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695  
标签:教学论文
古诗鉴赏题解题技巧探析(教师中心稿)
古诗鉴赏题解题技巧探析

瓯海区梧田高级中学    王茂坤

古诗鉴赏,这是许多年来高考中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所占的比分较大,占了百分之四。而且,每年高考复习时,教师们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这个知识点。这知识点的内容又很多,涉及到许多的诗歌知识,包括体裁、抒情方式、意象、意境、表达技巧、诗歌分类等。为了掌握这个知识点,老师们就详细地,不厌其烦的来讲解诗歌知识,讲解古诗鉴赏的解题方法。很多人都在探讨这解题方法,尝试着怎么去正确理解诗歌鉴赏题。可实际上效果甚微。学生们听了不少的诗歌鉴赏的道理,但最终还是觉得对这种题目的正确解答有困难。一到临场考试,部分学生对这种题目仍然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应付。

那么如何掌握诗歌鉴赏的知识,如何正确地解答古诗鉴赏题,这是我们每个进行高考复习的老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下面,试就诗歌鉴赏的技巧问题作一些探讨,以资高三复习时有所借鉴。

复习古诗鉴赏知识时,首先要详细地了解考试说明,领会考试大纲的精神。考纲上对古诗鉴赏评价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几个方面就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内容。概言之,凡诗歌鉴赏题不外于考查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这几方面的内容。据此,我们在解答古诗鉴赏题时,一定要搞清楚提问的方式,摸准提问的要点是什么,是回答语言问题,还是表达技巧问题,抑或思想情感的问题?

根据考纲的要求,这诗歌的鉴赏题提问的内容也是从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三方面来考虑的,而我们回答问题时也应从这三方面来着手。那么下面就详细分析一下,古诗鉴赏题是怎么从这三方面入手提问,解题时该怎样从这三方面入手回答。

一、诗歌鉴赏题的第一种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或者“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这种提问考查的是诗歌的语言层面的内容,答题时要从诗歌语言的风格和特点方面入手。诗歌语言的风格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也可以从诗歌语言的运用特点上来答题。诗歌语言的运用有三大特点:

1.有大量省略跳跃。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没有一个动词,全是名词的排列,读者必须把这些相关景物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补充才能理解。

2.有较多的倒装语序。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即“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3.古人写诗注重练字练句,常有许多精妙传神的地方,更应注意体会。

例题分析: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提问:诗中原来是数枝开,郑谷把“数”字改为“一”字,妙在何处?

这里问的是语言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语言的特点上来考虑,即练字怎么精妙传神。用“一”字,突出一个“早”字,而“数枝开”则说明花开已久,不能算是“早梅”了。

例2.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提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这是考查语言风格。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

二、诗歌鉴赏的第二种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这类提问,着重考查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回答这种类型的题目,要先掌握诗歌表达技巧方面的有关知识。所谓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诗歌的抒情方式而言。这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而诗歌大多是间接抒情的。那间接抒情的方式又有这么一些:情景交融、情理相映、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比兴、渲染、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运用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在回答这种提问类型时,要根据诗作明辨表达技巧,即要准确指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切不可生拉硬扯,张冠李戴。要根据诗歌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所用表达技巧的作用及效果。

例题分析:

例1.    小松(杜荀鹤•唐)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杜荀鹤(864---907),字彦之,昭宗大顺二年进士,但未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

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         的艺术手法,说说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分析:第1题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开头两句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第2题,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歌以“小松”写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例2.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问题:诗中最典型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简析这种表达技巧。

分析:本诗用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技巧。“人闲”说明人的内心是闲静的,“夜静”“山空”表明环境的静谧;但诗人又不一味写静,还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静,衬托了山涧的幽静、诗人内心的闲适,是典型的以动衬静。

三、诗歌鉴赏的第三种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类提问是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展开全文阅读
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要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幽静、萧瑟、孤清、安谧美好、生机勃勃、清新自然、华美壮丽、恬淡闲适、离愁别绪……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题分析:

例1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分析:这首诗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例2.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分)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3分)

分析:第1问考查诗歌形象鉴赏: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第2问考查对整首诗的鉴赏: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总之,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我们要掌握技巧,要注意问的是什么,我们就要答什么。要辨明这所问的内容是属于哪一方面的鉴赏要求,是诗歌形象,还是诗歌语言?是表达技巧,还是思想情感?只要弄清楚了提问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利用复习过的有关诗歌鉴赏知识,和已掌握的一些解题方法来回答问题了。只要按照这方法,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有效果的。

标签:教学论文 古诗鉴赏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跟步教学制(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解析(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