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458  
标签:教学论文
兴趣——语文课堂上跳动的音符
作者单位:湖南省浏阳市第六中学

      作者姓名:陈 忠 泉

      邮 编:410324

      联系电话:13787045843

      电子信箱:chenzhongquan119@163.com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如何让兴趣奏响中学语文课堂的和谐音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笔者根据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美言导入,创造最佳氛围;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荷塘月色》是情文并茂的散文名篇,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距离作者写作时代比较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景物的素淡朦胧与作者的喜悦、淡淡的忧伤的情感的交融,难以正确理解和把握,更难以深刻的体会和欣赏。因此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画家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贝多芬在《月光曲》里,用旋律把月色描绘得令人倾倒;李白、张若虚用诗歌美化了迷人的月夜;而用散文把月推到艺术美的殿堂的,要算朱自清了。朱自清真正做到了‘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境地。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描绘纯洁美好的‘月’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呢?作者选用这些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首先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学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二、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要善于批文入情,以情动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这段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言”和“声”显情感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孔雀东南飞》是一首优美而伤感的爱情叙事诗。在教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越剧《孔雀东南飞》,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的人情美、自然美、语言美,使学生在清晰、鲜明、真实可感的情景中,仿佛置身于焦刘二人的爱情境界中,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在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进入课文后,为了更深一步加强学生对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的感知,我播放了《孔雀东南飞》的课文录音。那声情并茂的语言,那缠绵凄婉的音乐让课堂中充满了一种浓郁的气氛。我发现有几个女孩子已经在下面悄悄的抹眼泪。学生已被老师所创设情景所深深吸引,情商得到发掘,性灵得到了陶冶。

      三、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像一个权威那样不断地向他们灌输着知识,如同往漏斗里灌水一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途径。这单一的方法、陈旧的形式已经使学生腻烦了,还怎么谈得上学习有兴趣呢?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例如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我放手让学生唱主角,收到了良好效果。首先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讲故事比赛。目的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概括的能力、剪裁的能力,从而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之后要求学生联系故事情节分析评价人物性格。学生们争着表达自己的见解,气氛异常热烈,甚至对项羽是否是个“沽名钓誉”之人大胆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项羽虽然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但由于他年轻气盛,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在与对手斗争中,优柔寡断,少谋轻信,并为‘侠义’之气所左右,错失了‘杀刘’良机,为‘垓下自刎’埋了祸根,而这恰恰表现出他的厚道,同时也是他妇人之忍的再现,他并非有意给自己买一个好名声,只能说明他远非是老谋深算的刘邦的对手罢了。”对此我给予了高度评价,使学生在被人欣赏中获得成功的精神体验,自然而然,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因势利导有计划的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改编课本剧、表演、采访等),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角,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展开全文阅读
      四、借助“视听”,熏陶感染;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布鲁纳语)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它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学习李煜的《虞美人》可播放徐小凤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在哀婉的歌声中领略李后主浓郁的哀愁、深沉的亡国之痛。学习曹禺的《雷雨》(第二幕),可播放电影《雷雨》片断,让学生在强烈的视听效果面前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学习《孔雀东南飞》,可欣赏名曲《梁祝.化蝶》,让学生在凝重沉郁、如泣如诉、悱恻凄婉的音乐中感受夫妻话别、双双殉情的悲痛;在尾曲琴弦流泻出的清澈晶莹的音符中,再现焦刘二人双化鸳鸯在松柏丛中翩翩起舞的图景, 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使学生对焦刘悲剧产生了无限的同情,也增强了对毁灭美好爱情的封建家长制的强烈憎恨。总之,这种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更易把学生带到那种特定的氛围中去,使之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巧选入口,出奇制胜

      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巧妙选择切入口,力争出奇制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好之”与“乐之”中求知。如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时,考虑到这篇杂文写作年代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在简介课文写作背景后,我没有按部就班从头至尾加以分析,而是打破常规,直接从第二部分入手,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对待文化遗产,鲁迅主张怎样拿来?对待文化遗产态度是什么?文化遗产分几类?怎样区别对待?转而讨论“闭关主义”和“送来主义”,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由于突破了通常的教学顺序,出其不意,巧妙选择切入口,激发了学生兴趣,从始至终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发言踊跃,学习积极性很高。

      六、顺“势”牵引,投石击浪;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如我在教授《雷雨》后让学生辩论“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学完《失街亭》后让学生讨论“街亭之失谁之过”这些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论辩当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可见,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标签:教学论文 兴趣——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注意力训练的十个方法
下一篇: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做起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写作训练感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