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023
标签:
教学论文
略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网友来稿)
张晓敏
山东省教研室吴心田先生在《谈上好语文课的三项基本功》时说到:“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视为上好语文课的首要基本功。”我赞同吴老师的观点,不少的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备课深入精细,知识功底也比较深厚扎实,但由于教学语言的平淡乏味,即俗语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学生昏昏欲睡,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重视自己教学语言的锤炼,讲究给学生以教学语言的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确,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中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然而,可悲的是,我们的学生中却有不少对它不感兴趣,觉得语文寡然无味、厌倦语文。对母语的学习持如此的态度,令人深感悲哀。静下心来想一想,影响学生厌学语文的因素的确不少。浮躁的心气,功利的目的残害学生的心灵已显而易见,但能否从语文教师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呢?从我的切身体会来说,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美感应该算是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原因之一。
语文学科深刻的思想内容、丰富的人文气息,唯有通过教师生动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才能完美的表现。苍白、贫乏、枯燥的语言表达对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美文佳作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而言其实是一种玷污和损害。试想,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还会有多少的兴趣可言呢?学生需要的是在语文课上向老师学语言、学做人、学一丝不苟的运用语言的精神。翻开学生的作文薄,学生的语言或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或幽默诙皆、妙趣横生;或叠床架屋、喋喋不休;或油腔滑调、庸俗无聊……无不打上他的语文教师语言风格的鲜明印记。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正是用他自己那独特而鲜明的具有个性化风格的美的语言,对学生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操。这种具有美感的语言风格又成为教师教学风格的一部分。
语文教师的语言美应当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简洁精练
具有简洁精练、清楚明白的教学语言,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最起码的要求。教师要以高度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深入浅出的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语言精练严谨、环环相扣、绝无废话杂语,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绝而不失一词”,教学质量很高。原南宁二中特级教师田济川老师就堪称这方面的典范。田老师向来主张语文教学给予学生乐趣,以艺术享受,让学生与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所以他在教学中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难怪他的学生称赞:“听田老师的语文课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我想,这才是对一名语文教师的最高评价。
二、亲切自然
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学,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亲切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凡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语言必定是亲切自然的,教态总是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的,他们十分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总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啊,有着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对语文课能没有兴趣吗?
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有的语调平板,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语言严厉,使学生感到盛气凌人;有的居高临下,总以“传道者”、“知识权威”自居,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妨碍了师生间正常的心灵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优美生动
同样的语文课,有的教师上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学生索然寡味,如同嚼蜡;有的教师上得妙趣如生,学生也学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教师语言平淡无味,僵化呆板,有的教师的教学语言优美生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独具魅力,在语文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认为:“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她正是用自己优美生动富有魅力的语言去粘住学生的。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听得如痴如醉,久久回味。于老师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激情,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产生“一人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综上所述,一名语文教师的语言美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语文教师通过“信号之信号”——语言的魅力,一下子攫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屏息静气、凝神倾听的时候,他的富有吸摄性、启迪性,鼓动性语言,已经悄无声息地发挥着调整学生漠视语文、小觑语文的心态的功能,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情不自禁地喜爱语文了,并且情绪高涨地自觉也猎取知识了。诚然,达到语言美的境界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但只要我们想想“良璞授于贱工,器之陋也”的道理,刘禹锡的“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的名言,便会勾起万端感慨,也就有了“耐得半宵寒”的刻苦钻研与奉献的精神,最终达到能“粘”住学生,牵人情思的语言境界。
作者地址、邮箱:广西南宁市第十七中学 zhxmin2005@163.com
作者邮箱: zhxmin2005@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略谈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美人入诗感慨多(网友来稿)
下一篇: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怒斥教育腐败被免职(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