹:得月者为情伤。

      本文以“那晚的月”领起下文,丰富的联想贯通古今,悠悠情思不绝如缕,清雅、失落、寂寥、伤愁的情调与“月”的形象融为一体,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总之,“人靠衣装马要鞍”,将你的作品精心包装之后,使其闪亮登场,自然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邮箱: gousancai@163.com

      
标签:作文指导 创新作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创新作文教学与实践之五:突出个性,创出不可复制的孤本(网友来稿)
下一篇:创新作文教学与实践之三:一石千层浪,真情感四方(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