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450
标签:
教师随笔
韩少功:养鸡种菜写小说
李静 《北京娱乐信报》 2003-8-22 15:08:00
《暗示》 韩少功
最近,一本被媒体关注的“新文体”小说《暗示》即将出版,小说的作者韩少功既是海南文联主席、“寻根”文学代表作家,也是在乡下养鸡种地的务农高手。数月前,韩少功被法国授予“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成了法国的文艺骑士,韩少功并没有多少惊喜,用他的话说就是:“高兴了十分钟,十分钟之后还是老样子!” 韩少功正在外地闭门创作,记者通过互联网采访了他,希望他就新作《暗示》向读者介绍一些情况。
《暗示》本是理论书写成了小说
小说《暗示》写了两年,创作初衷为一本理论书,结果还是写成了随笔式的小说,或者说是小说化的随笔。内容是表现几个知青朋友在社会转型期的不同命运,但全书还是伏下一个隐隐约约的理论框架,是从具象符号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某些社会和人生问题作出诊断的尝试。
“新文体”之说,韩少功并不这样认为:“其实算不上什么新文体,中国古代文史哲三位一体的写作,是我们的一个好传统,也是我直接的借鉴。而且我们老百姓的日常说话,都是这样夹叙夹议的,有谁成天一开口就是朗诵诗歌或者推演理论呢?因此这本书其实是向日常语言靠拢,没有什么特别。”虽然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法,韩少功却并非对传统写法不满意而刻意求新求变,“就我个人而言,文体的选择要根据题材表现的需要,要根据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需要。因此我在这本书里不愿意接受某种传统的小说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以后就不会采用其它的文体。”
对于读者能否接受这样的写法,韩少功明确表示缺乏信心。但这本书稿的最初两个读者,一个读了两天,一个从白天读到凌晨五点,都自称是一口气读完的,这使他稍稍放心。
乡间生活并非“隐士”
韩少功一年中有六个月住在乡下自己养鸡,种菜,还把菜做成小包装,贴上自制的标签、条形码送给朋友。经证实确有此事。“在我看来,像古人说的那样‘晴耕雨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是一种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很人性化的方式。躲避世事喧嚣?也许是吧。大概我的年龄偏大,已经不喜欢成天热热闹闹了。”
不少人都觉得韩少功是个“出世”之人,其实“晴耕雨读”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还有近七成的人生活在乡下,在乡下哪儿是‘出世’呢?我到乡下无非是想多接近一些文化圈之外的人,多得到一点清静的时间,并不是当什么隐士。”以前的赵树理、周立波、柳青等作家都这样做过,现在张承志也经常在西北乡下跑。在韩少功眼里,他们都无出世之念。恰恰相反,他们关切底层的人与生活,包括底层的社会问题,正是社会热情的一种表现。难道只有成天在文人圈里好吃好喝和高谈阔论的人才是社会问题的关心者吗?
无论如何,乡下的生活给了韩少功不少帮助,至少有一条,他觉得这种生活越来越使他感到愉快和满意。“我并不是仅仅作为一个作家到乡下去生活的。这就是说,即使我没有写出什么好作品,再一次上山下乡也是我人生的重要收获。”李静
《北京娱乐信报》2002年9月19日
标签:
教师随笔
韩少功: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韩少功的智者之思
下一篇:
在昆德拉与韩少功之间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