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874
标签:
教学论文
活课四见
时晓玲
语文课需要教“活”,这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只有活,教学气氛才不会沉闷,学生的思维训练才会加强,能力才会得到很好的培养,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那么如何才会教“活”,抑或说如何才能算真正的“活”?笔者认为需要做到“四见”。
一、活中见实。
“活”应建立在实的基础上,即扎扎实实。不实的语文课,即便如何“活”也只是一种表象。现在有些语文课追求表面的热烈,活而不实的情况比较普遍。该理解的没有理解,该掌握的没有掌握。例如《白杨礼赞》,写白杨树为何要宕开一笔写高原,写白杨树如何具体地从形与神之美写其“力争上游”,又如何由树及人,联想到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如果这些不落实,不理解,课岂能“活”起来。教学要实,大致为:一是词语落实,扣住关键词语、主旨句,理解词句的隐含义;二是篇章落实,能明确线索,理清思路,把握层次结构;三 是内容落实,能对内容加以概括和表述;四是形式落实,了解其表现形式的独持和精妙。一句话,通过信息感知而加以获取和筛眩因之,只有实,“活”才有基础。
二、活中见法。
真正的“活”要体现出教法的艺术性和学生学法指导的科学性,“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刘国正语)”。如阅读来说,情文并茂的散文就不宜采用速读的方法,而应指导学生朗读、精读,细细品味体验。又如有情节的长文,就无需步步推进,而让学生学会速读,培养感知能力,迅速抓住要领。
皮亚杰曾说:“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去获得。”如果活泼之中看不到教师对教法的谙熟,看不到“授人以渔”,那么这样的“活”也不是真正的活。
三、活中见密。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要有一定的密度,即“活中见密。
有些课上得虽“活”,讲解、启发、讨论,但细细察之,没有多少内容,一堂课下来,并未传授多少知识,训练多少技能,这样的“活”也算不上真正的活。
四、活中见效。
语文课的“活”归根到底是要有效。比如学生讨论,有无必要,有无效果?有的课不是从头道来,而是中间突破,效果何在?等等,要加以研究。有的语文课上搞一些抢答题出一些选择题,因为没有编制好,看似热烈,其实学生能力未得到培养。因之,从厌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会用,这都体现出活中有效。
当然,真正把语文课教“活”,需要教师深入把握教材的系统性和编写意图,进行新颖独到的教学设计和具有良好的教学机智,使教学过程趋向优化,使教学和谐、高效地进行。
标签:
教学论文
活课四见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牢骚话”切勿进课堂
下一篇:
“碰壁--点拨”教学模式及其内涵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