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215  
标签: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江华县调查小组
调研报告

      策 划:岑红灯 谢家骥 蒋振清

      资料收集:周克效 蒋燕青 蒋兴军

      执 笔:谢家骥

      江华调研小组

      二00三年十二月

      目 录

      前言

      一、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存在三个“不到位”

      2、评价机制的问题

      3、经费投入的问题

      4、师资队伍问题

      二、素质教育实施对策之我见

      1、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2、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促进教育素质的提高

      3、改变经费投入方向,扩大农村地区和薄弱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校管理队伍

      三、结束语

      前 言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逐步确立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已在中华大地这片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地上生长、开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如果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几乎每一个老师都可以流利地予以回答。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肯定个性,生动活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体制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在现实中,依然会发现许多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观念与做法,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素质教育改革也严重滞后。最近我们通过对北京市三十五中,上海市志强中学、杭州市十三中及江华县三十余所中小学校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发现应试教育观念依然在许多方面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而经济发展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贫困地区学校的发展。

      一、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三个不到位”

      1、个别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认识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对素质教育实施的热情不够高,关心支持不够,导致有关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据北京市三十五中,上海市志强中学,杭州市十三中的负责人介绍,所属区政府领导有较规范的视察制度,经常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与之相反,江华县少数乡镇领导极少到学校视察指导,对所辖学校的情况知之甚少,个别党委书记、镇长只知道学校一把手,其余人等概不认识,过些地方的学校又能从该地区政府得到什么样的支持呢?

      2、部分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主体是学校,校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程度。在我们调查的三十五所学校校长中,主要存在两种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看法。一是校长思想陈旧保守,对素质教育心存疑虑,工作上缩手缩脚,行动上等待观望,直接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持这种思想的校长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21.3%。二是全盘否定,有的校长认为以前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现在搞素质教育了,大家要一律抛弃过去的教育方法、措施,现在搞实施素质教育,这种看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持这种思想的人占调查人数10.5%,实施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一个除弊扬善的过程,素质教育在创新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对以前教育中的精华部分的继承和发展,如果看不到这一点,素质教育就会失去立足点,成为无本之木。

      3、社会、家长认识不到位。学校然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来自家长的阻力比较大,表现在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眼睛仍然盯在孩子的考分上,家庭教育与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学校每实施一项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都会受到社会的一番指责。实施素质教育说到底不光是教育内部的事,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密切相关,并受一定的社会价值观、文化传统的制约。

      (二)评价机制的问题

      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应当是激励性的、发展性的。对学校来说,好的评价制度能促进学校健康地发展,反之,则会极大地阻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甚至将学校的发展引入歧途。

      1、高考制度的改革未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学的影响。尽管高考制度在近几年搞得轰轰烈烈,似乎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即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学生读大学已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但在现实中,上级行政、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仍然离不开升学本,社会评价学校办学效益的时候,也仍然以该校的外学率为主要评价依据。升学率变的学校在资金、师资、物力等方面相应地得到优厚的待遇。下面这一组数据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升学率对学校的影响程度

      左右学校 很大 一般 较小 无影响 总人数

      1 30 3 1 0 35

      (对北京市三十五中及永州市30余所中学的调查)

      2、对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不统一。以前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从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和学生是否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这个老标准简单且易于操作。但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特别是“新课改”的推广实施,新的评价标准的立足点是看教师在一堂课里有没有创意、创新,教师要用自己的创意去培养学生的创意,既然教育追求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因而评价教师的指标必然增多,尽管许多专家也制定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但过于复杂,难于操作,即使操作起来,但由于项目繁多,令教师疲惫不堪,最终使评价流于形式。所以现实中的评价离不开甄别性与选拔性,实际工作中的评优、晋级,还非得把教师分出三六九等来,不然没法向教师交代,缺乏客观标准,极易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部分素质较差的教师又会吃起大的锅饭。


展开全文阅读
      永州市某县教师目标管理评分表(部分)

      一级标准 师德 基本素质 工作量 教学实绩 加分 减分

      权值 8 2 15 50 10 10

      从该表来看,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似乎是比较全面的了,但从权值来看,学校还是看重教师的教学实绩,并且在师德、基本素质、工作量三个一级标准的实际操作中,“吃大锅饭”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而在教学实绩的评价中,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一级

      标准 二级标准 权值 评价方法

      教

      学

      实

      绩

      (50)入学率 8 以教导处核实的入学人数为准,以录取人数为基数,每入学率达98%记满分,增减一个

      百分点,增减0.5分。

       巩固率 7 以教导处核实的人数为准,每流失1人扣1

      分,扣完为止。

       优秀率 12 以县平优秀率为基准,达到县平的记满分,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加0.5分,每降一个百分

      点扣0.5分。

       合格率 23 以县平为准,达到县平的记满分,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加0.5分,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减0.5

      分。

      从某校近3年的评价结果来看,凡是得分在110分以上的(优秀)教师,基本上是该校教学成绩较好的教师。这个评价实际上对刚参加工作或工作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3、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还有得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学习成绩的评价往往是结论性的,是简单地对结果的利用。学校往往过分强调了发展功能。这一现象在农村中学里非常普遍,他们多利用传统的考试,通过择优这种方式,起到警示和鞭策的作用,来刺激学生的进取。其实这种做法违背教育规律。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考试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自信;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教育部三申五令严禁给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对队,实际上,很少有学校能做到,我们对在对三十五所中文学的120位班主任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教师都是以考试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

      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

      重要程度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需要 是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 是学生评价的主要标准 与学生评价无关

      人数 2 103 15 0 0 120 0

      百分比 1.7% 85.8% 12.5% 0 0 100% 0

      (三)经费投入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主要谈及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是对所有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权利、机会、质量的一种选择和度量。

      从教育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出发来理解教育公平的内涵:一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教育公平是一种政策选择的原则;二是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出发,教育公平是一种对教育状况的判断。国外一般侧重于机会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意指给公民和儿童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公平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教育系统的内部状态,而且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之上。

      1、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还不完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免费教育,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了一个社会教育资源的数量,决定了公民个人所支付的教育费用的多寡,从而也就决定了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的数量,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应是既免收学费又免收学杂费,政府应承担起义务教育的全部投资责任,只有义务教育具备了真正的免费性,其强迫性才能实现,其公平性对贫困地区和家庭而言才能显现,从我国现实状况来看,学杂费减免也是可行的。个人所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总投入中不到10%,完全可以减免,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就免除缴纳。因为经济原因,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地区的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上,2003年8月22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对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作者是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袁桂林。他在报告中有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表述:“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突出的问题是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有的乡镇中学辍学率高达70%以上。在我国的东南、东北、华北、西南六个样本县逐乡镇调查后发现,有四个县农村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高于20%,最高的达到54.5%”,所以素质教育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是无法落到实处的。

      2、经费投入差距日趋加大。这在我国的教育界是一个再普遍不过的问题。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困难,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农村中小学几乎没有得到政府拨给的教育经费,学校经费严重短缺,维持正确的教学秩序尚且困难,更不要说用于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教学设施的配置与完善。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办学经费相对而言要充实得多,以北京市三十五中,江华县沱江镇中学(城镇)、江华县大圩中学(农村)2000年,2001年,2002年分别从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获得的经费比较为例,很容易看出这种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等。

      学校名称 所获经费(万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合计

      北京市三十五中 46.2 82.5 7.5 203.7

      江华县沱江中学 15.6 8.7 11.3 35.6

      江华县大圩中学 4.1 3.4 4.76 12.26

      正是由于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少得可怜,推行素质教育几乎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试想一个学校连必备的体育器材、音乐器材都没有,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何谈起;一个连电脑都不知道的学生又怎么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经济发达地区培养出来的学生又有什么样的可比性。

      (四)师资队伍问题

      素质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是教师,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素质教育才能得以较好地实施,也才能把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凸现出来的问题加以总结、研究,并不断地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建言献策。


展开余文
      1、教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北京、上海等一些教育发达城市和地地区对教师学历规格的要求已突破中国几十年沿袭的层级配套模式,小学教师本科化,中学教师研究生化已成为一种潮流。但对全国而言,即使只要求完全实现学历达标,目前也还是一种奢望。据1999年统计,目前全国仍有6%、17%、37%的小学、中学、高中教师学历不合格。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还有近100万民办教师(据1999年教育年鉴)。如果考虑到许多中小学教师的合格学历是非正规途经取得的现实。水平堪忧的问题则更为严重,即使是在拥有合格学历的教师中,按照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亦差距巨大。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更新、教学技能和师德状况都存在诸多问题。再则高学历不完全等于高技能,一种缺乏专业化训练的教师教育,能实现的只是知识数量的增加,并非教师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增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局面仍然无法改变。面对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许多教师,尤其是那些从教时间长,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的老教师感到困惑,个别人甚至存有抱怨抵触情绪,他们成为了新形势下的“落伍者”。

      2、师资力量分布上的不均等,使经济欠发达和落后地区的素质教育更加滞后。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教师的经济待遇存在巨大的差别,“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以江华县一中、二中为例,从1998年起到达2003年6月止,共有18位省市级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到上海谋求“自身”的发展。由于经济的落后,中西农村中小学面临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首先,缺乏专门人才,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人数远远跟不上所需。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其次,教师待遇低,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有一部分教师搞起了第二职业,有的教师干脆远聘异地,造成人才的流失。再次,贫困地区内的师资力量分布也不均,大部分高素质的教师都一门心思往城镇学校挤,农村中小学缺乏的稳定的学科带头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投资力度、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重视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那么,我国素质教育的落实,将可能变成一句空话。

      二、素质教育实施对策之我见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百年教育发展历程证明,素质教育要得到全面的实施,就必须对现在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和再认识,清理实践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从根本上改进学校教育办学的价值取向,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明确素质教育观念的主题和内涵,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当前这场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就是:人的发展。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确立的观念。素质教育观念的内涵则是确立新的价值观、人才和质量观。

      在教育价值观上,要变革长期以来只片面强调学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确立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生为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动有能力打好基础。在人才观上,要变革以往将学生视为消极被动的“物”,重智轻德,不尊重学生人格,贬低学生价值的观念。将每个学生都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在教育质量观上,变革以往那种通过考试层层筛选淘汰,以学生学习考试分数高低作为评价教育质量唯一标准的做法。强调学生在致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搜集处理运用情报信的能力,发展新知识的能力。

      (二)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

      首先,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师德是支配教师职业行为的思想基础。加强师德教育,重在要求教师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其次,走向教师职业专业化,不仅需要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努力,更需要国家政策和机制的支持。

      1、建立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严格教师资格制度。要强化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的要求,并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师范生与非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的首要条件应是在教师教育机构接受过必要的教育专业课程培训,获得教师资格的首要条件应是在教师教育机构接受过必要的教育专业课程培训,获得规定的教育学分,而不仅仅是拥有合格学历。

      2、实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每一位欲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方可应聘教师岗位。

      3、现行高师院校应把走向教师职业专业化作为新世纪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超前的意识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面,推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4、实行农村教师高薪政策,近十年首先对志愿意到艰苦地方去任教的毕业生实行高薪政策,以尽快改造这些地区的教师队伍成分,向教师职业专业化迈进。

      5、建立在职教师继教育制度,加强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指导(如“传、帮、带”制度)和在职培训(如脱产进修、参加函授学习、业务研讨、实施校本培训等)。据调查,目前中小学教师最希望得到进一步培训的三个方面是:计算机与外语(55.9%),先进教学媒体的使用(42.1%),教育教学科研能力(35.2%)。

      (三)改变经费投入方面,扩大农村地区和薄弱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

      我国的教育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近13年的大力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国家的大力投入是分不开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从数量上看,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到2000年只有2.8%,而国际指标是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4.7%以上。所以素质教育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国家必须加以教育投入。

      从横向上看,经济越发达地区,其教育经费投入越大,反之越小,从纵向上看,同一地区的城镇与乡村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也很大。以2000年普通中学生均教育经费为例,北京、上海、广东的分别为4318.08元、5228.74元、2092.7元,而甘肃、广西、贵州的仅为954.27元、940.58元、670.06。此外,在我国2001后基础教育平均经费中,以省为单位最少的仅为10.54元,而最高达600多元。所以各级政府应及时调查投资重点,教育经费在今后十年应重点放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也要改变教育经费向重点学校投入的做法,要重点向薄弱学校投入,以缩小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在办学上的差距。

      (四)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学校管理队伍

      素质教育的实施除了重要高质量的教育队伍外,还需要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一是实现管理的组织功能,使学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实现管理的激励功能,提高群众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性,激发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热情,提高群众的角色技能和工作效率。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要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科学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还要进行管理心理学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心理素质,增强人格魅力,能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科学民主的管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提高教师的向心力和群体凝聚力,增强集体的战斗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结束语:尽管我国的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成绩是主要的,也是显著的,大方面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能把存在的问题逐步解决,那么素质教育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则为期不远了。

      
标签: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一边卫生一边“脏” ——话脏话
下一篇:如何评价一个新教师的上课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