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1156
标签:
备课资料
山东人民版高三册语文《苏武传》指瑕(教师中心稿)
山东人民版高三册语文《苏武传》指瑕
刘雄飞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毕业生,初见我省独立编写的语文教材,惊喜万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苏武传》一课存有若干瑕疵。现不胜冒昧,特此指出,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课文第16页注11:[置币遗单于]置办财物赠给单于。置,置办。币,财物,指玉、马、皮、帛等。遗,馈赠。
“置”解释为“置办”是错误的。原句“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按课文解释应译为“到达匈奴后,置办财物赠给单于”,显然不符合财物是苏武由汉朝带到匈奴这一事实。“置”,在这里应译为“摆放”,相应的全句译为“到达匈奴以后,摆放财物赠给单于”。
二、课文第17页注3:[告知]向单于告密。
“之”指代“单于”是错误的,应该指代“阏氏、子弟”。原因有二:1、“欲发”说明谋反即将发生,在“单于出猎”而“阏氏、子弟在”的情况下,告密者如果舍近求远,不但救不了“阏氏”,反而可能因告密泄漏导致谋反提前发生;2、“告之”的结果是“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发兵平叛的是“子弟”而非“单于”。一说是“告发这件事”,也可以。
三、课文第17页注18:[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把苏武的身体面朝下覆在坑上,轻踩其背使其出血。
“蹈”译为“轻踩”是错误的。“蹈”在此是通假字,同“搯”读tao,意为轻击。
四、课文第18页注2:[坐]定罪。
“相坐”在文中是一个词,古代法律规定,凡是犯谋反等大罪者,其亲属也要跟着治罪,叫做连坐,或相坐,即人们常说的“株连九族”,最早有商鞅治定。单独解释“坐”是不妥当的。
五、课文第19页注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挖掘野鼠收藏的野生果实来充饥。去,通“弆”,收藏。
“去草实”的动作发出者应该是苏武而非只是野鼠,苏武在匈奴18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北海度过,不可能放着野生的果实不去摘而只是“挖掘野鼠收藏的野生果实”。因此该句应译为“挖掘野鼠、收藏野生果实来充饥”。
另外,课文对“黄门驸马”的注解过简,学生可能混淆“黄门驸马”和以后“驸马爷”的区别。
黄门驸马:又称“‘驸马都尉’,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设立于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与骑都尉、奉车都尉合称“三都尉”。曹魏后期,何晏娶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随后郭预娶司马懿女儿堂山公主也被封为驸马都尉,从此“驸马”成为皇帝女婿的专用称号而不再是官职,以后历代一直沿用。
该文是在常义谦、张一弘两位老师发于05年第一期《语文知识》上的《现行高一册语文课本指瑕》一文启发下写成的,感激之余给两位老师指出一点小小不足:
“一”中最后一句的标点标错了,原文:或注为:“不舍,不停。”句号应该在引号之外。
标签:
备课资料
山东人民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魏王而非“武帝”(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就这么回事(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