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2191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广东实验中学 申青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2)积累文言字词句,重点掌握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了解文言虚词用法及辨别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训练翻译能力。

      (2)培养初步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分析、理解,做出对文中人物的适当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多元价值观念。

      教学设想

      《鸿门宴》相对浅显,且故事性强,因此可以学生自学为主。具体方案是设计成三课时,第一课时重在作家、作品的介绍,重在课文情节的梳理,第二课时归纳整理文言知识,重在让学生掌握常见文言现象,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表达技巧,重点是讨论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课后还可写成一篇短文。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的体例,了解后人的评价。

      (2)梳理课文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本课时教学过程

      步骤(1)课文导入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句名言:“立志读尽天下书”,可人类有史以来,书籍浩如烟海,人穷尽有生之年是无论如何也读不尽的。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读书籍中的精品,举一反三,受益无穷。从这点出发,《史记》就很值得一读。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步骤(2)了解《史记》的地位

      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可从“绝唱”与“离骚”入手,明确《史记》在历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崇高地位

      绝唱:①指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作品②生前最后的歌唱离骚:①屈原作品②浪漫主义的开山之作③与“国风”并称,泛指文学作品。

      步骤(3)介绍作者司马迁,了解《史记》的成书过程

      从《史记》的英文译名(Records of the Historian)入手介绍《史记》原名为“太史公书”,“史记”并不是“历史的记录”,而是“史官的记述”。由此引出对司马迁的介绍及《史记》的成书过程。

      整合课文《报任安书》(课前预要有所布置)

      古者富贵而名磨来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也可结合古人写司马迁的对联来关照: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步骤(4)掌握《史记》的体例

      整合课文《报任安书》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明确

      ①起始年代——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三千多年的历史

      ②文章篇数——130篇,共计五十二万余字

      ③史书体例——书(8),表(10),本纪(12),世家(30),列传(70)

      ④体例释疑——重点明确“本纪”“列传”“世家”的记述对象

      步骤(5)快速通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

      课文中的难读字:

      飨(xiǎng)说(shuì)美姬(jī)鲰(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

      玉玦(jue)瞋(chēn)目 目眦(zì)跽(jì)曰 参乘(shèng)彘(zhì)肩

      不胜(shēng)刀俎(zǔ)

      步骤(6)梳理情节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抽取《鸿门宴》连环画九幅,打乱顺序,学生根据画中人物的神态表情、衣着服饰判断人物身份,然后结合课文阅读与理解重新排序

      步骤(7)学生结合画面概述课文内容(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然后梳理成图


展开全文阅读
      序幕--曹无伤告密

      开端--范增献计

      发展--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谢罪

      高潮--范增举玉、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

      结局--刘邦脱逃、张良留谢

      尾声--刘邦诛曹

      步骤(7)布置课后作业:

      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由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作成课件,课上展示。

      第二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疏通文句,归纳整理本文文言现象,进行文句、文段翻译训练

      本课时教学过程:

      步骤(1)课文导入

      参考: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谈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学习文言文更应如此。因时间关系,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意及语法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归纳整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步骤(2)小组派出代表展示集体研究成果,教师视情况纠正点拨

      参考内容:

      一词多义:辞、幸、因、谢、安、举

      古今异义:山东、婚姻、所以、非常、细说、河南

      通假字:采、距、内、倍、要、蚤、豪、郤、参、坐等

      词类活用:(略)

      特殊句式:(略)

      文中成语: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教师点拨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指明易误之处,如“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中的“当”就不是通假字,同时要注意规律的总结。

      步骤(3)重点语句及语段翻译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任相,珍宝尽有之。”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特殊句式及关键词语)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

      ③距关,毋内诸候,秦地可尽王也(通假字)

      ④“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词类活用、固定短语、特殊句式、通假字)

      ⑤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默然不应。(词类活用及句式)

      ⑥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特殊句式)

      ⑦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关键词语)

      ⑧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词类活用、偏义副词、特殊句式)

      ⑨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关键词语)

      ⑩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特殊句式)

      步骤(4)课后作业布置

      思考:

      课文是如何塑造刘邦、项羽等人物形象的?

      如何认识与评价这两个历史人物,尤其是项羽,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赏析人物形象的塑造,评价历史人物的得失(重点是项羽)

      本课时教学过程:

      步骤(1)讨论刘邦、项羽人物形象

      刘邦:深通人情世故,遇事多谋善断。多谋机诈,很讲策略。见风使舵、能屈能伸、善于玩弄手腕。虚伪、善于推诿。果断。

      项羽:缺乏政治远见,沽名钓誉,为人不忍,刚愎自用,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答案不是惟一的,允许同学有不同认识,只要有理有据即可。

      项羽的“自高自大”可结合鸿门宴的座次来谈

      步骤(2)赏析评价人物形象

      第一步:作者是如何刻划人物形象的?

      要点:(1)在矛盾斗争中刻划人物。

      提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围绕着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 态度展开。

      (2)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提示: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是鸿门宴中最尖锐的矛盾,因此作者将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如刘邦的虚伪狡诈,项羽的直率粗犷。这一步应在分析项羽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点明四组人物的对照关系)

      第二步:如何认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提示:可作背景介绍,以突出项羽性格的悲剧性。

      第三步: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如何?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母之中,三年,将遂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项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起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提示: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及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自高自大导致了他的悲剧。

      第四步:对手(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如何?


展开余文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提示:刘邦善于用人,所以他成功了。而项羽正是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所以他失败了。可见能否善用人才对一个领袖人物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第五步:项羽本人又是怎样认识的呢?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第六步: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又是怎样?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确:

      杜 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不轻言失败。应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由“壮士哀“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分析入手。

      李清照:气势豪壮,令人敬仰。结合李清照身世简要点拨。

      第七步:小结

      步骤(3)布置

      结合《鸿门宴》的学习,联系古今人物对项羽的理解,将自已对这一人物的认识写一篇人物评论。600字以上。

      作者邮箱: gdsyshenqs@163.com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氓》的歌谣体(网友来稿)
下一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七年级上册)(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