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992  
标签:教学论文
成语的变态现象(网友来稿)
卢传会

      江苏省东海外国语学校(222300) 卢传会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成语,在使用的过程中意义发生了变化,人为地由本来的意思变化成另外一个意思,出现了成语词典上暂时没有的约定俗成的用法,姑且称这种现象为“变态”现象。在考试中和一些参考资料上,将这些用法判作错误。

      比如“紧锣密鼓”这个成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锣,鼓:打击乐器,常用作戏曲的前奏。锣鼓敲得紧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多用于贬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002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锣鼓点敲得很密。多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说密锣紧鼓。”其他的辞海词典中的解释也大概如此。

      对比这些解释可以发现,它们都明确了“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这一点。

      2005年高考试题全国巻(Ⅲ)有一道成语辨析题:

      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六号太空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如果按照上述理解,本句中“紧锣密鼓”这个成语的使用就是错误的。但是,高考命题者就把它当作一个正确项。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信息,高考命题者站在一个很高的层面上来暗示着承认这个词语“变态”成功。

      另外,像“空穴来风”、“炙手可热”、“无独有偶”等词语,也都出现了“变态”现象。比如下列各句:

      1.张学友的歌剧《雪狼湖》南京站的演出定在五台山体育馆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2.今年夏天后期天气酷热,一度滞销的空调马上变成炙手可热的商品。

      3.湖北队昨日取得了一块跳水金牌,无独有偶,广东省代表队也取得了一块击剑金牌。

      语言发生学告诉我们,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关联早在语言产生之时便已确立,这种“关联”使成语已变成了真正的“群众语言”;从成语来源角度讲,这些成语的运用的确有不妥之处,但在今天要想找到真正按照本义来使用的,恐怕十分困难。所以,与其要大力纠正群众的“错误”用法,不如研究一下这个成语为什么在今天会有这个用法。

      其实,成语作为一种事物,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正是语言的生命力的体现。当多数人赋予了成语一个新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接纳这个意思了。语言发展史证明,这不是语言学家或词典接不接受的问题,而是接受得早晚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应该承认这些成语的“变态”,接纳当前通行的用法,这才不违背语言发展的规律。

      作者邮箱: lch000531@sohu.com

      
标签:教学论文 成语的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考场优秀作文:有一种感觉,叫作感动(网友来稿)
下一篇:“物语”小考(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