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94  
标签:教学论文
頂真淺析(教师中心稿)


      望江县古炉中学  

      顶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在古诗文中使用甚多,现代文中也被广泛使用。下面以中学课本中的例句为例,对“顶真”的作用作一番浅析。

      使句子承接紧密,流丽婉转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句。再看《木兰诗》中第四、五自然段的过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归”字上承下接,从木兰从军作战生活,自然过渡到立功归来,朝见天子,天子于厅堂之上接见她。两副时空上相隔久远的场景的切换,功归“归”字,给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之感,实乃妙笔生花。另外此诗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两句也均使用了顶真。前者使文句表达自由流畅,富有节奏;后者表现了木兰心切,更突出了火伴的惊奇,使喜剧色彩更加浓厚,推动情节走向高潮。岑参的《白雪歌送五判官归京》中“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一句,两个“去”字不仅写出了送友至轮台东门的情况,更写出了作者一直望着友人渐行渐远的惆怅,给人一种深茫而寂寥的视觉印象,余韵悠悠,荡气回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开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里连用两个“茅”字,写茅草因风而起,再写飘落何处,交代的清清楚楚,也使上下句结构严密紧凑,气势浑然,同时把作者那种无助的眼神和凄苦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文势充沛,语气贯通

      《愚公移山》中,愚公驳斥智叟时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句话中,“子”“孙”两字,反复出现,读来趣味横生,语气充沛,表现了愚公具有发展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心,使其驳斥的理由显得气势宏大。又例如《桃花源记》前两段:“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此处“林”与“山”字的连用,使前后两自然段紧密衔接,且语句流丽,音韵和谐,富于节奏,极富诗情画意之美,让人读后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把顶真可以说运用到了及至。“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里连用四个顶真的手法,写作者在游西山前的一连串宴游的具体活动。因是罪人,故有闲暇;内心忧闷,故需排遣。无任何目的,散漫放任,苦中作乐。这都是反映作者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情,为下文描写游西山作铺垫。此处顶真连用,使文势充沛,上下文语气贯通,使文章层层推进,一气呵成,并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印象。此外,在现代文中,也有使用顶真手法的,如素素的《夏天也是好天气》:“让你冲动的沉默,沉默得疯狂,疯狂的无聊,无聊的死不瞑目。”这里也运用了一连串顶真手法,用看似矛盾的语言,写出了炎热带给人的心理反映,语意连贯,富有节奏,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顶真虽在表现形式上“针锋相对”,但在表达内容上能使句意紧凑,,使文章气势浑然。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我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顶真修辞,在写作时,也能恰当的运用顶真,使自己的文章更精彩。

      
标签:教学论文 頂真淺析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百合花》教案(网友来稿)
下一篇:漫谈书法教学的意义(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