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236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说数》教学设计
《说数》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1.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生动性特征,体会科学小品的文章美。
2.从文章的描述中感悟数字美、数学美。
3.拓展研究,认识科学美和科学精神之美,培养课外阅读科学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基本信息,并完成课后习题一:
课文是以什么线索来展开说明的?请你根据作者的思路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数字情结的民族。有人统计,一部《唐诗三百首》,嵌入数字的诗就有一百三十首之多。历代诗人以数字入诗更是随处可见,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不胜数。清代文人纪晓岚更是别出心裁,他有一首咏雪的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芦花皆不见”,将数字运用得出神入化,堪称数字妙用的典范。
数字的背后,更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含义。它是记录人生的足迹。比如我们七岁背起书包进了学校的大门,十八岁庄严地宣誓成人。孔子还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里的数字,成了人生中一道道里程碑,记录了我们的成长。
普普通通的数字原来拥有这样多的寓意,是这么的有趣。那么数究竟是怎么来的?数又是如何发展的?数还有什么新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准确严谨、情致盎然的科学小品文——《说数》。(在黑板上书写课题)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一、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生动性特征,体会科学小品的文章美。二、从文章的描述中感悟数字美、数学美。三、拓展研究,认识科学美和科学精神之美,培养课外阅读科学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二、梳理结构
1.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两个小组的最佳示意图进行投影展示,教师从旁评点。
2.幻灯片放映教师整理的示意图:
自然数
零 整数
带负号的自然数 有理数
分数 实数
无理数 复数
虚数
3.教师总结:这张作者思路示意图其实就是数的发展史,作者是按数的发展史来安排行文结构、进行“说数”的。
那么作者到底是怎样将这个“数”说得准、说得好的呢?他“说数”的语言都注意了些什么呢?首先我们从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特征角度把握文章的基本信息。(板书“准确性”)
三、分析文本(准确性、生动性)
(一)文章的准确美(是非抢答环节)
1.竞赛规则:全班按座位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题目公布后,各组成员若有知道答案的,立即站起来回答,不用举手,谁答得快谁拥有答题权。要求不仅答对是非,更要在文章中找出理据。每组基准分为一百分,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一题扣十分。
2.抢答题: ①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是十个手指。
②负数概念的形成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③虚数和虚数轴都是人们想象和创造出来的,并没有实际的原型。
④整数、分数填满了整个实数轴。
⑤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⑥无法用整数或者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
⑦圆周率是无理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⑧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所有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
3.答案: (主要让学生动口说,教师只起到从旁指点和拔升之用。)
①错误。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
②错误。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总结:“可能”与“恐怕”均是表示“估计、也许、大概”的副词。如果少了课本原文的这两个词,意思就变得绝对化,完全不容质疑了。在科学小品中,经常出现表示时间、范围、可能等的副词,如“往往”、“有时”、“一般”、“可能”、“绝对”、“根本”等。有时说话斩钉截铁,很肯定;有时话说得很灵活、有分寸。这些词恰恰显示了科学小品行文的严谨与准确。
板书:注意修饰限定词的功用
③错误。虚数轴是数学家为了解决虚数在数轴上没处摆而“创造”出来的。但虚数却在生活中具有原型:电工学中利用复数表示交流电,虚数代表虚功,使得电工学计算大为简化。
④错误。整数、分数只是有理数,实数轴上还有无理数。
总结:两题都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那么我们在阅读科学小品时,要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
板书: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
⑤错误。零和自然数以及带负号的自然数统称为整数。作者的概念明确,表述严谨。带负号的自然数不等于负数,两个概念有交集。
⑥错误。实数范围内,无法用整数或者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注意概念提取时的范围限制。
展开全文阅读
总结:两题都犯了概念表述的错误,一个是概念有交集,一个是未加限制范围。
板书:注意概念表述的明确性
⑦正确。这是根据课文一个简单的推导。圆周率不同于有限位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包含着无限的信息,因而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像圆周率这样的数是无理数。因而无理数也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⑧错误。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这是我们从课文中得出的正确概念,但是并不代表所有小数也可以化为分数,比如圆周率。此推导不可逆转。
总结:阅读说明文,除了从遣词造句上精准掌握作者明确说出的意思外,还要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对作者尚未表达出的意思进行合理的推导。7、8两题,前者可以顺推,而后者不可逆推。要仔细研究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板书:注意逻辑推导的合理性
4.教师总结:科学小品文的作家们遣词造句时字字精准,句句严谨。那我们在提取文章信息时,也要注意修饰限定语的功用、信息提炼的完整性、概念表述的明确性和逻辑推导的合理性这四个方面,这样才能准确合理的把握文章基本信息。
(二)文章的生动美(自由发言环节)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找出文章中生动有趣的描述并谈自己感想。
刚刚我们是从黑板上的四点去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特征。做到这四点,仅仅是将“数”说得准了。科学小品不同于一般的科技说明文,除了讲求科学性、准确性之外,还得具备小品文的特征——即文学性、生动性。大家读完《说数》后,觉得它跟你平时所接触的数学课本一不一样?它是以平实说明为主,还是以生动说明为主呢?如果是生动说明,它又是怎样深入浅出、活泼生动的来说明事物的呢?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前后交流讨论,找出课文中生动有趣的描述并谈谈这种描述方式的好处。
2.教师明确增强文章生动性和说明效果的几种方式。可让学生诵读文中优秀文段或字句。
⑴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引用
⑵ 修辞方法:比喻、对比、拟人
⑶ 遣词造句:妙用成语、妙用佛语、嵌字、化用诗句、作诗
⑷ 表达方式:说明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3.教师总结:以上这些方法均给《说数》增添了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枯燥的说明读起来情致盎然。
准确性与生动性相结合,科学性与文学性并重,《说数》因而展现出独特的风采,成为一篇优秀的科学小品范文。
四、拓展阅读(堂上进行)
以沈致远为代表的科普作家们秉持着端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饱满情绪,成功地用文学语言展现了科学领域的知识,带给读者新的视野、新的感受。下面我摘录了一段文段发给大家,它出自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昆虫记》作者、法国学者法布尔之手。请大家进行堂上阅读,从准确性、生动性两点着手,筛选信息,体悟文字美感,回答大屏上的问题。限时五分钟。
1.大屏显示阅读题
1.筛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内容是 。
2.划出文段中你认为重要的修饰限定词,体会它的功用。
3.总结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2.学生答题,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握此文段中修饰限定词的表达效果,和对比、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带来的活泼生动、明白晓畅的说明效果。
3.教师总结:法布尔的《昆虫记》迄今仍热销世界各地,深得广大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群体的喜爱,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将昆虫的世界看成了人类王国,介绍昆虫的知识的同时给予了昆虫人的感情和生命。由此看来,科普创作不一定是死板的、单调的,只要带着沈致远的那颗童心,和法布尔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都能从科学中发现美,发现情趣,发现智慧,并带着热爱的心态将其投诸于文字。科普阅读也不一定是枯燥的、乏味的,只要带着汲取知识的渴望,和欣赏审视的态度,我们必能经历一次科学之旅、美学之旅,得到知识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和洗礼!
五、知识迁移
1.其实我们的科普作家们除了创作科学小品外,还经常采用一种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创作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大胆发挥科学想象,那就是我们大家都读过的科幻小说。
现在请大家谈谈,你们都读过哪些科幻小说作品?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作家的想象和虚拟是不是完全脱离科学实际的?他写的东西有没有可能成为现实?
2.教师推荐:凡尔纳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代表作品《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创造了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吉尼斯记录,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此后,“小灵通爸爸”叶永烈又二游、三游未来,小说中的许多幻想“气垫船”“电视手表”“环幕立体电影”“隐形眼镜”如今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倪匡的卫斯理系列以无尽的想象、周密严谨的推理著称,是世上第一冒险家的故事。他的科幻小说走的是猎奇探险的路线。
3.教师总结:科幻小说采用的或生动活泼或惊险刺激的叙述方式,故事性强,趣味性强,因而成为大众欢迎的文学样式。这些科幻小说虽然以想象和虚拟为主,但科幻小说家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违背基本的科学常识,相反,他的大胆猜测和想象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正如沈致远所揭示的,数的发展需要人们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人们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相信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能更深刻地体会科学小品的准确美和生动美,感悟数字美和数学美,并最终能欣赏科学美和科学精神之美。科学的未来是你们的,改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人类科学的发展史是否还有新的篇章?我们且拭目以待”!
六、作业
1.课外阅读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分析文章内容和语言风格,并做成读书卡。
2.就“说……”为题,尝试写一篇说明文。内容不限,可以“说火箭”“说原子”等任意。
要求体现科学小品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特征。
附:板书设计
说 数
科学性 注意修饰限定语的功用
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
注意概念表述的明确性
注意逻辑推导的合理性
文学性
《说数》教学思路及课后反思
广东广雅中学 张璇
《说数》是广东省语文教材必修3中“科学小品”单元的课文,教材是将其作为“基本阅读”课文来编排的。因此我在设定《说数》教学思路时,一开始便将其定位为“一堂新课标指导下的科学小品文阅读课”。基于这个定位,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生动性特征,体会科学小品的文章美。二、从文章的描述中感悟数字美、数学美。三、拓展研究,认识科学美和科学精神之美,培养课外阅读科学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归结起来,这三个目标首先是立足文本,培养学生阅读提炼的能力,指导学生把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征,由篇及类,掌握阅读一类文章的基本方法;其次是重点培养学生感受鉴赏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学会从文本中感受数字美、数学美;第三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学会由文本中感受科学美和作家们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之美,并由此联想到其他科普类文体的阅读和写作。
展开余文
明确了这三个教学目标后,接下来就是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五个步骤:一、导入;二、梳理文章结构;三、分析文本(准确美、生动美);四、拓展阅读;五、知识迁移。(详见教学设计)
具体操作时,我的指导思想是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基础与拓展相结合,传统教法与新理念相结合,力求展现高质、高效的课堂。
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我花了些心思。这是一篇以讲授知识为主的科普类文章,如果课堂上采用满堂灌或者一对一的提问方式,势必会形成沉闷的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果。这也是传统教法无法突破的障碍。为了更大程度上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能动性,我从一开始的导入着手,处处以学生为本,努力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导入我从传统诗词入手,引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并在课堂的开头就让他们养成了张口发言的好习惯。接下来的梳理结构环节,我让学生们小组讨论交流,推选最佳示意图上台展示。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氛围。分析文本环节,我针对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学生活动。一是大组是非抢答,以竞赛的形式体现,在抢答过程中培养学生“眼明、嘴快、心细”的能力,并将阅读重心引导到文本上,从字句上体会科学小品的准确美;二是自由发言,学生找出文中生动的句子后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感想,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后的拓展阅读和知识迁移,仍是重在让学生“堂上练”和“堂上说”,把握时机巩固已学知识,并扩大学生视野,培养课外阅读科学文章的兴趣和能力。从整堂课来看,学生活动的反响较好,学生有话说,并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个别同学的发言更是突破了传统思维,精辟独到,赢得全班的掌声,相当精彩。整个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让人较为满意。
在知识拓展方面,除了第四部分拓展阅读(法国学者法布尔《昆虫记》节选)和第五部分知识迁移(科幻小说欣赏)以外,我在整堂课中的其他部分也注意了进行适当拓展。比如导入部分的诗词名言,我说上半句,让学生回忆下半句,便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还有在讲授准确把握文本信息时,我提到了修饰限定语的功用,并提醒学生注意“有时”“常常”“特别”“一般”等副词在科普类作品中的作用,这也是对修饰限定语教学的一种拓展。因而在课堂的信息量上,整堂课的设计是达到要求,比较充实了。
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不是对传统语文课的否定或反叛,而是对传统理念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因而我的设计还比较注重对传统优秀教学经验的传承。课堂中我多次采用诵读教学,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美和文字的张力。词语的教学也是立足文本,吸收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长处。总的来看,学生并没有在热闹的课堂活动中冲昏头脑,而是学到了扎扎实实的知识。
上完这堂课后,我感觉自己的整个设计比较流畅,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会了阅读科学小品的方法,并体悟到了文章揭示的数字美和数学美。但在知识迁移部分,我觉得不很满意。原本我引入科幻小说欣赏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之美,并联系课本文尾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科幻小说与科学小品毕竟不属于同一体系,在这里将这种文体导出对学生来说比较具有迷惑性,似不妥当。那究竟怎样引导学生体悟科学精神之美?这个还需要好好思量。因为阅读课的教学关键不是老师说,而是学生自己用心体会,用语言表达。而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说?或者各位同仁可以集思广益,一起来想想办法。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说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下一篇: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策略(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