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511  
标签:教学论文
沉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范亚林

      教学,主要是依靠以声波为载体的教学语音。要把"沉默"用于课堂教学,乍一听,似乎有点玄乎。因为教师上课即在于"讲",而"沉默"此处之意则为"不说话、不出声"(《汉语大词典》)。但是,"沉默"的妙用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如音乐艺术中的"休止符",国画艺术中的"空白",戏剧艺术中的"静潮。是不可缺少时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较强艺术表现力。

      一、“沉默”具有控场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用大声的斥责制止哄闹,或点名叫某同学站起来,以批评他捣蛋、破坏秩序,这几乎已成为天经地义之事,无可非义。然而,这些教师似乎忘了或者不曾知道"沉默"在此时却具有奇妙的效果。假如因为什么小小的风波,上课铃响了,教师也进教室了,但学生们仍然喧嚷不止。那么,教师怎么办?是把备课本往讲台上一摔,在桌子上一拍,或是大吼三声"安静!"还是使用"沉默"的技巧,即教师默不作声数十秒,肃立讲台,伴之以严肃的表情,严厉的目光(直观或环视学生)?我想,最佳的选择应该是后者。用不了多久,课堂便会安静下来,师生的情绪均不受影响,教学得以正常进行。再如,教师正津津有味他讲课,而某两个学生却在下面叽叽喳喳。为制止他们,教师便可突然"沉默",并走向那两位生学,以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这样,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伸伸舌头,低头不语。而"×××,你站起来!"的大声训斥,反而会惊扰课堂。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此时的"沉默"实际上具有替代批评的意义。而这种"批评"的简明之处在于不影响师生情绪,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沉默”具有强调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它可以引起注意。教师讲课时,若要强调或突出某些内容,便可在此之前突然有意停顿一会儿。然后,再以适当的语速讲解后面的内容。这样就能使学生注意并警觉起来,急切地想知道教师下面将要开讲什么。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另一方面,它可以强化刺激。主要用在重要概念、语句和内容的后面。从口语表达学的角度讲,口语传播具有暂留性。即一句话讲出来,能清晰停留在记忆里的时间很短。据测试,一般人听连续的语流,精确地留在记忆中的时间大概不超过七八秒钟,以后便被新的语言刺激所代替。因此,教师在讲过重要内容之后,可以有意停顿一会儿,以便让这些重要的概念、语句、内容深入学生的脑海,留给学生充分的回旋余地,延缓这种暂留性,以起到强化记忆、加深印象的作用。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时,要掌握好"沉默"的对象。

      三、“沉默”具有调节功能。

      主要表现在:

      第一、调节课堂节奏。我们知道,中国画有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章法。这对课堂教学节奏具有借鉴意义。那种违背教学规律的"满堂灌"(或满堂问),那种一味讲个不停的"疲劳轰炸",那种过分追求教学容量和知识密度的所谓"高效率"实际上是不可取的。教学中,教师讲授得越多,并不等于学生就接受越多。有时,讲得愈多、愈细、愈详,其效果恰恰相反。课堂教学必须讲究适当的节奏,不仅要注意有快有慢、有疏有密,而且还要注意适时的停顿,让课堂有讲有停、有起有伏、有张有驰,构成一曲和谐的乐章。

      第二、调节学生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就会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对学生来说,这种"优势兴奋中心"有助于他们迅速、准确地吸收信息、掌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果长时间地处于亢奋紧张状态而缺乏必要的"松驰"和"整体",那么,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反而会出现沉滞状态,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一段紧张的教学活动之后,留给学生一点"缓冲"、"小憩"的时间,使他们的思维由紧张转为松驰,甚至还可以留给他们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们可以利用这种"间歇"充分咀嚼、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或者去回忆、思考、联想,也可以进行实际训练。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们通过这种有益的"小憩"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精神上的准备。当然,具有调节功能的"沉默"绝不是简单地不说话、不出声,而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技巧。

      四.“沉默”可以表示缓和。

      有时,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间难免产生纠纷,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能产生分歧。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使用短暂的"沉默",用"冷处理"的方式形成一种缓和的气氛,使矛盾双方、分歧双方都冷静下来,理智地认识问题。同时也为教师摸清情况、理清思路、选择措词、观察反应赢得时间,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由此,也不会因小失大,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相反,那种大声地斥责、严厉地批评、粗暴地干涉,则有可能激化矛盾、伤害感情、影响教学。当然,这种"沉默"并不只表示简单地妥协。它也具有令人慑服的威力。现代人际交往心理研究表明,在双方交谈中,如果甲方适时地沉默不语,让乙方演独脚戏,乙方从甲方得不到任何反应,反而会被甲方的沉默所慑服,从而顺从甲方的意志。在课堂教学这种交际环境中,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在制止了事态的发展之后的突然"沉默",并持续数十秒,同样具有心灵震动和威慑效应。

      五、此外,"沉默"表达丰富的感情。

      这在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是非常明显的。如有的教师教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在满怀深情地分析课文;深切他讲解鲁迅先生对烈士的耽心、关切和惦记之后,充满感情地诵读"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十弹。原来如此!"......紧接着是一阵短暂的"沉默"。这"沉默"既较好地表达了课文所体现的感情倾向,又非常强烈地表达了教师的爱憎。"沉默"在课堂教学中表达的这种感情,往往是"情"与"意"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情"与"感"的融合。淋漓尽致地表达喜、怒、哀、乐。它有时用于高潮之前的感情蓄积,有时用于高潮之中的情不自禁,有时也用于高潮之后的情感抒发。恰到好处地运用,既能创设一种"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境界,又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展开全文阅读
      六、为了更好地发挥"沉默"的教学功能,我们在运用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沉默”技巧既可预先设计,也可临场发挥。但无论那一种都必须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不能画蛇添足,更不能弄巧成拙。

      第二,要适时、适量,不能过份,要正确理解它和教学语言的关系,分清主次。

      第三,在使用“沉默”技巧的同时,注意辅之以态势语言,如表情、目光、动作、手势等,以强化其暗示功能。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其所著《谈吐的力量与应变能力》一书中曾指出;“在谈吐中明智地运用沉默,让它发挥最大的效果。它是一种%B
标签:教学论文 沉默在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自学、联想、解疑”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运用
下一篇:“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简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