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1072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搞好中考语文复习要三研究


           中考是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也是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方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中考语文复习。要搞好中考语文复习,我认为,应做如下三方面的研究。 

               

          一、研究学生  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参差不齐。有的同学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精细、准确,解答有若干个模糊选择项影响的选择题时,往往难以一锤定音;有的同学对此知识与彼知识的纵横联系缺乏了解,解答阅读分析题时,往往不会纵横考虑,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在课本的各册、各单元上,学生也存在各自的具体问题。因此,必须要认真研究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题、作业、试卷增多了,我们应该尽量多地对其进行批改,从中获取具体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反馈,查缺补漏,对症下药。

            二、研究中考命题  依据研究中考命题依据,目的在于掌握中考语文复习的纲要。这样,复习就能明确目标,抓住关键,提高效益。我从1996年全国30份中考语文试题中,探究中考命题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称《大纲》中的“两把尺度”)。 《大纲》中“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是检测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的“两把尺度”,这是命题者必须遵循的。如《大纲》的“教学内容”中说:“学写一般的应用文。” 

            2.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短文 《大纲》的“教学内容”中说:“说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文明、得体。”说话为什么注意对象和场合?怎样注意呢?知识短文《语言的实际运用:得体》中讲得具体、明白。由此可见,语文知识短文是《大纲》中的“两把尺度”的具体化表现。所以,语文知识短文成为中考命题者的依据。如依据上述知识短文,贵州省1996年中专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中就出了这样一道题:   

                 你去省城探亲,向一位老人问路,说法最恰当的是(  )     A.你大声说:“喂,老者,北京路怎么走?”      B.你迎上前问:“老爷爷,请问北京路怎么走?”               C.你高声说:“喂,站住,老头,北京路怎么走?”      D.你凑近突然问:“你能告诉我北京路怎么走吗?” 

           3.课后的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及读写训练题。   

                  语文课本中的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是《大纲》“两把尺度”的具体化,而课后的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及读写训练题是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的具体体现。因此,课后的语文基础知识练习及读写训练题也成为命题的依据。

           如初语五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一:朗读全文二至三遍。

           读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试划分下边句子的节奏(用“/”表示)。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道练习题具体体现了本单元教学要求之一:“朗读,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语气明显。”依照这类练习题,宁夏回族自治区1996年高中、中专招生语文试题中出了这样一道题: 

           对朗读节奏、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风烟/望/五津 B.将军/身披坚/执锐八百里/分/麾下炙     C.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故人/西辞/黄鹤/楼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惜秦皇/汉武 

           三、研究语文复习资料的使用 语文复习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不少的复习材料,能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学过的课本知识。近几年,学生手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很多,各种版本内容大同小异。很多学生被埋在复习资料堆里,虽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我们应该在众多种语文复习资料中,为学生选择一种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能有条理地编写出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知识等内容的复习资料。选择质量好的版本,由学校或班级统一购买。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防止学生乱买、滥用,一是可以减轻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学生使用语文复习资料,往往只知找其中的练习题做,这只是量变的积累。  


展开全文阅读
             

          我认为,复习应该使学生有质的突破与长进。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上下功夫。学生掌握的知识规律越多,复习效果就越好,应试能力也就越强。因此,我们可指导学生从复习资料中归纳出知识规律。如怎样辨别借喻和借代?资料中有这样一个例句:敌人布下天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敌人布下的层层包围与“天罗网”相似,“天罗网”是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铁窗”与监牢有关系,是监牢的一部分,在句中代替了监牢,这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由此可归纳出:构成借喻和借代的不同基椽—相似性、相关性是区分二者的重要尺度;借喻的基础是相似性;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  

         

                               摘自陕西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中心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搞好中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教育的尴尬和危机
下一篇:民主 科学 个性——语文素质教育思考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