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9621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琵琶行
 《琵琶行》教案

吴良高

【教学设想】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鉴赏诗歌描写的音乐的形象,丰富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分析第二三两段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的主旨。

二 .重点难点

重点在鉴赏音乐描写和理解诗的主旨;难点在理清第二三段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塑造琵琶女形象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1.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使音乐欣赏与文本解读相发挥。

2.在课文的关键处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3.少分析,多体验,有机地穿插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 .整体鉴赏

1.上课。放琵琶曲《紫竹调》。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陶醉在音乐的美妙的意境之中,这曲子实在太美了,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吗?

古代有一位诗人,用诗的语言来描写音乐,再现美妙的音乐形象,读其诗,读者能如闻那绕梁不绝的雅韵,也能感受到诗那音乐般的旋律美。这诗人就是白居易。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琵琶行》。看看他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2.请学生阅读“诗序”,并概括“序”的内容。

明确:交代写作背景、缘由和目的。

3.设问:交代什么写作背景?何处体现了写作缘由和目的?

明确:背景是作者从长安贬官至江州司马。“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不作今天“因为”解释,是“因此写下”,点出写作缘由;“以”是“用来”的意思,表明目的。

4.设问:课文有几处描写音乐?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有三处描写音乐。第二处是正面描写,是详写;第一第三处都是略写,不同的是,第一处是暗写,第三处是明写。有明有暗,有详有略,安排得很巧妙。

二.重点鉴赏

1.欣赏第二段的音乐描写。听这段朗读录音,然后把其中描写音乐的诗句筛选出来。

2.放几段音乐,要求同学说出哪一段音乐,符合哪句诗所描写的特征。

3.要求学生看注解,说出这几句诗各写出了音乐什么特点。

明确:“大珠小珠落玉盘”描写音乐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音乐婉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水泉冷涩弦凝绝”描写音乐冷涩凝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描写音乐激越雄壮。

4.设问:这几句描写到底有何妙处?

  明确:比喻用得好,非常形象生动。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小玉珠与玉盘相撞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珠”和“玉盘”,它的形和质都是圆润的,既写出了音乐的声,又写出了音乐的形,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的感觉。作者还把几种意象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例如:“莺语花底”,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作者善于联想,善用比喻,能让我们如闻其声,如入其境。

5.比喻是临时,形容一件事物,可以用这样事物作喻,也可比人用另外一种事作喻。比如“间关莺语花底滑”,用“莺语花底”作喻,也可以用其他事物作喻,请学生再听一次流利婉转的音乐片断,然后也用一个比喻来形容。

6.这段诗还描绘了音乐的旋律变化。“低沉抑郁——清脆圆润——婉转流利——冷涩凝结——无声暂歇——激越雄壮——戛然而止。”要求学生以音乐变化旋律为记忆线索,课堂上品读熟读记牢这段描写音乐的诗句。

  7.设问:“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有何作用?

明确: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说明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如梦方醒。

 8.设问:作者揭示音乐感人魅力是什么?

明确:诗人抓住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情”贯穿音乐描写的始终,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旋律变化也体现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抓住“情”来写,就写出音乐的灵魂,使音乐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感人魅力。  

三.主题鉴赏

1.找出第二段与第三段内容照应的句子,理清第二段与第三段内容之间的关系。

明确:“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幽愁暗恨”,与第三段内容照应。一是用音乐的语言来表现琵琶女人生的遭遇,一是用人物语言直接叙述琵琶女的人生不幸, 这两段内容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2.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全,然而,仅以色艺取悦于人,并未有自己的幸福。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寂守空船,以明月江水为伴,过着凄凉的生活。她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形象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乐伎们、艺人们悲惨的命运。

3.设问:作者的同情集中表现在哪里?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

4.为什么作者会流泪最多?

明确:因为触及到他自己遭贬的伤痛,也有可能是作者借琵琶女的形象抒自己遭贬的不幸。白居易能够冲破出封建的等级观,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歌女,并把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可贵的。

四.评价练习

1.为了纪念白居易,后人在九江建有“琵琶亭”和“白居易祠”。亭有一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既赞美了琵琶琴声的美妙,又盛赞了白居易诗的绝唱;祠有一联:“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滴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既包涵了诗中的故事,又表现了江州人民对白居易的深切怀念。请同学们课堂上也试作一联,内容与《琵琶行》有关,形式大致对偶即行。

2.听一首你喜爱的乐曲然后加以描写,不少于二百字,课外完成。

【教学预测】教学时要体现这课教案三个特点:

一是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情感的体验。如要求学生写比喻句,可使学生对描写对象有真切的体验,进而积极思考,产生丰富的想象。 


展开全文阅读
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方法。例如:第二段与第三段是相互照应,教师在这方面设问或提示,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

三是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最后写一幅对联,就是要求学生既要在较高鉴赏层次上去把握作者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的欲望,培养较强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

【专家评点】诗歌鉴赏是读者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审美活动。诵读、品味、感悟、拓展,是中国古代诗歌教学的基本程序。诵读感知,培养兴趣;品味鉴赏,把握主题;体验感悟,揭示意蕴;拓展延伸,迁移创造。吴老师的教案很好的体现了这一传统模式的优点。

《琵琶行》是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篇佳作,诗中借琵琶女说世抒怀,曲妙意深,尤其是诗中的音乐描写,堪为千古绝唱。吴老师的教案注重情境感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引导学生从作品描绘的意象出发,结合语言揣摩和手法评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特别是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体验、评价和创造,以此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和鉴赏能力,很有可取之处。     (评点:语文特级教师谢敏)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琵琶行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古诗词欣赏应注重挖掘思想美(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四川率先细化素质教育规范中小学实行朝九晚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