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542  
标签:教师随笔
清明与柳俗(网友来稿)
湖北省汉川市实验中学 王健龙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游丝到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百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真是“晴日清明暖,长河柳色匀。”特别是清明节与柳有关的一些习俗,十分有趣:

      插柳 据《风土记》载,清明即柳节。清明插柳,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不言禄”的隐士介子推的。以后,又逐渐演变成在清明节折柳枝插在门楣上的风俗,流传至今。在江南一些地方,则将插柳演变为植柳,每逢清明,家家户户将柳植于井边,“井井有条”这句成语相传就起源于此。

      戴柳 清明节戴柳的习俗,始于唐代。在民间,有取柳枝编成环扣在头上的,有剥取柳枝挂于耳根的,还有着“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

      射柳 清明射柳,始于战国,流行于汉,至唐宋时已成为一项正式的竞赛活动。《史记•周本记》载:“楚有养有基者,善射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是中。”

      折柳 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代,在六朝时最早出现《折柳》一词。古诗云:“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折柳赠别,其寓意有二:一是柳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喻无论漂泊何处都能枝繁叶茂,而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含有“挽留”之意。

      爱柳 柳自古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东晋陶渊明,特意在堂前栽柳五棵,自号“五柳先生”;北宋欧阳修在扬州平山广植柳树,人称“欧公柳”,清初蒲松龄临泉栽柳,自号“柳泉居士”;现代画家丰子恺将自己的居室,起名叫“小杨柳屋”。

      作者邮箱: wjl_510@sina.com

      
标签:教师随笔 清明与柳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示性范高中,狠你没商量(网友来稿)
下一篇:《塞上》英雄数胡儿(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