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703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
课 题
相 信 未 来
课时分配
本课(章节)需 课时
本 节 课 为 第 课时
为本学期的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1.背诵课文前三段 2了解写作技巧 3了解作品及作者
B 过程与方法:1.了解鉴赏技巧 2走近作者心灵 3联系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C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在逆境中相信未来的那份执著。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重 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
难 点
体会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 读 法
课 型
讲 读 课 文
教 学
手 段
录 音 机
1 导入: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监狱长可以满足他们每人一个要求。美国人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要了个女伴,而犹太人却要了一部与外界联系的电话,三年过去了,他们三个人有了不同的结果。正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有不同的态度,所以才有这样的后果,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未来的看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食指的《相信未来》。
2 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11月出生于河北,自幼爱好文学,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长诗《海洋三部曲》第一节写于1964年,那一年,食指16岁。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潮,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首诗的后两节,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紧接着,在那年的冬天他又写下了那首有关冰层下求索阳光与真理的鱼的长诗《鱼儿三部曲》。可以说食指的创作为一代诗人的崛起奠定了定向的基石。他被人们称为“新诗第一人”。无疑食指是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优秀诗人。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l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信我们会战胜死亡,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人字里行间。
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
3 重点字词
灰烬 摇曳 依偎 睫毛 瞳孔 惆怅 轻蔑 脊骨 不屈不挠
4 文脉梳理
一 (1—3)身处逆境,相信未来(点题)
二 (4—6)坚信“历史自有公论”(原因)
三(7)直抒胸臆:相信未来(重申)
5 细说教材
诗的第1、2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
展开全文阅读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诗的第1、2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
第3节句式稍有改变,但是就是这微小的差异,却能表达吃作者情绪的变化,诗人在这里摆脱了前两节的灰色。冷峻的一面,尽管采用色彩明亮的,积极向上的词语,以次来强调心中不灭的理想。
以上三节可以看做诗的第一个层次,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他们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
第4节到第6节是诗的进一步推进,诗人说出了相信未来的理由。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时他又想告诉人们,这一切都是真的,不可逃避的。因此,尽管有迷途惆怅,失败的痛苦,单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作出公正的评价。
最后一节是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诗人放弃了意向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坚信,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持,相信未来,热爱声生活。
6诗歌意象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 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7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 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 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
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8 表现形式
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9 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七、学生提疑,师生交流
10 学生提疑,师生交流
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作 业
阅 读 食 指 的《热爱生命》
板 书 设 计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的五样
下一篇:
吟诵青春:相信未来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