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343
标签:
教师随笔
性而上的韩少功
阅读韩少功的《暗示》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在他那些通过文字构筑而又解读的具象里累积着阅读快感的同时,也累积着对自身对生活的更多思考与怀疑。
阅读时,觉得韩少功与王小波有不少相似之处,摆出来看看: 1、两个人的名字中都有关于junior的字。呵呵。 2、都上山下乡,并在文字中将这段历史生活以一种既明澈又飘渺的文字形式丰富的表达出来。 3、两人的语言都很幽默。而那从层虚掩的门面里面我们却可以感受到一颗并不那么轻松的心。 4、都不喜欢讲大道理,可是却喜欢逼着读者去想大道理。 5、都比一痞了之聪明很多(真的聪明的没治了),令俺折服。 6、文笔牛B,可读性强。推己及人,写的也很深入。 7、(有人说的的)长相都比较勉强(我不十分同意这一点,我觉得韩少功比小波帅多了)。
当然也感觉出迥异之处。 觉得王小波一直是在逃离的路上。他写失忆的人,写美好的紫色天空,写那些为适应社会意识而改变的记忆,写众口一词写众口铄金,甚至写奥威尔式的极端、荒谬的东西,都似乎在与现实做着些微的抵抗,拐着弯儿去抵抗。 小波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他的诗意世界。而那里也总是温暖人心的。 但是就象羊与狼的故事:你知道这世界没的逃避,你的痛苦注定要在这里沉沦,不可期盼救赎,更不可能有诗意的世界容你安生。
To be or not to be,这也是问题也是选择。 而一个人如果选择热心的探究这世界,他善良、易感,他有驾御文字的功力,他想去揭示去表达,或许,他的痛苦更深了一层。 尽管韩少功此书的指向明显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参与,这种尝试也时常会面临与自身相悖的情况,而他并没有将自己的痛苦与疑惑都晾出来。 这也展现出小波与少功的最大区别:同样是揭示隐蔽之所,小波是为寻找游离现实之外诗意世界,而少功是试着点破各种生活具象对你乃至对社会的影响。一种出世的态度一种是入世的胆量。
书中四卷“隐秘的信息”“具象在人生中”“具象在社会中”“言与象的互在”。作者试图以幽默的小说语言闯入言说之外的意识暗区。如他所说,看看那些
未曾抵达的地方,生活是否存在,或者生活怎样存在。 他寻找的是他所认为更真实的世界,纷繁语言掩盖或粉饰下的世界。
用语言来挑战语言,用语言来挣脱用语言来思考的习惯,以及语言对心智的囚困。一说你就知道这本身就是个如何悖反的命题。少功又是意欲推翻上一本书《马桥词典》中“人只能生活在语言中”。难度很大,也很容易让作者让读者都陷进迷雾里。但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气与胆识。
你知道许多东西不适于文法的表述。但他们并非盲目的,不可想象的、神秘的,也许是某种符号而非推理的语言可以表达的。而且,那些东西又是如何参与到你的生活,让你的生活如此不同呢? 我想这是韩少功的文字对我有很深微感触和想法的的地方,并且让我想到了小波。
标签:
教师随笔
性而上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毕淑敏:听心底花开的声音
下一篇:
韩少功的智者之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