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796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案

                    设计人: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孟凡琴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积极欢快、朴实天真的情感美。

3.体味美好的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

4.走近海子,去认识一位真正的诗人。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主旨;品味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走近海子。

1.导语: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对于喜爱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个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只是一个爱写诗的傻瓜,但是对于热爱真理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位烈士,一个圣徒。如果说舒是朦胧诗歌的圣母,那么海子就是第三代诗人的精神之父。而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正是中国当代诗歌主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今天,如果要了解当代诗歌,就必须正视海子的存在。

2.海子生平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师引导:看了这段文字,我想大家心中一定会留下两个大大的惊叹号“!”,15岁就步入了读书人都梦想的幸福殿堂,25岁就在冰冷的铁轨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他为什么要自杀,这是每一个直面海子的人都有的生命追问,16年过去了,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但它却吸引我们更加虔诚地去走近海子,解读他的诗歌,了解他的生活和思想。

3.海子的家

门厅里迎面贴着一幅梵高油画《阿尔疗养院的庭院》的印制品。左边房间里一张地铺摆在窗下,靠南墙的桌子上放着他从西藏背回来的两快喇嘛教石头浮雕和一本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画册,右边房间里沿西墙一排三个大书架--另一个书架靠在东墙--书架上放满了书。屋内有两张桌子,门边的那张桌子上摆着主人生前珍爱的七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很显然,在主人离去前这两间屋子被打扫过:干干净净,象一座坟墓。

(海子的生活

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

海子在贫穷、单调和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以后的这些年里,他只看过一次电影。

除了两次西藏之行和给学生们上课,海子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这样的:每天晚上写作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整个上午睡觉,整个下午读书,间或吃点东西,晚上7点以后继续开始工作。

(师引导: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写诗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在近乎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中执着于对诗歌理想的追求,为此也失掉了对世俗生活应有的最基本的适应和享受。)

4.海子的成就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共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2001年,获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师引导: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5年,他的诗歌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7年时间里,他给我们留下的是这样的一笔财富。

他的朋友西川说,他是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评论家谢冕说,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

5.海子的理想

“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师小结:所以他坚持从痛苦的生命体验出发,坚持用诗歌探求真理,探求生命的终极意义。但此时中国社会正急剧转型,金钱和权势从幕后走上了前台,从七十年代的狂热到八十年代的迷惘和放纵,只有很少的人还固守着传统。各种商业大潮一步步将诗人和诗歌推到了边缘线上,在名利的驱动下,各种文学创作都存在着商业动机,于是高尚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成了卑鄙者的通行证。在这一过程中,爱诗如命的海子坚忍地退让,降低理想,最终突然爆裂而达到了彻底的绝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即他自杀的两个月前,这时诗人正处于最惨痛,最悲壮的理想大退让时期,同时他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这首诗为我们走进海子的心灵世界,提供了一扇窗子。)

二、学生朗读诗歌

1.范读一遍,把学生带入诗的抒情意味中去。

2.适当指导,让学生在冥想轻声诵读中,体验诗人表达的美好感情。

三、赏析诗歌

阅读此诗,思考以下问题:

1.找一找,有一个温馨的词在诗中反复出现,它是什么?(幸福)

2.提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的幸福感受说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分享一下。

3.请结合诗歌中的具体意象谈谈你对海子幸福生活的理解。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师小结,诗人用一幅极为平凡、纯朴、温馨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他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并将这种幸福感向外传布,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幸福,可见他的真诚、善良和博大的爱心。但是春天并不是处处都有花开,春天也有料峭的春寒,在诗歌明快的氛围中,你是否体味到了一丝悲凉?诗人真的享受到了他所谓的幸福了吗?)

4.“从明天起,作一个幸福的人”诗人为什么要从“明天”起,有何深意?

5.“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一句,为什么要加上“尘世”二字?

6.“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句,“只愿”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所谓明天,就意味着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明天只是希望,今天才是现实,诗人在明天所向往的,正是他今天追求而得不到的,表面上的情绪欢快、明朗,但实际上它深层的情绪却是一种浓到骨子里的悲凉。


展开全文阅读
诗人此时正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放弃尘世的幸福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一边是世俗,一边是崇高,这位沉湎于心灵孤独之旅的诗人,最终选择了后者。

既然面朝大海,留给世人的就是一个孤单的背影,已经醉心于“春暖花开”,摈弃的便是尘俗纷扰的杂事。尘世的幸福是你们的,我已别无所求。诗人刚刚向世人敞开了他的心扉,但立刻又关上了门,他内心深处仍不愿放弃对自己最纯洁的理想的追求,不甘心做一个庸俗的人。

如果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是他放弃理想的沉重宣告,那么“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执着于诗歌理想的坚贞誓言。表面上的平静难以掩藏骨子里的忧伤。这首诗中的幸福早已贮藏了痛苦和坚忍的泪水,在海子春暖花开的幸福下面是一个冰封的世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质朴的真诚和善良,也感受到了他质朴下被锁住的清高和骄傲,理想和现实对抗的痛苦,对诗歌理想的含泪坚守。

四、课堂迁移

                          秋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思考题:

  1.神的故乡为什么是鹰在言语?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现实?

  2.诗中的“王”指谁?

  3.“秋天深了”反复出现,有何深意?

  4.诗的最后两句你如何理解?请联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谈一谈。

五、师小结升华

  秋天在别人看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对海子来说,除了失去,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好绝望而去。

海子是3月25日去山海关的,他在山海关徘徊了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午,然后在26日中午开始向卧轨的方向走去,并最终选择了黄昏时分,死前,他只留下了九个字: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我们都应该记住诗人在1989年3月26日的背影,孤独、徘徊、悲伤、绝望,我们也由此更加相信,诗人是殉诗而死的,当诗成了诗人的生命,成了诗人的信仰,诗与死也就有了同等的意义,诗人的死实际上等于诗人的再生,海子的确把他的生命写在了他的诗中,这诗便沉甸甸地落在了后人的心上,这就够了。

   应该说,是海子教我们认识了真正的诗人,唯有真正的诗人在思考着生命的意义,生存的本质,肩负着净化和丰富人类灵魂的责任。他们用生命谱成诗歌,揭示生命的内涵,体现着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当他们自身面临着生存的难以解脱的虚无和荒诞时,便以身殉诗,用自己高贵的生命去证明和照亮生存的空虚。

    海子就是这样的一个诗人。

六、在音乐和画面中再次去感受一个诗人的幸福。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面朝大海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冬天之美
下一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