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0674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

广东台山更开中学 黄柏龙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相关文学常识。

2.品味文章情节安排的技巧。

3.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难点:1.探求宝玉挨打中贾政和宝玉父子冲突的深层原因。

2.理解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3.通过《宝玉挨打》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成熟面对

现实的社会、未来的世界,选择、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了解作者]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单名霑,字芹圃,号芹溪居士,别署梦阮。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清朝建立后,曹家成为管理宫廷杂务的“内务府”成员,身份是包衣人(家奴)。

从曹玺(即雪芹曾祖父)开始,曹家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60多年。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住在曹氏任职期间的织造府内。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曹家与皇帝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因此,曹雪芹是在富贵荣华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睿ㄆ涓福┍桓镏叭胗也怀偌仪ɑ乇本业来哟巳战ニノⅰU庖蛔郏共苎┣凵罡惺捞琢梗逍训厝鲜读朔饨ㄉ缁嶂贫鹊氖抵省4哟怂独牍俪。锸尤ü螅钜黄度缦础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天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背景链接]

《红楼梦》描写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其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暗示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宝玉挨打》节选自《红楼梦》第33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与节选内容有关的第28回主要写宝玉与忠顺王府优伶琪官交好,互赠礼物。第32回主要写宝玉与王夫人婢女金钏打闹,惹怒王夫人,王夫人决意将金钏驱逐,金钏不堪其辱投井自杀。“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以宝玉为代表的叛逆思想和以他父亲贾政为代表的封建思想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随着文中导火索的铺设引发了这一场不可避免的暴力的冲突。

[创新案例] 

1.情景导入

俗话说,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波澜起伏,这部不以惊险情节见长的古典小说经久不衰,其艺术成就及思想价值均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极致。吴功正先生在《<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中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色时,曾将起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体味这种情节波澜的设计之妙。

2.板书设计

宝玉挨打

情节 内容

开端 金钏跳井  雨村来访  忠顺王府索人

发展 贾环造谣中伤

高潮 宝玉挨打

结局 众人探视

3.旁征博引   

红楼梦

                                    ——一本旧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可说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写的是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为中心的恋爱婚姻故事。这三人都是封建贵族青年,但他们个性不同,思想各异。贾宝玉和林黛玉诗厌读四书五经,不愿走科举成名、光宗耀祖的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而追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恋爱、婚姻自主的美好理想。他们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是一对具有初步民主思想、反封建的情侣,是封建思想、制度的叛逆者。而薛宝钗却相反,她不但循规蹈矩,时时处处用封建思想、伦理道德来要求自己。而且,还常常规劝贾宝玉多读圣贤之书,多和达官贵人结交,多讲仕途经济,以便日后博取功名富贵。薛宝钗是封建淑女,封建主义的理想人物。在贾母、贾政和王夫人等强大封建势力的压迫、摧残下,贾宝玉和林黛玉真挚而纯洁的爱情,被活活扼杀了。林黛玉被逼而死,贾宝玉虽然在他们的欺骗下和薛宝钗结了婚,但最终还是出家当和尚了。曹雪芹对宝黛爱情的描写,不是简简单单的,而是将这悲剧放在以贾府为中心的贾、王、史、薛等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全过程中。这样,曹雪芹不但歌颂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和对美好爱情的勇敢追求,而且揭露、批判了贾母、贾政和王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压迫、摧残进步力量的罪行;揭露、批判了封建贵族家庭腐朽糜烂,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揭露批判了封建吏治官官相护、草菅人命的黑暗和腐败;也揭露、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妇女的奴役和迫害,总之,实际上曹雪芹是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鞑。读者从这些揭露和批判中看到,封建制度灭亡的命运已是无可挽回的了。曹雪芹是在为封建社会唱挽歌。

语言积累与速读感悟


展开全文阅读
[诵读积累]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伯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执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赏析]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  

[知识速记]

字音

金钏chuàn    嗐hài    葳葳wēi蕤蕤ruí     怔zhēnɡ呵呵     命殒yǔn  

惶悚sǒnɡ    思忖cǔn   见谕 yù             暴殄tiǎn         弑shì君

     shènɡ 盛怒          ɡuān 冠带             chàn 颤抖  

盛                  冠                   颤    

chénɡ 盛饭          ɡuàn 冠军             zhàn  颤栗  

jīn 禁不起          ǎo  拗断            shǔ  数落

禁                  拗    ào  拗口       数   shù  数学

jìn 禁止            niù 违拗            shuò 数见不鲜

字形

    殒  命殒     惶  惶悚     忖  思忖     谕  见谕            喘  喘气

                                                               端  端正

陨  陨石     徨  彷徨     肘  肘子     喻  比喻            湍  湍流

殄  暴殄     啖  啖指     跺  跺脚     谆  谆谆教导        揣  揣测

                          剁  剁肉                         踹  踹开

殓  入殓     淡  淡水     垛  垛口     淳  淳朴

词语

葳葳蕤蕤:是萎靡不振、困顿的意思。   

惶悚:惶恐。悚,害怕,恐惧。

怔呵呵:因吃惊而呆住的样子。  

思忖:思量。  见谕:吩咐我。

暴殄:恣意糟蹋。殄,灭绝。   

弑:古时称下杀上为“弑”。  

越性:索性。

冠带家私:冠带,帽子和束带,是官服的代称。这里指代官爵。家私,指代家业。  

流荡优伶:流荡,放荡,迷恋。优伶,旧时对以演戏为业者的称谓。旧时认为优伶是作风不正派的下贱人。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光宗耀祖:旧指子孙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都荣耀。

[自主感悟]

1.阅读1——6自然段,找出贾政神色变化的句子并概括贾政盛怒的原因,。

答案:①宝玉因金钏之死而感伤,神思恍惚愁闷——贾政“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②忠顺府状告宝玉引逗王府宠伶琪官——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

宝玉见瞒不过,如实招认——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

③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 贾政“气的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

总结: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贾政的愤怒,并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一下子迸发的,它是经过一层层的铺垫积累,在一些人的推波助澜下,逐渐增长,最后变成不可遏制的冲天怒气。

2.按中国社会的传统,父母教训孩子甚至打几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贾政作为父亲为什么要下毒手置儿子于死地?阅读全文,分析贾政的性格特点,找出他这么做的原因。

答案:贾政认为,儿子如此发展下去,不仅会损害家族利益,而且有可能“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即与宗法社会对立。这是思想保守正统的贾政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打宝玉下手极狠。这个事件表面上是父亲教训儿子这样一件普通小事,实际上体现了父子俩尖锐的思想冲突。贾政几乎把儿子打死,反映出正统思想对叛逆意识的极端仇恨。

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

[阅读鉴赏]

1.《宝玉挨打》在《红楼梦》原文中的回目是“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那么文中对宝玉的“不肖种种”有哪些描写?

答案:(1) 是待客不周,也就是冷落了贾雨村。(2) 是跟伶人琪官交往,也就是忠顺亲王府索人的缘由。(3) 是金钏投井。虽说和宝玉有一定的关系,也属于贾环的诬告。

分析:这几件事一事紧接一事,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贾政初见宝玉时“原本无气”,证明此时还未起波纹;但看到贾宝玉“垂头丧气”,“应对不似往日”,语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波渐起;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波浪已涌动;贾环告状,中伤之言犹如火上浇油,“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浪涛已拍天,矛盾激化到极点,打已成为必然。


展开余文
2.宝玉挨打的表层原因用课本上的话说是什么?其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案:(1)表层原因是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2)根本原因是宝玉不走仕途经济的老路。 

分析:这个事件表面上是写父亲教训儿子这样一件普通小事,实际上体现了父子俩尖锐的思想冲突。一方面是贾政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读书做官,要的是道德文章,仕途经济,是光宗耀祖;另一方面是宝玉厌恶读书,不计身份地位,与大观园里的女孩厮混,结交优伶,违背了封建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法。可见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他和父亲贾政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同,是封建社会里,进步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冲突。

3.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从中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案:相同: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同时用这种“传统”观念行之于人,因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不同: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生活太远了。总之,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

贾政与王夫人相比。相同:认为宝玉该打,应当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当。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王夫人与贾母相比。相同:溺爱,在行为上失之以宽。不同:王夫人(同上)。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4.贾环对宝玉的诬陷反映了贾府中的什么矛盾?

答案:贾环对宝玉的诬陷反映了嫡庶之争的矛盾。

分析:宝玉与贾环虽然都是贾政的亲生子,但由于宝玉是王夫人所生,是嫡出;贾环是赵姨娘(妾)所生,是庶出。贾环庶出,处处受到压抑,在今后的家庭利益中肯定是占下风的。明争不行,贾环母子便施诡计。贾环诬告宝玉的目的,就是企图在父亲面前争宠,设法扫除宝玉这个妨碍他继承家业的最大障碍。贾环诬陷宝玉,正反映了大家庭嫡庶之争极端险恶的一面。

[方法借鉴]

《宝玉挨打》一课在叙事上的艺术特色。

答案:(1)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一石数鸟,相互辉映。

分析:(1)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说的是小说所叙之事,读者往往事先不能想像;情理之中,说的是小说所叙之事,又恰恰符合生活的真实性,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复杂的人物性格。 看贾环状告宝玉一节。若庸笔来写,定是一开始便主动告状,和盘托出。而曹雪芹却先写贾环在父亲喝令之下,“唬得骨软筋酥”,情急之际,才说出金钏儿投井一事为自己的“乱跑”解脱,这其间也还未必想到中伤宝玉。待贾政喊管事之人来问,贾环这才趁机参了宝玉一本。贾环“动唇舌”时,也不直接露骨,倒是“话到一半,回头四顾一看”,令贾政知意,屏退众小厮,再说出原委。这一方面是故意显示他并无意将贾家丑事传扬,以掩饰告密的真实目的,迎合贾政心理;另一方面也防着有人将他告密之事说出去,引来麻烦。在述明金钏儿死时,又一再说明“我听母亲说”“我母亲告诉说”。这一种口声,一则令读者遥想赵姨娘为金钏儿一事幸灾乐祸、四处传播之情状;一则表明贾环人小鬼大,已为万一所言失实准备好了推卸责任的借口,从而真实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告密者的心理状态。叙述贾环这一段文字确实有令读者难以想像的“意料之外”,却又如此深得情理。此处,作者虽无一字写贾环形貌,但其龌龊卑琐的面目,却如在眼前。 

《红楼梦》此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叙事艺术,使这部以写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增添了无限烟波,也使读者的阅读在期待与惊喜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2)一石数鸟,相互辉映。 一石数鸟,相互辉映,是指在叙述一件事、一个人时,可以夹着许多事、许多人,而这些事、这些人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他们)互相联系、共同辉映出丰富的小说艺术境界。 课文开头写宝玉会过贾雨村回来,得知金钏儿自尽,“五内摧伤”,“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走着”,以致和贾政撞了个满怀,并且面对贾政的呵责,“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这些叙述,固然是挨打情节的需要,但也传达出金钏儿的死,给宝玉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精神痛苦和良知上的震撼。这就让人联想到金钏儿死后其他人的反应。首先是王夫人。第32回写金钏儿死后,宝钗忙到王夫人处道安慰。王夫人说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 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话中隐瞒了事实,虽提到自己的罪过,实在是为自己开脱。再看宝钗。为劝慰王夫人,把金钏儿说成了“糊涂 人”,并且感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这种冷冰冰的话,不禁让人想起宝钗的判词,“金钗雪里埋”,宝钗的灵魂深处确实有着天寒地冻的雪地。还有本文中的聋老婆子,她那句笑着说的“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的话,可见封建社会对奴隶生命的冷漠态度是怎样侵蚀着同样是奴隶们的心。这看似随意的一句话,竟仿佛道出了中国历史漫漫的黑暗。王夫人的推诿、薛宝钗的冷漠、聋老婆子的麻木和宝玉的悲痛、内疚、震撼对照,辉映出了宝玉的心灵世界是多么美好而热烈。  

一石数鸟,互相辉映,是《红楼梦》常见的叙事手法。不能从一事中看出他事,一人中看出他人,不能从一人一事中看出无限深意,就不能深刻理解《红楼梦》的杰出艺术表现力。

[开放探究]

贾政要宝玉读四书五经,走封建仕途经济的道路这种做法是对还是错?

参考答案一: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历来是中国家长传统而美好的愿望,而且在当时的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考取功名是封建社会的唯一出路。因此,贾政做法是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也个人发展前途的最佳选择。

参考答案二:错。贾政的做法是家长专制的一种表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子,不尊重儿子的个人理想追求。冷酷无情,缺少人文关怀。

分析:对与错是见仁见智的,引发学生讨论本身就是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兴趣,答案绝不可惟一。讨论中,学生有时略显幼稚,只要言之有理,凭借他们仅有的阅历、知识面等阐发自己的观点想法即可,即使彼此间产生分歧也没关系,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褒扬。教师可参与讨论,亦或旁观引导,最好不做定性的结论。

[教师备选]

1.王夫人劝阻贾政打宝玉,除了母子之情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

答案:王夫人劝阻贾政打宝玉,除了母子之情外,还有保住其地位的意义。

分析:王夫人虽然也和丈夫一样恨铁不成钢,在她看来宝玉是个不肖的“孽障”,但儿子对她而言有着除了亲骨肉这层关系外,还有保住地位的意义。王夫人在哭贾宝玉时嘴里却在喊贾珠:“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可见王夫人的爱贾宝玉,只不过是因为她现在只有这一个儿子。因为失去这个“孽障”,就几乎等于失去了她的一切,像她这样一位正统夫人所应有的一切。在封建社会里,作为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的女人,如果没有儿子,她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冷淡凄凉的日子就会等待着她。所以,王夫人哭道:“……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如一同死了,在阴司里也得个倚靠!”很明显,贾环和赵姨娘把贾宝玉看做眼中钉,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拔掉,正是为了这个利益上的争夺。

2.贾政在打宝玉的过程中为何三次流泪?

答案:因为贾政对宝玉行为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

分析: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先是满面泪痕,继之泪如雨下,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细究其因,不难理解。宝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宝玉挨打只是悲剧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3.贾母为什么一出场就平息了这场冲突?

答案:贾母是这个封建家族的“太上皇”,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她是利用封建主义的“孝道”来平息这场冲突的。

分析:贾母——这个封建家族的太上权威,在这里几乎是以一个令人喜悦的角色出现的。这个把贾宝玉娇惯得深怕“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睛”的“老祖宗”,确实是贾宝玉唯一可以利用来反抗封建管制的有效力量。贾宝玉也确实在她的维护下,使他的种种带有反封建主义的叛逆行为,得到了不小的伸展。然而,贾母的爱贾宝玉也终究只是“溺爱”而已。贾母用来驯服贾政的那个封建主义的“孝道”,在这一场剧烈冲突中,确实发挥了不小的魔力。这个“孝道”,先使贾政“躬身陪笑”,接着又向贾母保证“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最后甚至“直挺挺跪着,叩头谢罪”。这时,贾政所深为忧虑的那个“弑父弑君”,已经抛弃一旁了。贾政的行为是显得那样的前后矛盾而又滑稽可笑。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下一篇:敬业与乐业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