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295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发问的精神
发 问 的 精 神
启 凡
一、素质教育目标
⒈ 知识教学点
① 认识提倡“发问”精神对自己学习的指导意义;
② 学习运用反问句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的方法;
③ 领会作者怎样既从正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正确,又从反面论证了相反的观点不正确,这一正面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⒉ 能力训练点
学会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证论点的写法。
⒊ 德育渗透点
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
⒋ 美育渗透点
体会本文活泼、生动、富于鼓动性的语言艺术。
二、教学设想
⒈ 学生自学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与上一课《怀疑与学问》尝试比较体会异同。
⒉ 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找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的部分,并具体分析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说道理的。
⒊ 本课计划安排两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⒈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软件。
⒉ 电脑设备和实物投影机。
四、预习检查
⒈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潜修静想: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 介意:在意或注意。
平谈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
寻根究底:寻求根由,追究底细。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
⒉ 辨析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多音字 读音 组词 多音字 读音 组词 多音字 读音 组词
畜 xù 畜牧 传 chuán 传达 创 chuàng 创造
chù 牲畜 zhuàn 传记 chuāng 创伤
⒊ 作者简介:
启凡(1913-1986),原名覃(qín)必陶。湖南宁乡人,长期担任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工作。曾同叶圣陶、郭绍虞等合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30年代前后,常有文章在《中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发问的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篇。从课文有关语句可知本文是作者当年专门为中学生写的。
⒋ 解题:
“发问”就是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求知识,明道理的途径,也是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
五、课文导入
从上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除此之外,做学问还必须要有善于发问的精神。学问学问,要想学会就必须会问。可有些同学就会问:为什么不能自己学呢,为什么要善于提问呢?这个问题真正留心思考过的人恐怕不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议论文《发问的精神》,读后想想,我们从中受到了些什么启发呢!
六、教学步骤
⒈ 提问:朗读课文,试以作者的身份来填空。
明确:我们在学习求知中,需要发问的精神,要能发问,多发问。
⒉ 提问:作者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先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谈起?
明确:人们未能发现蕴含在生活中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中的道理。
为什么鸟站在电线上电不死,而人摸电线而不会被电死呢?
为什么烟囱要建得非常的高呢?
为什么油罐车后边都拖着一条铁链子呢?
正是因为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作者提出了本文的论题——发问的精神。
⒊ 提问:针对“发问”这样一个论题,作者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是哪两个呢?
明确:①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②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牢牢记住就成了,不需要多问。
⒋ 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呢?
明确: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法。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法。
⒌ 提问:从我们刚才的简单分析中,大家应该对文章的结构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了,那大家看看这篇文章应该怎么划分呢?
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第一部分:【第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
第一部分:【第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
⒍ 提问:第一部分我们刚才已经分析了。我们来看第二部分。作者为了证明自己提出的正面论点的正确性,举了哪些事例?
明确:依次举了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和孔子的事例,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
⒎ 提问:作者列举这些事例的段落是怎样同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展开全文阅读
明确:作者在第四段中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引出下文,四个事例也正是与其中的“古今中外”相照应;在第九段中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其中的“这几个人物”又与上文紧密联系证明了论点。可见,作者所举的几个事例上下问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⒏ 提问:作者所举出的事例有是属于哪种论证方法呢?
明确:属于事实论证——例证法。
⒐ 提问:接下来作者提出了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牢牢记住就成了,不需要多问。作者提出这个反面论点并不是要证明它,而是要反驳它,作者分哪几个层次对反面论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呢?
明确:①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②一味吸取,不去审问,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③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
用“第一”、“其次”、“更进一步说”等词语关联。
⒑ 提问:第14段的三个问句是什么问?本文多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请从课文中找出,谈谈反问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把这些反问句改成肯定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①“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②”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③“壶水滚沸,谁不常常看到?”④“那怎么能研究,文明又怎么能进步呢?”⑤“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
反问句的使用,强化了语气,强调了观点,强调了情感,并造成文章的波澜。
⒒ 提问:篇末“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句中的“那把钥匙”指什么?它与前文哪些语句相呼应?
明确:“那把钥匙”指发问的精神,与前文第2段“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第3段“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相呼应。
⒓ 提问: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从哪些文句可以看出?
明确:这篇文章是写给学生读的。如“事物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老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懂。”“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从这些文句中可以看出。
⒔ 小结:这篇课文议论的问题是关于发问的精神。作者倡导发问,认为发问十分重要,发问的精神可贵。举例子从正面论述,讲道理从反面论述。这样正、反结合,突出论证了中心,使文章的说服力、针对性更强。
为本文列提纲!!!
七、作业布置
⒈ 有人认为,牛顿看见苹果落地才发现“万有引力”的说法缺少根据。查找资料,看这种怀疑对不对。
⒉ 预习第8课,要求字词,多音字,形近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九、教学后记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发问的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短文两篇
下一篇:
范进中举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