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010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中联想和想像训练一(续)(网友来稿)
陈中复

      下面再具体谈谈各类文体概念联想法的运用,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都必须将一个概念的内涵展现给读者,读者的阅读过程事实上也就是理解概念内涵的过程。当然,由于文体不同,写作目的不同,概念联想法的具体运用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先讲一讲记叙文体中的概念解析。记叙文体中的概念解析表现为图现概念。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图现”而不是“图解”。因为,“图现”融入了更多人的主观感受、体验和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下这种概念具体的状态。实际上,这是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的思维形式。这也是写作思维中的主要形式。具体地说,记叙文写作构思时,作者在头脑中要把题目中概念的内涵,反映成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情境。又由于写作者要抒写的感情和对事件的感受、态度是要用概念来承载和表达的,如:兴奋、喜悦、愤怒、感慨、忧郁,而在写作时又要将这些概念的内涵外化、具体化、形象化,因此就要将这些概念用形象和具体的方式解析,以写中学生最司空见惯的记叙文《我所经历的一件 的事》为例。在写作之前,我们首先要想那空白处的内容,不论是,‘新鲜” 或“难忘”还是什么,都是一个词,一个文字符号,一个概念。这样, 对概念的解析,便成了作前构思的起点。由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化、具体化、形象化为一些事件,再从这些事件中去选择。这就是本章反复阐述的解析概念的基本方法——“图现概念法”的具体运用。

      举例来说,朱自清先生抒情散文《绿》,通过写景来抒发、表达的是“美”和“可爱”的内涵。而这两个概念又都是具体的,是梅雨潭的“美”、“可爱”,而不是别的地方,这是带有朱先生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由此,解析这两个概念的“图”和情境,势必由梅雨潭独特的自然景观及朱先生个人感情色彩融合而成。反映在文章中,就是一幅幅蕴含朱先生感情的梅雨潭的景色图,这实际上是对梅雨潭“美”、“可爱”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的图现。

      在说明、议论文体中,写作过程则是一个剖析概念的过程,要在写作过程中将写作者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一点点剖析出来。通过作者自己的解析和对解析的表述,使读者认识、理解到这个概念的内涵。比如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在高中教材中是一篇程序说明文的范文。这篇文章目的是让读者明白景泰蓝这种工艺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它要解析清楚的概念是“制作”,而且是一个特定限制下的概念——“景泰蓝“的“制作”。文章怎样用“图现法”来解析这个概念呢?首先要确定说明的这个概念,是个动态的概念,内涵是一个有程序的操作过程,要讲清它,就必须把这个有序的过程讲清。其次,明确“景泰蓝“的“制作”,这个概念中有两点是极为重要和特殊的,一是工艺,即怎么做;二是工序,即按照怎样的顺序做。这两个要点是这个被说明的概念的特别之处,解析清楚这两个要点,才能解析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写作者循着这个动态概念的顺序思维,并逐一表述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情况,从而完成对这个概念的解析,表述出来就成为一篇具体形象而又有条理的程序说明文了。

      再以典范议论文——邓小平同志的《讲讲实事求是》为例。在这篇议论文中,概念解析的情况又如何呢?“实事求是, 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也是文章要解析的核心概念。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告诉读者“实事求是”的有关内容。所以这篇文章便要解析出“实事求是”的含义、本质、价值等等。这些是“实事求是”这个概念的内涵构成,应剖析明白,表述清楚。作为解析抽象事物概念的文章,议论文还有必要告诉读者,为什么这个概念的内涵是这样的。实际是解析这个概念内涵的构成原因。这种解析是议论文写作思维中主要的形式。

      最后谈谈话题作文概念解析的情况。话题作文是崭新的作文形式和作文考试形式。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也是引起谈话的由头。如“创新”就是一个“话题”,它可以引出无数的谈话。又如,某个故事、某则新闻、某部影视作品……都可以作为一个“话题”来引发联想、引发议论、引发抒情,也就是引发出谈话。由此可知,由某个设置好了的“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一般来讲,作文题中的“话题”有三种主要的表达形式。

      一种是材料,这时的“话题作文”实际上就是材料作文中的一种。“话题”源于材料又不拘泥于材料,由材料引发而又可以不切入材料。这种材料式的“话题”作文,在近两年的高考作文中表现得比较充分。

      一种是“导语”式或者说是“引语”式“话题”,这是出题者铺叙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材料,它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之上。

      一种就是命题式的“话题”,出题者直接指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如“请以‘风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这个题就是命题式的“话题”作文。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说理型、表情型、话题型文章中,解析概念都是重要的思维运用形式,它或者表现为直接解析, 或者表现为用形象方法图现,总之,缺少了对文章核心意思概念的解析,文章就无法展开和写作了。

      3、善于将几个概念巧妙联系起来

      概念联想法还有一种主要而且重要的内容,就是概念的联系。在一篇文章中,单纯的一个概念往往无法完成表述任务。有的文章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如上面提到的《讲讲实事求是》,《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有的文章则有两个概念共同形成核心。即使是一个核心概念,也往往还要涉及其他概念或支概念、子概念等,于是联系不同概念便成为写作思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


展开全文阅读
      概念联系一般有几种情况。由一个主概念派生演绎出的支概念、子概念,一个概念同另一个概念间矛盾统一的关系;一个概念的拓展、延伸。在写作思维过程中,这三种情况可能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章的写作思维过程中,也可能分别出现于不同文章的写作思维过程中。概念联系这种思维不一定是将两个概念全部内涵相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两个概念的部分内涵相联系。这种联系是在对两个概念内涵全面理解之后完成的。

      概念联系必须是合乎逻辑的,但这种逻辑可以是在特定前提下的逻辑。概念联系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形象与形象间的联系,但是这当中的形象一定是已经被

      赋予了概念内涵的形象,概念联系的表现形式还可以概念内涵到内涵直接联系。

      虽然这种联系在思维运用上更复杂,但仍要合乎逻辑,还要合乎情理,并且往往是借助于与两概念都有关联的中间概念来完成的。例如《荷塘月色》中作者“心情颇不宁静”的“不宁静”的概念是通过一系列中介概念来完成的:先由‘不宁静”的内涵中“不平”、“不清楚”、 “不快乐”的内涵,同 “朦胧”等的内涵相联系,而“朦胧”内涵又同月色下的荷塘景观相联系。因而这种富有个人色彩的概念联系便产生了。这种概念联系是合乎情理的逻辑的,如果没有这种情理的逻辑,作者的情绪同荷塘月色的朦胧美便无法进行联系。

      下面讲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联想法的又一个主要内容是联系概念。具体地说,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离得较远的概念,经过某些概念作为中介物使之间搭起桥来达到彼岸。例如:“土地-----课本”,这两个概念怎样才能建立联系呢?联想时可以经过这样四步:从“土地”想到土地上可以种植树木,从树木可以想到树木可以榨成木浆,从木浆可以想到木浆可以造纸,再从纸张自然联想到它可以印刷成课本。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进行概念联想要求每个概念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例如,进行“木头--- 足球”的联想应该这样进行:“木头-----森林----田野——足球场----足球”,而不能这样联想 :“木头----人-----球”, 倘若这样联想,就违反了此项训练的基本原则,因为“树”与“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概念是我们用来思维的武器, 是分析问题的工具。对待两个以上的概念,务必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正确使用它们。这种训练是用形象化的手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连接起来, 例如:“雨、苗、草”, 分析时要注意“苗”与“草” 是互相排斥的对应关系,“雨”与“苗、草”又是条件的结果关系,雨水适当,苗长草也长;雨水不当,坏了草也坏了苗。这里要分清主次,不能因草而废了苗。对那些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的联系,更需要作者巧妙的形象思维的技巧。例如:“蚂蚁•蜘蛛•蜜蜂”,表面看起来这三个概念毫不相关,应该怎样将它们联系起来呢? 16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巧妙地将这三种昆虫来类比三种求知方式。他将盲目地堆集材料的求知方式称做蚂蚁方式;把主观地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朵采集材料,还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培根在求知方式这一共同点上,将 “蚂蚁• 蜘蛛•蜜蜂”联系起来 ,从而揭示了这三个概念的本质。

      在议论、说明型文章中,概念联系表现为概念内涵之间的直接联系。在《“甲骨文” 同“微缩图书”》 一文中,“甲骨文” 同“微缩图书”,在概念内涵上,二者有共同的内容,都是“人类文明形式的符号载体”。因此,可以形成时间上的衔接延续的联系。没有这种内涵上的部分的关联,就不存在这种联系概念的可能。一般来说,对多个概念要注重综合分析。譬如,对三个概念的分析就应兼顾到第三者,不能只及两者,更不能只当作一个概念看待。例如“自卑、自负、自强”应侧重于“自强”,“空想、理想、实干” 则应侧重于“实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概念联想法的两种形式是,解析概念和联系概念。在目的不同的不同类型文章中,这两种形式具体的表现不同。文章是否写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种形式的运用情况如何。

      三 能力训练

      1.找出“天空”和“茶”之间的联系。

      提示 : 可分四步将两者联系起来,天空----大地----水----喝----茶。

      2.先思考一下灯泡的特性,然后与其特性相联系,联想一下各种不同椅子的设计。

      提示:球型椅子,玻璃椅子,螺旋式插入式椅子,电动椅子等。

      3. 以《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文章为例,讲讲作者是怎样用“图现法”解析概念的.

      提示:鲁迅先生要表达的是怀念痛悼五位革命文学青年的感情。而“痛悼”

      的概念是带有鲁迅先生个人色彩(有如战士的化悲痛为力量的特点)和具体的特定背景(白色恐怖下,五位革命文学青年被杀等),这些都是包含在“痛悼”的内涵之中的。鲁迅先生要用文字表达这样一个概念,便要将这个概念的复杂内涵具体化、形象化地解析出来。于是就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情境(如柔石和他人一同走路的情景)和带有鲁迅先生个人感情色彩的画面,并且在这画面中还有突出的具体事物(如裴多斐的诗),这些特定的情境和带有个人色彩的画面连缀起来就形成对“痛悼”的概念内涵形象的解析。这就是“图现”的思维运用形式

      4.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背影》为例,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用“图现法”来解析“背影”的。

      提示:《背影》是一篇著名的叙事抒情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作

      者图现解析概念的思维形式。其实,朱自清先生要在这篇文章中表现他对父亲的“爱和思念”,但“爱”和“思念”这两个概念中夹杂了大量个人的感受和具体的内容,,如这个“爱”的表现形式,这个“爱”的特定的背景等等。在解析这个概念时,要用具体的、形象化的方式表达,所以朱先生的思维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具体的情境,一些带有个人感情、感受色彩的画面,而这些连缀起来的内容,事实上也就充分表述了朱自清先生独特的中国式的父子之爱。

      5. 根据下面的材料, 联系生活实际和切身感受, 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

      材料: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碍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污浊,有容清纳浊宽大度量的,是水;能蒸发为云,变化为雾、雨、雪,凝结为晶莹的冰,干变万化而又不失其本性的,是水……

      6.运用本章 [训练指导] 介绍的知识 , 评析下面这则高考作文题。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展开余文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

      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 树木•森林•气候

      ——谈

      提示 : 这个题目既规定了标题,也提供了供考生思考的材料,兼具两个题

      型的特点,因此有可能兼有两种题型的限制性。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作文题目,正是因为它在历届高考试题中是限制性最强的一个。又是一个典型的概念关系作文题目.题目的限制性在于它不仅规定了作文内容的范围,而且基本上规定了联想的步骤和写法 。前者限定必须写当前的现实生活,后者至少有下面几方面的限定:

      首先,需要把握题目概念间的类比关系。就是说,考生必须进行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的类比联想。其次,需要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思维层次。

      题目所提供的思维层次比较多:“树木”和“森林”是一层,它们之间是个体(或少数个体的组合)与群体的关系;“森林”和“气候”又是一层、它们之间是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它们当中的一方又因另一方而变化。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试题规定了正标题(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又要求考生自拟副题(一种社会现象)。这就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它作者的构思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作者必须以正标题的比喻为依据进行类比说理,而且注意与正标题的比喻呼应,使比喻贯穿全篇。这就是题目要求的写法上的特点。这样看来,上面介绍的作文题可谓限制性极强,给人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党。

      7.运用本章 [训练指导] 介绍的知识, 分析下面几个概念关系题.

      (1)进与退

      提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经常面临着进与退的选择,每次选择,都体现了人们的思想境界。文章可从身边的事例谈起,如组织义务劳动,有些人争先恐后地去了,有的人却以各种借口退了下来。分房子、提工资有的人想到更困难的同志,有的人却大吵大闹。

      本文写作中可由具体事例引出议论,阐明两种不同行为的思想根源,并可更深入地探讨这种思想根源的产生原因。同学们在写时可参照刘少奇的《个人和集体》的写法,用具体的事例增强理论批驳的力度。

      (2)清流与活源

      提示:写作本题时,同学们首先要找出清流与活源的类比点,探讨清楚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因果关系。

      可以用对该题目中打比方事物内涵的分析,将现实中选择的事物紧扣类比点一一对照。在文艺创作中,现实生活是写作之“源”,文艺作品是创作之“流”;深入生活取得“活源”,写出的好作品才是“清流”。由此,进一步对照辩证关系: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写作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两组:一是有“源”才有“流”,一是有“活”才能“清”,这两种关系一定要把握好。

      (3)得与失

      提示:像《得与失》这样的题目,乍一入目,总觉是成年或老年人思考的问题,青年人似乎嫌早了些。俗话说,青年前瞻,老年后看;前者从奋力拼搏中得到追求的满足,后者在回顾中得到慰藉。

      习作者应分清“得与失”的含义及所涉及的范围。这两者的关系应是辩证的:“有得必有失,有失也有得。”文章可界定在从青年或老年的角度,也可界定于为官的得失,题目所限定的范围比较宽泛。写作时注意议论要明确而深刻,能给人以启迪,重在一个中心点,不能界定于多个角度。

      (4)原则与情义

      提示:“原则与情义”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怎样处理好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原则是约束人的准则,而中国人有着一种重情义轻原则的传统。本文可由身边的例子或报刊上的典型事例切入,引发感想,巧妙设疑,然后自然联想到原则与情义的深刻关系。

      主体部分可从封建统治者的原则谈起,辅以人们的评价,再举出具体的古今事例,从而呼唤原则与法制。

      文章在选材上宜贴近生活、以小见大,在构思上严谨巧妙。论证时要注意选例典型,说理中肯,表现中学生关注生活、勇于思考的精神。

      8.按照概念联想法的要求,以《“羡慕”小议》为题,列出写作提纲。

      9。找出“高山”和“烟囱”之间的内在联系。

      10.按照“图现概念”的要求, 以《水的联想》为题,列出写作提纲。

      提示:从有水便有渡——有山便有路——有困难就有解决它的办法;

      从水的功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于治理国家

      从水平如镜——做政治思想工作要一碗水端平

      从水滴石穿——想到艰苦创业、学业的增进,务必有此种穿石精神。

      (训练一完,训练二待续)

      作者邮箱: chenzhongfu@126.com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中联想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庄周买水
下一篇:高中联想和想像能力训练一:形象解析,巧妙联系——概念联想法写作训练(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