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735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乡愁
《乡愁》教学设计3
临武一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现代诗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节奏、重音,感情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加强诵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情感。
2、自由探讨诗歌深刻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
1、学习现代诗的诵读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感情
2、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三、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其内在感情基调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仪器:多媒体
六、教学方法:读品结合,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学程序:
(一)、导入:回忆学过的诗句导入课文
(二)、赏愁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根据你学习诗歌的经验,诵读诗歌要注意什么?
(感情、语速、节奏、重音)
2、听范读,感受和明确诗歌的恶感请基调和语速。
(感情基调:深沉哀伤 语速:舒缓稍慢)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基调和语速。
4、明确节奏和重音。
5、朗读课文,把握节奏、重音。
(三)、品愁
1、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是通过什么具体的事物来形象表达这种乡愁的?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
(明确:托物寄情)
2、诗人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明确: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
(把握结构顺序)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说乡愁故事,品乡愁情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走进文本,深层把握)
4、揭示诗歌主旨,联系现实渗透德育。
5、美读乡愁诗。(再次通过诵读体会深沉情感)
6、背诵诗歌,
(四)、抒愁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积累说一句带愁字或抒发愁意的诗词名句。(积累,探究)
(五)、课外练笔
请用一句话、一首诗、一幅对联来表达我们自己的乡愁。
(课外拓展与运用)
(六)、总结
播放佟铁鑫《乡愁》音乐,结束课文。
附:板书设计
乡 愁
小时侯
(母子离愁)
邮票
↑
现在海峡 ← → 船票长大后
(思归忧愁) (夫妻别愁)
↓
坟 墓
(丧母哀愁)
后来
托物寄情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乡愁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乡愁》教学设计
下一篇:
社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