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8849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2、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虽然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文章却极为感人,教学中可以抓住蜡烛这一条线索。结合环境背景,让学生感受老妇人的形象。同时领略烛光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首都的战场上,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老妇人插蜡烛的图片,让学生表述老妇人在坟前做了哪些事情?

      点拨:老妇人在坟上插上了他珍藏了45年的那支结婚喜烛,并点了起来,对着烛光两臂交抱在胸前,然后为之制作挡风的屏障不使其熄灭。表现了他敬仰正义之师,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

      2、文中有哪些片段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3、作者为什么要补充交代这支蜡烛的来历?

      点拨:这是为了突出这支蜡烛的特殊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三、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讨论:说说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

      点拨: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

      四、情感体验:这篇通讯非常感人,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点拨: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

      2、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3、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五、修辞手法的探讨:反复

      1、炮火(11次描写)

      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2、蜡烛(6次描写)

      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黑围巾(4次交代)

      表达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给予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老妇人的动作(3次“爬”、3次“跪”)

      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体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六、小结:

      《蜡烛》是一首赞美诗,它体现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七、拓展: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

      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作者邮箱: yhangela@163.com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蜡烛》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下一篇:女娲造人(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