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718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第7课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课标导航】

1、朗读四首现代诗歌,把握诗歌意象,继续培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重点把握“丁香一样的姑娘”“春天”“山”“海”等几个意象]

2、正确解读诗人情感,抓住关键语言,领悟诗歌主旨。

[《欢乐》抓住“忧郁”一词,《雨巷》抓住彷徨、寂寥、愁怨、冷漠、凄清等词语,《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抓住“少年时订下的盟约”“岁月的那头”“半生的荣辱悲”等词语,《山民》抓住“山”“海”两个意象及“疲倦”“遗憾”等词。]

【自学引领】

我们在第五课已经接触了一些现代诗歌,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有了一些了解,这四首诗同样是现代诗歌中的精品,同学们应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四位诗人的情感。

“欢乐”是什么?诗人何其芳以传神之笔,把欢乐勾勒成一个可视、可听、可感的形象。然而对于诗人自己,这“欢乐”却那么缥缈,“忧郁”才是诗人真正要抒发的情绪!在吟读《欢乐》这首诗时注意体会“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这句诗。

江南雨季的青石板巷路上,孤独的彳亍的“我”,渴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满愁怨的姑娘。“雨巷诗人”戴望舒为我们营造的这种感伤的悲情与迷蒙的意境会多方的吸引你去读,去沉思,去体味。即使你体味不出实质性的什么,但你会喜欢那种感觉,这就是《雨巷》韵律的魅力吧。

我们正青春年少,正处在人生的春天。这份纯真与热情也许会在以后的人世打磨中渐渐消退,但记住这些纯真美好的岁月,记住青春的誓言和承诺,当你在现实中迷失的时候,记住你“和春天有一个约会”!

诗人韩东用纯客观的叙述性口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山民的故事,诗行的每一句都那么平谈,但是它们共同支撑着诗美的空间,使全诗极具张力,诵读时要注意从平淡的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深意。

【知识窗口】

1、何其芳及《欢乐》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著名诗人,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代表诗作有《预言》《夜歌》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步入诗坛,当时正是新月派后期及现代派兴盛之时,他的创作很受这两个诗派的影响。从格律的追求上,他的诗近新月派,从意象的摄取来说,又靠近现代派。这首《欢乐》就是并受二者影响又自有何其芳艺术特色的作品。诗人当时处于黑暗时代,时时苦闷着,哀怨着。他所接触的西方世纪未文学的神秘主义,也给他烙下了悲观、怀疑的印记。这首《欢乐》便是当时思想和情绪的写照。

2、戴望舒及《雨巷》

戴望舒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32年后赴法国、西班牙留学,进一步受西方象征派影响,加之他本人气质多愁善感,所以他的诗歌一般比较朦胧。

关于《雨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但我们在解读时不能忽略《雨巷》的创作背景: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戴望舒接触不少革命志士,在大革命期间(1926年)他加了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2月遭拘捕,经保释后又遭通缉,先后避居于杭州与松江。《雨巷》便作于大革命失败之际。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革命者被害,进步者受压,满街狼犬,一片黑暗。《雨巷》诗中的追求与惆怅,表现的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迷惘的心境。

3、《雨巷》中“丁香姑娘”这一意象与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丁香”

丁香花无论是白色的高洁,还是紫色的高贵,绝不轻佻,常赢得洁身自好的文人青睐。丁香形状似结,姿色较好,却开在暮春,又容易调谢,这些很容易触发人们将美好与愁怨郁结结合。于是丁香成了美丽、高洁又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是愁怨与凄美的标志。唐代李王景在《摊破浣溪沙》词中咏出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怨。”(一般认为戴望舒的“丁香姑娘”语化于此)唐末李商隐在《代赠二首》(其一)中更是语出惊人:“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雨巷》之所以用“丁香姑娘”做意象,显然是借传统文化底蕴,抒发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惆怅。至于“姑娘”,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总是与美好事物联在一起的,尤其是美好的理想与追求。

4、焦桐,1956年出生于高雄市,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已出版著作包括诗集《蕨草》、《咆哮都市》、《失眠曲》,散文《我邂逅了一条毛毛虫》、《最后的圆舞场》、《在世界的边缘》、《在世界的边缘》,童话《乌鸦凤蝶阿青山的旅程》,诗作被译成英文出版,现任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执行副主任。

5、韩东与《山民》

韩东,当代作家,主要创作是小说,但作为“后新潮”主要代表人物,在诗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主要诗集为《白色的石头》。

《山民》发表于1982年,当时是变革的时期。这首诗艺术地反映了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思索历程。“山民”是一个象征性形象。变革到来之前,他们处境闭塞,安于现状;变革到来之时,有走出封闭的强烈愿望,欲投自于广阔的世界,融入时代的洪流,灵魂思想开始骚动不安。全诗借山民之口,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

【要点探究】

1、《欢乐》这首诗为什么用了一连串的问号?

【提示:诗中反复咏叹“欢乐是什么颜色”,“欢乐是什么声音”,“欢乐是怎么来的”,并以通感的手法,捕捉来自白鸽的羽翅、燕子的红嘴以及芦笛、流水、温情的手、爱怜的眼光等等可视、可听或可感的形象,织成一幅幅绚丽的意象,竭力烘托出欢乐的情状。可它们都不是以肯定的句式出之,而是涌出了一连串的问号,其艺术效应是把这许多欢乐勾勒得可望而不可即,其深意可破译为:欢乐也许是这一切,可它实在并不是这一切,欢乐是在虚无缥缈间。正是基于这一点,诗人在前三节尽情铺陈之后,最后如此直抒: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如我的忧郁?“这才是诗人所要真正抒发的。在朦胧的树阴中如萤火虫飞来的欢乐,来时脚上也许响着铃声的欢乐,它们来了,却不属于诗人,属于诗人的只有忧郁。这是已经逝去的那个时代浮现在诗人心灵上的一抹色彩。】

2、《雨巷》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提示:根据诗的创作背景,诗中阴沉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正是当时阴沉黑暗社会现实的暗喻。“我”就是在这个“雨巷”中孤独彳亍着的彷徨者,虽然孤寂但仍怀着美好的理想和希望的追寻。那“丁香一样”的姑娘,便是诗人企盼的美好理想的象征:她飘然而来,却又带着叹息与惆怅飘然而去“颓圮”之处,这不正是理想美好而难觅的形象写照吗?】


展开全文阅读
3、《山民》中“山”“海”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提示:诗中的“山”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它引起读者的联想是多方面的。这“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前进中遏制的艰难险阻,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诗中的“海”则可以让人想到光明的前程,理想的目标,期望的事业,丰硕的成果,追求的境界,人生的金顶……这“山”与“海”两个意象蕴涵了诗人积极昂扬的人生追求态度和启迪人生的哲理思索。】

4、《山民》一诗前后两次出现的“疲倦”有什么意义?

【提示:诗的第一节,他连续发问,表现他对现实开始反思。父亲的回答,显出了不耐烦。“他”“疲倦”是他的思考更趋于深刻:他应该走出这山,向海靠近。“他不再想了,儿子也使他疲倦”,这“疲倦”是残酷的现实带给他的。他是一个“山民”,他向往“山”外边的生活,但是这向往还只停留在一种刚刚觉醒的朦胧状态,还缺乏坚定地走出大山的信念和行动。所以就只是遗憾了。】

【一课一得】

鉴赏诗歌的方法(三):把握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之外,天地间的一切都是“物”,一般情况下物是客观存在,但物进入诗歌,就蒙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如《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双桅船》中的“双桅船”“岸”“雾”“风”等,《死水》中“死水”《山民》中的“山”这些都是意象,都被诗人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我们在品读诗歌的时候,就是要看出这些“物”所蕴含的意义,即把握住意象。把握了意象诗歌主题和诗人情感就比较清晰了。

品味诗中的意象,还了解诗所反映的年代、诗人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这些有助于解读意象。

【达标演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芦笛(   )       簌簌(   )       潺潺(   )       颤抖(   )

朦胧(   )       寂寥(   )       彳亍(   )       惆怅(   )

颓圮(   )       鹧鸪(   )       鹳鸟(   )       悄然(   )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欢乐是怎么来的?/从什么地方?/荧火虫一样飞在朦胧在树荫?

B、他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进这雨巷。

C、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春天,请你等一等。

D、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象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3、下列句子画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为一家人采办年货,精打细算的妈妈在街上逛了一天,晚上回来非常           。

(2)我十分              我童年时在农村度过的那段快乐的时光。

(3)亲爱的孩子,虽然你失去了父亲,但请你不要           ,我们大家都会帮助你的。

A、疲惫  留恋  忧伤              B、疲倦  留恋  忧郁

C、疲惫  留连  忧郁              D、疲倦  留连  忧伤

4、对《欢乐》一诗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欢乐”是什么?欢乐是一种情绪,它无形、无声;而诗人却调动一系列比喻,赋予它形、赋予它色,赋予它声。表现诗人无比欣喜的情绪。

B、这首诗十分注重色彩的配合,“白鸽的羽翅”配之以“燕子的红嘴”,这一“白”一“红”,对比分明又相映成趣。

C、诗人通过色彩和图案的组合,把难以捉摸的微妙情绪抒写得绚丽多姿,神秘诱人。

D、诗的最后一节情绪急骤逆转,理应重点抒发,却点到为止,从而留下广阔的艺术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填补,这是在艺术构架上的匠心所在。

5、下列诗句使用修辞格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欢乐)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B、她彷徨在这寂寞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C、若不是雷声提醒虫鸣,我几乎忘了和春天有一个约会。

D、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阴雨的/季节太长,人间的/是非太忙     B、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7、与《山民》主旨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山外青山楼外楼”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能力提升】

1、阅读戴望舒的《偶成》,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务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2、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回答问题。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A、《老马》承继了杜甫《瘦马行》、李纲《病牛》等咏物抒情的现实主义传统。诗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与农民息息相通,诗中的“老马”形象正是30年代饱受剥削,含辛茹苦的农民象征。

B、“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两句诗从两个侧面塑造的老马的形象:一是任劳任怨惟恐付出的少;二是忍辱负重,情状怆然。

C、“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诗句坚韧沉默的性格,丰富的内心活动,是老马形象的另一特点。它有苦、有怨、,也有愤怒,却无力改变现状。

D、写实手法,逼真的细节描绘,诗中所展示的丰富联想与想象,以及隔句押韵的旋律美,使本诗具有较大的审美价值。

【拓展创新】

“词无达诂”说的是个性化鉴赏的问题,结合你读这几首诗的感受,挑选一首诗,谈谈你的独特体验。(300字左右)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外国诗歌四首
下一篇:歌词四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