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2542
标签:
备课资料
开拓华语文教学新天地 --读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启发
[ 马来西亚 ] 林 国 安
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于1992年由中国原国
家教委颁布实行以来,已经八年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演化,科学技术的突飞
猛进,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重视提高受教育者基本素质的改
革大趋势,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以及利于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
质教育的需要,中国教育部从去年开始对这份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经
过数月的酝酿,《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下面简称"修订大纲")于今年3月出台,并订于今年秋季新学年正式试用。
修订大纲虽属过渡性质,但内容上体现了许多改革的精神,对日后中学语文教
学的发展将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我国中小学华语文教学与中国有着一定的渊
源联系,修订大纲的宏观导向、内涵精神、具体措施等方面,对我们开展华语
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具参考与借鉴价值。因此,笔者特结合我国独中华语文教
育教学的现况与改革思路,谈谈阅读修订大纲的体会与启发。
语文教育理念的转变
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语文教学与学习
也有了新的认识与要求。两年来中国社会范围内对语文教学进行大讨论产生的
一些积极成果,诸如语文教学要借鉴传统性教学经验,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文学
教育,重视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搜集、
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被适当吸收进修订大纲。修订大纲体现了语文教育理念的
转变。
首先是对语文的性质的界定。过去是定性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
具",修订大纲改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一段长时期突出语文的"工具"性质,是中学语文教学语言学教学倾向的
根源,其结果是过于注重学科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教学过程繁琐、机
械化,语文教学失去了个性。新的提法恰当地揭示了语文的性质观:既是重要
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这为确立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培养学
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是对语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关于语文学科的地
位,修订大纲强调"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
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
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至于语文学科的作用,修订大纲除了继续强调指导学生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外,还强调
了语文课在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
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方面的
作用。这些其实就是所谓的语文教学的素质观,语文教学完全可以结合本身的
特点与规律,对学生进行上述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三是着眼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修订大纲强调"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
实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突
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弱化纯技术性的、脱离学生语言应用实际的分析和练习;
展开全文阅读
教学过程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
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减免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决定语文教学的任务。从上述语文教育新理念出发,
可以进一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笔者认为应有"核心任务"和"重
要任务"两个方面。"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重
要任务"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教育。后者是
以前者为基础和核心来进行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
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增长科学文化知识。
总的来说,当前语文教育理念的转变,对语文教学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利于构建合理的教材机制和正确的教学路子,完成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任务。
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新规定
修订大纲把原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合二为一,改成"教学
内容和要求",并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常识、课文和课外活动六大项
进行表述,门类清楚,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着意改变语文教学的复杂化、
繁琐化倾向,也为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教材的组织结构提供了便利。综合起
来看,教学内容和要求有如下一些新的规定与特点:
1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
为了比较好地落实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修订大纲认为语文教学"要加强
综合,简化头绪","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
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具体的要求体现在阅读教学方面。首
先是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传
统书塾教学经验的借鉴,一为丰富语言的积累,二为"披情入文",培养语感。
其次,对于一般课文教学,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
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与作用。对课文的
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
则要求"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这改变了过去要求篇篇
课文都进行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的程序化阅读分析,取而代之
的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自读,把握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形象,从
中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接受熏陶,并在感悟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
积累和运用语言。对于课文的理解,也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见解,鼓励学生提
出不同看法,勇于质疑,不搞模式化与标准化套路。当前华语文课堂教学如果
能坚决改变篇篇课文都用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肢解分析的做法,还学生以思考、
创造空间,老师减免满堂灌、满堂问,重在启发、适时点拨,则阅读教学的面
貌将大为改观。
2 读写定量,强化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
多读多写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语文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有效
手段。但囿于种种主客观局限,长期以来不获重视,操作上随意性也大。大体
结果是学生的阅读量仅限于课本的有限课文篇数,写作也是按教学计划完成指
定作文篇数了事,遑论开展课外阅读和多样性练笔。修订大纲明确规定了课内
外阅读量和背诵篇数: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大纲为此附录有要求背诵的20篇古文和50首诗词曲篇目,以及10部古今中外
文学名著。写作方面"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它
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修订大纲为读写定量,
划定法定指标,其立意是深刻的:旨在引起对课外阅读与写作的重视,以较大
的阅读量和练笔字数来达成较强的读写能力;规定背诵篇数,把积累语言落到
实处;鼓励进行例常作文以外的多样式练笔活动,如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
文章改写等。
3 发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语文应用实践创造条件。
为了密切化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应用实践,修订大纲对语
文课外活动作了规定:"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等
活动,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讲演会等形式,利用壁报、广
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和文学社团。"这里讲的
展开余文
各种活动内容与形式,可以"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
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语文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当前独中《华文》教材的课文练习设置的语文活动,往往被教师以课时不足为
由而割爱了,诚足可惜!
4 淡化知识系统,强调"科学地训练技能"。
修订大纲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改变按语言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学语文教学系
统的构架,改变过分强调语言学知识教学与训练倾向"。因此,对于语文知识的
学习,修订大纲只提了4条:一是"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
主谓、动宾、动补),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类型(并
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
法"。二是"了解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的一般用法"。三是"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四是"了
解课本涉及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常识"。教学要求限于"了解"而已,不
求知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掌握。过去强调掌握知识,通过训练,转化为能力,
但效益不大。现在提出"科学地训练技能",具体情况和实施办法修订大纲未有
进一步说明。不过依据笔者的理解,"科学地训练技能"需要以一个"应用型"
的"学习语言"的训练体系为基础。这也就是当前中国语文教育学者提出的"中
学生语言基本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选择能力、联想能力、运用能力、
评价能力)教学体系"和"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参见庄文
中:《构建中学语言教学体系》,《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1期)
语文教学评估的改革
教与学的评估是语文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用意在于及时获取反馈
信息,改进教与学的质量。修订大纲特增加了"教学评估"的内容。就教的评
估,修订大纲强调"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
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对于学的评估,则从评估内容、评估方式、命题原则
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值得高度重视。其中包括: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
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
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语
文考试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不能用难题、怪题、偏题和繁
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这些具有针对性
和倾向性的改进意见,有利于减少"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干扰,对激励和
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将起着积极作用。
当前独中华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应试"倾向,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
怎么教。一切教学活动为了考试,一切以分数为中心。学生学习被动,老师教
学机械。华语文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笔者认为,
改革的重点可以是:改变只以知识评估学生的学习的做法,建立态度、情感、
能力、知识并重的评估体系,注重从学习语文的态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治学能力、语文活动参与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综合素质
的评估;重视语文积累和语文水平发展,做到全程评估,不能只抓期中、期末
的"结果",特别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考查;评估方式不仅限于书面的形式,还
可以包括口头的,以及课外阅读、专题探究、练笔、参与语文活动等方面的评
估;语文知识测试要减少纯知识记忆的考查,淡化静态的判断与分析,要着眼
于语文应用实践,突出学生语言理解与表达的综合能力考查。
新一轮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
学科教学大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理念以及国家
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在学科教学的反映。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修订大纲的
内涵充分体现了当前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发展意义上来说,这是建立在"破旧立新"的基础
上的。修订大纲吸取了历次语文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正视当前语文教学存在
的问题与弱点,锐意改革;同时充分吸收了近年来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科研新成
果,以及考虑了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确立发展方向。修订大纲既体
现了语文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改革措施,无疑将对新一
轮初中语文课程教材教法改革起着重要导向作用。回头看看处于革新发展阶段
的独中华语文教学,需要解决好教师教育理念认识,学生学习态度,教学内容
把握,教学方法革新等等问题,中国语文教改经验或许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迪。
谨撰述个人阅读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修订大纲的体会与心得,愿与独中
华文教学同道分享。
2000年8月9日 稿
标签:
备课资料
开拓华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发挥课堂导向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下一篇:
语文教育的尴尬和危机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