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师随笔
阅读:1270  
标签:教师随笔
韩寒现象:中国教育自命清高的悲哀?


       

      人民政协报     2000-12-21     张良才 

       

          世纪之交,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人类百年来的得与失,中国的教育制度、教育观念等自然也在其列。特别是处于大改革时期的中国教育,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教育改革的成败与否,关乎千家万户。绝大多数国人都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塑造出来的“成品”,但这些“成品”中的绝大多数又对塑造者心存不满。如“高考”,有谁不爱它,又有谁不怨它?“片追”虽已成为过街老鼠,但学校、家长有谁打过它和真正想打死它?就是在这众多的无奈中,人们在苦苦等待和探求。 中国现行教育制度、教育观念不合理和不完美的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露出来了,而改革的步伐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需要。于是,怨气慢慢在人们的胸中郁积。而韩寒的出现,如同一根导火索,点燃了不少人存积已久的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怒火。对韩寒的争议,实际上是中国现行的两种价值观和人才观的冲突。借韩寒这件事,人们可以深刻和冷静地思考一些教育实际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更好方式,以推动当今的教育改革。但这一切需要的是理性而非狂热。不管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批判,也不管是“韩寒是勇敢的斗士”、“中国教育界自命清高的悲哀”的过誉,都是非理性的表现,有百害而无一益。 

            许多报刊、杂志使用了“韩寒现象”这样一个新名词,对一个十七岁中学生的“成功”、“未来”以及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教育观念等问题展开讨论。我认为,韩寒不过是中国近千万普通高中生的极个别者。多门功课不及格而被留级的高中生为数不多,而五门功课不及格却能“出书”的高中生就更是凤毛麟角了。韩寒在写作方面的“成功”既依赖天赋,又靠机遇。假如当初《萌芽》杂志社的编辑不慧眼识才,破例再给他一次机会,韩寒的“天才”可能显露不出来,他也不至于成为新闻人物。由于他并不具有普遍性,从他的身上也很难找到教育的规律,因而不值得如此炒作。 

            韩寒的成长,需要一种宽松的社会环境。像韩寒这样的天才少年,应当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他,既无需捧,也不必贬。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经作过《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借种树为喻表达了他的育人思想。郭橐驼善于种树,驰名长安。他所栽的树,无不枝叶茂盛。别人问他栽树的诀窍是什么?他总结了八个字:“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在他看来,如果“爱之太深,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若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郭橐驼的种树诀窍,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韩寒这样的“偏才”少年不无启迪意义。 

            从《对话》中韩寒的表现来看,他还是很不成熟的。他尽管有写作的天分和能力,但在“做人”方面还略显稚嫰。他的恃才自傲,他的许多“惊世狂语”,体现的不是才思敏捷而是综合文化素养的缺失。客观而论,韩寒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作家”幼苗,只有不断培土、浇水,来日他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今社会需要这样的“偏才”、“怪才”,以体现人才的多姿多彩。他有其自身的社会存在价值。但我非常担心,“炒作”过热,不仅会使韩寒成为中国当代的“仲永”,更会使中国现行的教育无所适从。韩寒不可能成为中国当代中学生的榜样,中国当代也不需要这样的榜样。 

            有论者认为,韩寒是“中国教育界自命清高的悲哀”。笔者是教育圈内的,决无为中国当代教育护短的意思。近几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反思,在做自我批评,“自命清高”从何谈起。中国教育的确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但以韩寒为“中国教育界自命清高的悲哀”的标志,恐怕太孩子气了吧?比尔盖茨的成功与他的辍学没有必然联系,也不可能成为美国教育界自命清高的悲哀。同理,韩寒不愿上大学与中国大学教育没有因果关系,也不可能成为中国教育界自命清高的悲哀。 

            老圃郭橐驼说的好:“旦视而暮抚”,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对韩寒这类“偏才”,我们不妨听从郭老圃的衷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标签:教师随笔 韩寒现象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孩子的书包沉,还是父母的担子沉
下一篇:早恋,究竟是谁酿下的苦果?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