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591  
标签:教师随笔
匡氏兄弟是秦末时人吗(网友来稿)
陈林森

      《咬文嚼字》2006年第6期《山名十二问》第一问:“庐山风景秀丽,名满天下,你知道为什么叫‘庐山’吗?”第7期的答案是:“庐山也称匡山、庐阜,总名匡庐。相传秦末有匡氏兄弟七人筑庐居住此处,因以得名。”

      查《辞海》(1979年版)“庐山”词条的释文:“一称匡山。相传殷周间有匡姓兄弟结庐隐此得名。”《辞源》(1983年版)“匡庐”词条的释文:“江西省庐山。南朝宋释慧远《庐山记略》:‘有匡裕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受道于仙人,共游此山,遂托室崖岫,即岩成馆,故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焉。’”

      又,北宋文学家李昉主编之《太平御鉴·卷四十一·庐山》引张僧鉴《浔阳记》云:“匡俗,周武王时人,屡逃征聘,结庐此山。后登仙,空庐尚在,弟子等呼为庐山,又名匡山,盖称其姓。”又按:豫章匡裕,字君孝,共鄱阳令吴芮,佐汉定天下,封俗鄱阳庐君,兄弟七人,皆好道术,遂寓精爽於洞之山,故世谓庐山。汉武帝南巡,亲见神灵,封俗为文明公。一云匡俗汉人,一云周武时人,未知谁是。

      由以上资料可知,关于匡氏兄弟所处的时代有两种传说,一为殷周时人,一为秦末汉初人。前一种说法是主流说法。后一种说法缺乏可靠的典籍记载。

      对第一种传说,郑石平编著《道教名山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4年版)一书有较详细介绍:相传周威烈王时(公元前四世纪),有位匡俗先生(也有的书称匡裕、匡续),在山巅结庐,一心修炼。周天子知道后屡次请他出山,他屡次回绝,后来干脆潜入深山。使者寻了好久,才找到匡俗居住的草庐,而其人已羽化登仙。据说庐山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作者邮箱:

      
标签:教师随笔 匡氏兄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也谈李白诗中的“川”与“床”(网友来稿)
下一篇:“错爱”成了“错”爱(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