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232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王芳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习并进行情况描写。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同目标2

      三、教学方法

      独立合作研读课文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

       1、注音

       徜徉( )( ) 浩淼( ) 镌刻( )

       2、解释

       年华: 依依: 邱: 淼:

       旷: 呈:

       3、作者简介

       三、研读课文,探讨

       1、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

       师引导:读得怎么样?(生答)还有哪个同学愿望再读一遍?(又一生读)这一次读得怎么样?

       (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突出这点。

       2、哪个词最能体现?

       “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情了,不错。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A、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B、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C、舍不得年华流去,有一种希望,让年华停下来,让自己重新走一次。

       D、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感叹,感叹时间过得很快。跟下文的转折正好联系起来。

       师评:同学们说得不错。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紧扣题目的是哪一个词呢?(生齐声回答:依依)

       3、请大家看书下注释,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依依”是留恋的意思,在文中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以这里我们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师边讲边板书)

       4、这一段中哪两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5、下面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呢?应该回忆往事了吧?下文回忆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吗?这句话力求精练、准确。(生充分阅读课文,准备回答)

       E、主要写于老师小时候读《水浒传》和对《千家诗》的热爱,还有国文老师对于老师的影响。

       F、还有小时候在家里看山水画。还有初中读书的时候新派老师教田汉的《南归》诗。

       G、看山水画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为引出读《水浒传》的。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件事。

       师评价:同学们发言很踊跃,概括得也比较准确。主要写了四件事情:一是读《水浒传》,二是读《千家诗》,三是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四是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师边讲边板书)

       师:根据于老师描写的情景,我们也跟着国文老师背诵一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好吗?(生齐背)

       同学们真不简单,没有学过,大家竟然背下来了。看来是被于老师所描写的情景感染了,也热爱上了这首词了。

       6、想一想:于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回忆呢?可以讨论一下。(生围绕问题讨论)

       H、因为这几件事给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事都跟读书有关系,因为于老师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绝大部分来自读书。


展开全文阅读
       I、因为倒数第2段写了“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读书给于老师很多帮助。

       师评价: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这些都包含在“往往依依”里,特别是“依依”一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也是紧扣这些事。开头是总领,这一部分写了四件事,当然就是分写了。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结尾,请同学们朗读末尾两节。(生齐读末尾两节)

       师:我觉得,同学们还没有读到位,没有把于老师那种深厚的感情读到位。文章开头写了:“年华——似——流水——”结尾又写道:“往往——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齐声跟读起来)

       师:好,我们来齐读一遍,要读出“依依”的分量,读出深情,读出前后呼应的感觉。(生齐读课文末尾两段)

       师:于老师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成长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级教师。好,我们还是回到题目上来吧。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何作用?开头总领,中间分写了四件事,结尾应该干什么?(总结全文)

       师:是的,总结全文。(师边讲边板书)同学们在文章开头抓了两个词语,结尾该抓哪些词语呢?

       “青春激情”。

       师:还有什么词语?

       还有“不断奋进”。

       师: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其实,两个动词“唤”和“催”也很有表现力。

       它们表达了回忆往事的意义,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师:我想,同学们讲的这些正是于老师写作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渗透到朗读中,再来品读这两节。(生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师:同学们研究一下,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学生快速阅读,寻找答案)

       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我觉得是第3段。

       师:请你读一下。(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3段)

       师:读得非常好。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于老师的情感带进去一样。除了这一处,还有没有呢?

       师:还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误读为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

       师:找得正确。“雕镂”的“镂”应该读作lǒu,者不读lóu(师边纠正边板书:镂lǒu)这一句中还有重要的字读时应该强调出来,是哪一个字呢?生:“也”字。

       师:你为什么要抓这个“也”字呢?

       因为不仅把上面的内容——读书和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雕镂在我心上,还把后面的事情也……

       师:噢,你是说“也”字起到了联系上下文的作用。

       38页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教师,是年轻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这里也有一个“也”字。于老师用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字,却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使文章结构特别紧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还是通过朗读来感悟一下这几处过渡语句吧。(生齐读几处过渡句)

       师:最后,让我们齐读课文的第4段,跟随于老师一起陶醉《千家诗》的意境中。(生齐读课文第4段)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难忘的课就要结束了,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五、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一、总提(感叹)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读《水浒传》(古典小说) 文

       二、分写读《千家诗》(古典诗歌) 学

       听教辛词《南乡子》(宋词) 作

       听教新诗《南归》(现代诗歌) 品

       三、总结(呼应)

       青春激情、不断奋进

      作者邮箱: tcx888888@sohu.com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往事依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正确使用虚词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考总复习(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