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019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风筝》(网友来稿)
琼儿
鲁迅
教学目标:1对鲁迅先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主旨,获得思想启迪。
3抓住关键词语,领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4品味文章那声色兼备,形象鲜明的语言。
教学重点:1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那声色兼备,形象鲜明的语言。
教学内容:《风筝》
教学目标:1对鲁迅先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主旨
3抓住关键词语,领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幻灯片)
看图,图上的孩子们在进行什么游戏呢?(放风筝)
这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放风筝时,我们可以“上观白云朵朵;下览绿草茵茵”。尽情地感受春的气息,这是何等的惬意!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地享受这份放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走进那个时代,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板书:风筝 鲁迅
二,简单介绍鲁迅 (幻灯片)
鲁迅生于1881年,死于1936年,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他的作品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作品都收集在《鲁迅全集》里。《风筝》一文选自《野草》。
三,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风筝》。根据课文思路填空。(事先板书在黑板上)
过渡:“风筝是春的使者!”人之常情,见到风筝应该是愉快的。然而,作者“我”见到风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齐答: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1我为什么惊异?(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开始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
2我为什么悲哀?(见到风筝,“我”不禁睹物生情,不由想起二十年前埋下的让“我”深深忏悔的种子--自己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的一幕,也就是践踏风筝的一幕。)(板书:悲哀)
过度:“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内容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到。
四,研读“忆风筝”部分,挖掘主旨
(一)解读“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绝望地站在那里。”
(出示幻灯片)“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绝望地站在那里。”(齐读)
1,圈出其中表示我的动作或神态的字词。你认为作者当时的行为是一种怎样的行为?(板书:蛮横无理)
2,当我毁坏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的“蝴蝶”风筝时,小兄弟有何反应?(板书:悲伤绝望)
3,“我”凭什么能这样理直气壮地来管理教育小弟呢?
(可由“论长幼”启发,引出封建礼教。)
明确:当时的思想观念是小孩子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另外就是封建的长幼尊卑观念,或许,以前长辈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就用同样的方式来教育小弟,这真可谓是一种“清醒的糊涂”。看似关爱,实在是一种剥夺!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的与众不同的“蝴蝶”风筝就被我毁坏了。自然,“我”和小弟就都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影响的人!(板书:封建礼教。)
过度句:“傲然走出的我”是否能够一直以这样的胜利心态坦然自居呢?(不)
(二)女同学齐读第5段。
惩罚终于伦到了。二十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自己当年所犯的错误。
解读“不幸”
1,二十年后,鲁迅先生认识到儿时的做法是错误的,他应该庆幸才是,为什么会觉得“不幸”呢?真的是“不幸”吗?
教师小结:一种可能;当年的“我”因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从关心弟弟出发,以兄长的身份毁坏了弟弟的风筝。还理直气壮,傲然走出。直到二十年后,偶尔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当年自己的脚不仅是践踏了一只风筝,而且还践踏了一颗幼小的心灵,是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此刻,他才知道自己当年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这里的“不幸”是针对当年毁坏风筝还自以为是的“我”来说的。其实,也是对那个自以为是的“我”的“讽刺”。二种可能:当时的鲁迅已接触科学思想,认识到当年对弟弟的管束有一种不平等的封建长幼尊卑观念在里面。这和他所接触的新思想和他的韧性的战斗精神是相违背的,而他又是一个严于自省的人,当年对弟弟的精神虐杀已激发作者对自己的深深的自责!因此,他把自己对弟弟的精神虐杀当作是对自己的惩罚。所以说“不幸”。
2,既然,鲁迅先生知道自己错了,他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呢?
(想办法向小弟说明,向他道歉)
3,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知错就改的人。 很珍惜兄弟间的感情)
(板书:严于自省 )
4,请求小兄弟的原谅,但小兄弟的态度又如何呢?从课文中找出表示小兄弟的态度的话。 (“有过这样的事吗?” (板书:全然忘却)
(三)讨论:如何理解“有过这样的事吗?……”这句话?
(学生思考,各抒已见。两种可能)
(1),可能有的答案:小兄弟并没有忘记,因为他不想旧事重提,不想伤害兄弟间的感情;一个善良真诚,一个宽容大度;一个自省自责,一个幼稚纯真。是是非非总关情。(板书:亲情)
(2),小兄弟可能是真的忘了,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他们生活在封建礼教的黑暗里,传统的长幼尊卑观念已深入骨髓,所以从来没把这样的事当成是不开心的事。 他已经变得“麻木”了。(板书:麻木)
按道理,小兄弟既然不记得此事了,“我”的心理应该是轻松起来才对的,可是,鲁迅先生的心情是不是变得轻松起来了呢? (没有)
展开全文阅读
“我不觉得轻松反而觉得沉重”为什么?(1,“我”无从补过;2,当年的精神虐杀者“横行无忌”,被虐杀者毫无反抗,并且,当虐杀者醒悟时,被虐杀者依然“麻木”。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这怎能使严于自省的鲁迅先生轻松呢?)
小结:一只承载着童年的梦幻和追求的胡蝶风筝,却由于我和弟的麻木,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地飞翔于蓝天 ,这正是旧中国儿童的悲哀!也是当年中国民众的悲哀!这怎能不让人思索?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怎能不让人愤怒疾呼呢?板书:悲哀(教师完成板书,勾画出胡蝶)
拓展延伸:文章还有个别语句我们留待下节课来品析。下面进行说话练习。大家应该都玩过放过风筝的游戏吧,下面就以放风筝为话题进行说话练习。要求说出你对这次游戏的感受。
结束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朗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用幻灯片)
作者邮箱: yfq197277@sina.com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风筝》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过秦论(创新设计)(网友来稿)
下一篇:
人生寓言(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