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阅读:5481  
标签:作文素材
怎样走进庄子的逍遥游(教师中心稿)
怎样走进庄子的“逍遥游”

      云南省砚山县一中  田锦宁

      这几天,在办公室里,同事们都在谈论关于庄子的《逍遥游》的教学问题。几个同事都说,文章太难懂,别说是学生读不懂,就连老师也是读了几遍也读不懂,文章的思想内容总是难以把握。

      有一个同事私下叫我谈谈我的看法。我说,庄子的思想本身就博大精深,而《逍遥游游》这篇文章正是庄子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不是像一般文章那样随便读读就可心领神会,只能是读一遍不懂,再读一遍,再不懂,再读,最好像我一样能通篇背下来,若能背下来,就不会有读不懂的说法。

      把握《逍遥游》的思想内容要说难也难,要说容易也容易。说难,难就难在在写法上不是联贯性的论证,而是跳跃似的说理;说容易,无非就是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

      庄子认为,“背若青天,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持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鹏”,别看此鸟体形如此之大,飞得如此之高,其实也达不到真正的“逍遥”。其原因是,如果不凭借大风,“鹏”想飞也飞不起来,或者已经飞到高空,突然没风了,也会从高空中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野马”“尘埃”,是够轻的了,但是,如果没有风,同样也飞不起来。而嘲笑“鹏“的”蜩“与”“学鸠”,自以为只须飞到不高的树梢上就停止,有时,实在飞不上去,也大不了掉到地上而已,这样,要有多自由就有多自由,要有多自在就有多自在,自认为比“鹏”要高明得多。这两种小东西,也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它们根本就不会知道,无论是到郊外(“适莽郊”),还是到千里的地方(“适千里”),都需要有吃的,或“宿舂粮”或“三月聚粮”,离开了粮食,无论远近,都是望尘莫及。这就说明,世间万物,无论大小,都要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中,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再看“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无论寿命长短,都要受到寿命的限制,即便是“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大椿”,生命也会有尽头的时候。而以长寿闻名于世的“彭祖”,众人干吗要去跟他比高下呢,再长寿,也有入士的时候。万万岁与一岁,又有什么两样?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这些大小官员,更是自我感觉良好,在老百姓面前,他们官职再小,也会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得意洋洋,而本质上,都是些目光短浅,终日不在为自己的仕途而担忧而奔波而劳累的政客,这些自鸣得意的人与“翱翔于蓬蒿之间”的小鹌雀的见识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就是不图名不图利的“宋荣子”也同样要笑他们。“宋荣子”可谓“不以物喜,不一以己悲”,做到了“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并且活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即使是这样,在庄子看来,他的修养同样也还不够。可以乘风而行的“列子”,步伐是何等的轻快,不过十五天可以周游天下,况且,他对于招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什么。“列子”有这样高的修养,可是,没有风,他又怎能如此自由自在的周游天下呢?

      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能够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好阴阳风雨晦明的“六气变化”,自由自在地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遨游,不需要依靠什么。什么人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庄子认为“至人”“神人”“圣人”。也就是修养高的人,修养达到神秘莫测的人,休养达到圣人境界的人。因为这种人已经忘掉小我,不再去建功立业,更是连任何名利都不去追求了。

      这就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只有读懂《逍遥游》,才会走进庄子,也才会深刻领会庄子所说的“逍遥”。

      
标签:作文素材 怎样走进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建和谐课堂(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