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505
标签:
教学论文
跟步教学制(教师中心稿)
【杨清健社科论文系列】(46)
跟步教学制
•杨清健•
所谓“跟步教学”可以是“配合教学”、“配套教学”、“合作教学”。即除了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外,还要有“教师与教师”的合作。
跟步教学制是一种新的教学体制,所以它有新的原则和新的规定。既是新体制,必有新体制所带来的新方法,故而又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以语文课和写作课为例阐述跟步教学制。
跟步教学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置形式——哑铃形分置;
二、讲课形式
(一)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最优的教学方法(跟步教学讲课法系列A)
(二)半讲式和不讲式——一种重要的横向讲课方法(跟步教学讲课法系列B)
三、考试形式
(一)负分制——杜绝考试舞弊的良方(跟步教学考试法系列A)
(二)加减制——考试仅仅是手段(跟步教学考试法系列B)
(三)平时制——教就是考(跟步教学考试法C)
四、学练形式——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训练
主要包括:课堂作文、课外作文、野外作文、作文讲评、读书报告会、百科知识圆桌会、谈话、演讲赛和辨论赛等。
五、分组形式
(一)“一部三组一队”(也叫131措施)——分组系列A
即优秀作文推荐部、书籍信息组、报纸信息组、期刊信息组、秘书组和辨论队。
(二)专业组——分组系列B
即根据特长和爱好,分写作组和口才组两大组。
为了叙述方便,我把传统的教学体制称之为砂模教学制,因为传统的教学体制及教学方法极象一个大砂模,砂模的轮廓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好比是一个砂模里浇铸出的“花瓶”。接上,跟步教学制的内容详细分述如下:
第一、改变分数设置的比例结构——哑铃形分置(分置形式)
哑铃形即哑铃形状,两头大、中间小,把期中考试成绩看成中间,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看成两头。传统的分置形式是楔子形,平时成绩占20%,其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哑铃形分置则改为平时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原先,由于平时成绩比例最小,学生根本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用功。况且平时成绩再好,期中和期末“背功”不行,还是成绩不好。而平时作文、学习成绩不好的、不用功的学生,只要期中期末考试前花上精力“死背”一顿,或者动脑筋作好舞弊的准备,考出的成绩“照优”。事实上,一个学生的成绩的好坏,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绝大部分是靠平时的一贯努力。楔子形分置只局限于用闭卷考试来反映学生的一贯成绩和能力,而且两次考试决定整个学期,是不科学的,很笼统的。学生的成绩要看平时,要看一贯的发展。所以考试应该考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而不是考学生的一两次“瞬间”。而且这“瞬间”舞弊占了相当大的概率。哑铃形分置可以改善这种状况,考试除期中考试是闭卷(负分制)以外,其他都是开卷,而且从死记硬背转变到考(写作、口头等)能力上来。因为平时成绩占大头,跟步教学制建立了《学生平时成绩档案卷》(以下简称《档案卷》)设有“读书栏”、“作业栏”(分作文、考试、作业成绩记录)“谈话栏”、“提问栏”和“成果栏”。显然,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只占10%,其他90%要靠平时的读书、作文、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的开卷的分析题考试(还得靠平时的知识和积累和能力的训练)。此外,还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和日记、词语摘录,学生每人都准备了《读书笔记》本、《词语摘录》本和《日记》本,定时不定时检查,作好成绩记录,登记在《档案卷》中。学生的每篇作文、每次考试、每次谈话、每次提问都登记在《档案卷》相应的栏目内。流一滴汗水就有一点收获,平时不用功不好好完成作业的学生,不可能会有好成绩。因为闭卷考试只有一次,且占10%,即使舞弊技巧再高也无用,舞弊被逼到了一个极小的角落,几乎可以根绝舞弊现象。因而哑铃形分置所反映的学生成绩比较真实,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良好的机制。将会比楔子形分置出色得多。
第二、讲课形式
(一)、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最优的教学方法(跟步讲课法系列①)
无论是什么讲课方法,也无论是什么新的讲课方法,都只能暂时地局部地起到积极作用,不存在什么“最优化”的教学法。殊不知在涉及人的精神领域问题上是不能套用最优化的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如果说有什么“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那就是“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应贯彻学期的始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目标去改变,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变化去改变。如果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三能”(阅读分析能力、演说谈判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应地从这三个类别去琢磨教学方法。这里要值得各位教师特别注意的也是特别容易落入俗套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包揽一切,代替学生分析课文,找出写作特点,归纳中心思想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巳厌烦至极,没有谁想听。
展开全文阅读
就阅读分析一类来说,我探索了这样一些方法:A、设问式,学到某篇课文,或某个单元的写作理论知识,先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阅读完毕,然后让学生自己(看能)提出(哪)几个问题。待大家写完问题后,请学生甲亮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请学生乙分析或解答学生甲的问题如何,此时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听,开动脑筋,最后由老师分析、解释、归纳。B、提问式,这堂课的艺术也许就是教师如何向学生提出一些巧妙的问题的艺术。备课的功夫不是用在如何讲好这堂课,而是如何根据范文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跟教材有关的,也可以是教材中没有的。提出了一些问题后让学生们来解答。譬如先请学生甲回答第一个问题,再请学生乙判断学生甲回答得对不对,哪些对哪些不对,或者为什么,如全答错了,就请学生乙回答,依此类推,再请学生丙回答第二个问题等等。与此同时,其余同学都在紧张地思考问题,因为很可能点到任何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并且回答后当场记录成绩,并作为平时成绩登记在《档案卷》中。C、半讲式,一套理论,或一篇课文,教师只讲了一半,剩下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或布置作业让学生去做,或者留作每次测验(平时的小考,不招呼)。下次可能要提问,要测验,要找某个同学谈话的话题。学生不敢不去看、不去思考,可能比起教师全讲效果显著。D、分解式,把一个班分成两个大组。课程进行到一个阶段,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们很可能自己谈些问题,或者他们想讨论一些问题,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果全班坐下来座谈或讨论,势必效果欠佳。可把一个组留下来讨论,另一个组离开教室,或写一篇作文,或准备一些问题下次讨论,或者不离开教室,让他们旁听同学们的座谈和讨论。他们在座谈、讨论和旁听当中得到知识、受到启发是不可估量的。这里不仅仅是个知识吸收的问题,还是个培养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成功的重要因素)问题。如勇气的锻炼、参与意识的培养等等,这是教师一人在黑板前滔滔不绝地讲课所达不到的。
就演说谈判能力一类来说,我探索了如下一些方法:A、介绍式,选用一些谈判、交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理论,讲解一些谈判交涉成功的案例介绍给同学,这里主要的是选取大量新的补充资料,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和思路。这里仅采用“应用文写作”(本教材是否值得教还是个问题)的狭窄教材是不行的,因为“教材永远落后于教师所选的新资料”“教材永远是陈旧的”。B、开会式,我已经实践过的有“百科知识圆桌会”,“上台演说会”“读书报告会”等。锻炼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力。只有思路开阔、知识丰富、有胆有识才谈得上“能说会道”。“百科知识圆桌会”上话题不限,什么都可以讨论,什么都可以交谈。这种会开头开得好,往往会气氛活跃,会议所反映的信息量特别大,不光是对学生,就是对教师本人也是极大的提高。“上台演说会”既可以有准备地发表演说,也可以即兴演说或者上台不限题材地讲话,或介绍自己,或介绍家乡、介绍一个风景点,或讲个故事都可以。“读书报告会”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规定读哪一本书,然后展开讨论或者对某部电影、电视剧展开讨论。C、谈话式,个别同学从小学到中学可能从来没有和人单独谈过什么话,从没有登台讲过话、发言、朗诵诗、或参加演说比赛。他们甚至与生人打交道都会脸红,突出表现在“社交综合恐惧症”。针对这种学生,只能个别找他谈话。通过几次谈话,师生彼此增进了了解,消除恐惧感,增强自信心。这样,学生不再是个沉默寡言的内向型性格的被动之人了。
就写作能力一类别来看,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A、传统式,这是传统的讲课方法,即介绍写作知识,结合课文实例进行讲解。B、对话式,传统的砂模教学制以为讲课就是一个教师对许多学生的讲解,殊不知两个教师在讲台上以对话的形式,通过进一步深化解说,或辩论,要比一个教师讲解要好得多。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教师座谈,同学们旁听,待座谈完毕,再请同学们提问或教师提问。这其实是一种很先进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与教师的通力合作。这样,上课形式多样、灵活,而且不断改变教学方法,而不光是教师一人在黑板前夸夸其谈,学生减少了不少乏味枯燥的感觉,增加了不少兴趣。因为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给学生关键在于怎样学,让他们参与进去,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从中获得了“自我实现”的高级心理需求。再者,教师在这种多角度、多方位、多信息的教学实践中,也获得了不少知识,能力也潜在的提高,有利于挖掘和发挥教师的才能和创造性。C、讲评式,即作文讲评,这是大家所熟悉的,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二)、半讲式和不讲式——一种重要的横向讲课方法(跟步讲课法系列②)
针对砂模制教材形式的弊端反映在跟步制教学观念中,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任何编写的教材,永远是陈旧的。说它陈旧,是因为它永远落后于宣传媒体,落后于当前期刊杂志和报纸所反映的新闻和文艺科学信息。教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所以任何教材,都只能作为教学的参考或充其量是基本参考(限于语文一篇篇课文)。教材犹如教师手中的一柄拐杖,而不是学科的“圣经”。如果教学和考试只能规定在教材的有限的内容之内,那么即使天好的教材,也会把教师和学生“限死”,教学会重新陷入僵局。因此,理想的优化教材应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范文限定教材,只起大致规范化、范围和线索作用;另一部分是信息流动教材,流动教材可以选取最新的文章和理论信息。至于如何选,这就要看教师的创造性了。只有流动教材的存在,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创造性教学。那么各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就不会象现在一样“千人一面”,而是富有个性。流动教材最能反映教师的能力,流动教材也可以写成书面形式(或活页形式),但一定是反映教师特色的东西。
所以,改变旧的教材观念,将教材进行大胆改革,变长期固定不变的教材为既有少量精华范文固定,又有最新流动信息,不啻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有的讲有的可不讲,有的只讲一半等。对特别好的章节或课文才值得花精力去细讲。教材里大量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去看。同样,根据需要和新的情况,可以补充适量的新知识、新信息,也可以不补充让学生们自己去捕获新的信息。这就很可能放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知识生长点的差异性拉大,造成知识上、能力上的“贫富不均”,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而不是“平均发展”。
半讲式,教师只讲了课文内容的一半,留下一半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去想,那一半没讲的部分可以作为下次提问或考试用,学生不得不看完那没有讲的一半课文,因为提问要打分算入平时成绩的。不讲式,教师一个字也没讲,给学生留下了全部的思考余地,学生不得不琢磨所有没有讲的课文,并且运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分析方法,因为不多的课堂上课时间,使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课,很少有“听腻”的感觉。可以说不讲是为了讲好,为了讲好某些课文,才不讲另一些课文。不讲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万能的教学法”,它涵盖了所有的教学方法。正是留下许多没有讲的课文,才给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差异和知识差异的机会,学生再也不会受制于条条框框的困扰,说出“老师没讲过”或“我们没有学过”之类的话,学生再也不是一个砂模里倒出来的“花瓶”。
半讲式和不讲式既保证了学生平时不敢不看课文,并且促使他们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又敦促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研,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细讲和精讲,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泛览和精读,故而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都获得了解放,而不是象现在教师和学生都刑拘于精神监狱)
第三、考试形式
展开余文
(一)负分制——杜绝考试舞弊的良方(跟步考试法系列①)
哑铃形分置虽然只给期中考试设置了10%的比值,但这并不是说期中考试一点也不重要。期中只占10%,说明必要的基础知识还是要记的,所以期中考试一律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跟步教学制希望同学掌握基本的常识,但又不必花太多的精力用于死记名词和概念上。如果问题仅此而已还好,实际上问题不会那样简单:有的同学干脆放弃这10%,或者也试着掌握试着解答。如果答对了万幸,答不对就算了,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期中考试不重视、不看书、敷衍应付的不良结局。对此,我们引入负分制,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而且还可以不发生舞弊现象。
负分制规定:其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0%,采用闭卷形式,凡考试分数达60分以上的超出分数,以6倍翻长;得分在60分以下的以同等分值对待。譬如得分85分,实际分数是[60+(85—60)×6]×10%=21分,最高分为[60+(100—60)×6]×10%=30分,最低分为—60分,舞弊者一律给—60分论处。
批改分的原则是:以得分的形式批改,每一题目中,只要没有错,有一分就给一分,按得分累加,凡是不答题或者该题完全答错的,根据该题的分值给该题绝对值相同的负分。如某小题分值为10分,如果该题未做,或完全答错(按传统改法则是0分),则给—10分。如果该考卷一题未解或者舞弊者,以—60分论处(最低分,传统分是0分)。
譬如,一张考卷有10道考题,每道10分,如果学生A答对了6道(60分),二道只答对了一半(10分),一道未做(—10分)。另一道完全答错(—10分),根据负分制的原则,学生A得分是[60+10+(—20)]=50×10%,最后得分5分(而传统分是70分)。如果学生B答对了7道(70分),一道只答对了3/10(3分),另二道只答对了一半(10分),学生B得分是[70+3+10]=83分,最后得分是[60+(83—60)×6]×10%=19.8分。
从以上看出,负分制虽然只占10%,但满60分以上者就要占翻长6倍的好处,而60分以下(考卷里出现负分较多者)就要吃亏,负分制是对连基础常识不懂者的应有处罚。这样,其中考试学生还是值得努力一下,如果考在60分以上,就可以拉开距离,同时使学生不敢落后,如果考在60分以下,甚至总分是负分(极少数)则会带来影响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后果。
负分制起到了学生不敢落后的作用,起到了学生不懂就问、好好看书、复习和沟通师生关系的作用。更有意义的是,负分制的设置,能够有利于消除舞弊现象,稍聪明的学生不会因为10%的成绩舞弊而换来—60分“惨剧”,不会去冒这个险,其中成绩出现(总分)负分将会影响平时和期末成绩。
(二)加减制——考试仅仅是手段(跟步考试法系列②)
跟步教学制的教育思想是注重开发人的智力因素,造就人的创造性才能(素质教育的内容),归根结底是注重能力的培养。而能力与一个人的平时一贯的成绩是分不开的。根据谈话和对学生的平时观察,根据其中考试成绩,更主要的是根据《档案卷》反映的学生平时成绩,教师完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家庭、生活及学生的性格比较了解。这样,可以针对学生“三能”成绩的不同状况,期末考试可以加考或者免考。所谓“负分制”,是针对其中闭卷考试而言;所谓“加减制”,是针对期末开卷考试而言。如果某学生平时一贯的写作动笔能力很强,并且获得校以上的作文比赛名次,或者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那么该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作文类考巳显多余,因而可以免考,并且教师最晚在期末考试一个星期以前宣布免考人的名单。以便学生集中精力复习其他类别的考试。“口才”类,“阅读”类情况同理。如果“口才”类或“写作”类某同学成绩很差,期末考试的种类内容对他们来说略显不够,那么根据情况,对“口才”类、“写作”类要增加一定量的内容,或者“扬长避短”,加强某学生的优势,专考他擅长的类别,以提高他的专长。其重要意义是:培养出有特长的能在社会上以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的人,比各门成绩优良但无特长的学生,作用更大,更实际。
期末考试的类别设置,决定何类别考或不考或考多少,要根据学生的成绩状况而定,而试卷的多少则要根据学习的参考人数而定。
(三)平时制——教就是考(跟步考试法系列③)
观察和考评学生的成绩主要放在平时一贯的过程中,所以平时成绩占了学生总成绩的大头50%,这是符合人认识发展过程规律的。而且,学生愈到后来,所占的成绩比重愈大,并且注意学生前后时期的成绩变化及变化速率,这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思想。总结和掌握学生的平时成绩,体现在教与考的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具体是每一次考即注重每次教的反映,如每讲一阶段布置一篇作文,找学生谈一次话,掌握学生每人每次的讨论和作业,把这一系列当作每一次考核学生的依据。注重考核的次数——从量变的过程中积累,从质变的间断中把握对学生的阶段性印象。一律采用公开的开卷方式、口头方式,最终反映在《档案卷》中。
值得注意的是,跟步考试法,关键一点在于教与考的统一,考一定要配合教:注重平时成绩,注重把教育对象当作一个人来看,而一个人又注重他是一个过程,把学生从突击、死记的幼儿识图似的学习方式引开,引向多面掌握、形象记忆、训练能力的一贯努力之中,用事实说明,学习是一个形象完成、循序渐进、积累深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两次考试的“瞬间”结果。
第四、学练形式
学练形式实际上属于教学措施的范畴,是有弹性的学练形式,又属于学习和训练相结合的一种训练措施。我在语文课所设置的学练形式有课堂作文、课外作文、野外作文、读书报告会、作文讲评、百科知识圆桌会、谈话、六组轮换法、阶梯式传改等。学练形式有学习和训练的双向功能,跟步制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既是传授知识的“教授”,又是指导学生训练的“教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如果不与训练能力结合起来,知识就不能真正掌握,就是掌握了也不能转化为能力。
第五、分组形式
分组形式属于一种培养创造性有着发挥性功能的教学措施,也是一种学习、消化、应用、开掘潜能实践的组织形式。分组开式即“一部三组一队”措施,或曰“131措施”:分“优秀作文推荐部”、“报纸信息组”、“期刊信息组”、“书籍信息组”和“辩论队”。也可以根据根据的群体爱好和特长,分为口才组和写作组。通过分组形式的分组活动开展读书、讨论、评议等项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或者在学习当中受到的启发,通过各种活动向实际的探索的应用,既可以消化,又可以发挥,以展各自的特长,在学练形式和分组形式中,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特长适合自我的发展,有着多头多元方向的发展,结果会呈现出具有不同特色的富有个性的学生,学生在学练形式和分组形式的活动,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训练的过程,更是发挥的过程。
最后,综合跟步教学制的诸方面,归纳如下:
一、从教育思想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必须针对人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认识规律来研究教育。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最终的不教。”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矛盾即是“教”与“不教”的统一。
二、从教学理论看,跟步制教学理论是“工厂”理论,即将人的大脑当作是“知识的加工厂”,而不是堆积知识的仓库。教学是培养能力的“加工过程”,要强调人的创造才能。
三、从教学观念看,认为教师是“教人的”而不仅仅是“教书的”。教师就是从具体的学科角度“教育人”,所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教师”既是传授知识的“教授”,又是训练能力的“教练”。教给知识和方法,并进行方法的训练,应是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教育的重点应从传统的“教”转到“学”这一方面来,“教与学”是紧密的,“教与考”是统一的。
四、从教学目的看,是培养具有现代观念、创造性思维,尤其具有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的新人。
五、从教材形式看,认为教材仅仅是教师和学生手中的一柄拐杖,教材只能作参考而不是学科的“圣经”,是教师支配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相反。
六、从教学方法看,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力求体现多元化要求,不追求统一的模式,不一律化,采用多角度,课堂与自学相结合,注意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注意到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才是最优的教学方法,切忌单一、僵死不变,而是不断处于开放的动态之中。
回到现实来,让诸位对传统的砂模教学制(应试教育)认真反思,它曾经把教育带到草原,然而现在又把教育引向了沙漠。谁再把教育从沙漠引向绿洲,寄希望于广大教育界仁人志士的努力探索和教学改革。
1991年初稿,2006年6月13日•南昌
杨清健,男。曾先后从事中等专业教育、电大教育、教学管理和中学教育;先后同时从事文学创作。自1981年以来,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和各类教育、科技论文一百余篇,做读书笔记一百万余字。现为江西省南昌三中语文高级教师。
电话:13177913636 E--mail:yangqingjian1631@163.com 个人网站:文学和高中语文教学 网址:http://yangqingjian1631.arkoo.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跟步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06高考,我与湖北、安徽和全国卷Ⅱ的作文题撞上了(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古诗鉴赏题解题技巧探析(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