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566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吟诵青春:相信未来
吟诵青春:
《相信未来》
食指
教学思路:
食指的作品以其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内涵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那种年轻、热情和执着,那种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对今天的学生来讲有着重要的文学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如何精巧设计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知、情、意真切而主动地体验,将是重点。而解决这一重点,就需要创设适宜的环境,深入文本,形成多重互动对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朗诵课文,并能背诵前三段。
2、了解诗人食指极其作品。
3、掌握课文中一些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鉴赏诗句,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从而体会艺术优劣与人格高低的关系。
3、思维训练,增强学生质疑意识和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学生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挫折,永怀对未来的执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人生追求的教育。
教学重点:
提升人生境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教学难点:
1、联系实际,品位诗句。
2、结合诗句,提升人生境界。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了解:
1、 关于作者:
食指被称之为永不绝望的诗人。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生于1948年,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痛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 文题背景: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
开始并竟如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首诗的题目来自当时中央美院学生张朗朗:1966年,张因郭世英(郭沫若之子)案发而出逃,临走时在诗歌沙龙中好友王东白的本子上写下了“相信未来”四个字。《相信未来》表现出在动乱年代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坚定信念,被评论家称为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的心灵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布置预习:
1、熟读诗歌,扫除字词障碍。
2、查资料,了解食指及生活经历;查资料,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3、完成讲义“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68年一部伟大的作品诞生了。它用诗歌般美妙的文字,用所蕴含的巨大力量,用闪烁着人类思想精华色泽的内涵,注定要改变无数读者的命运。它的名字就叫《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
●请大家看屏幕,这是其中非常经典的几句话,请大家把这些话连缀成流畅的一段话。
屏显:
l、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括。
2、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3、我要笑遍世界。
4、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
5、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6、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括。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我要笑遍世界;我要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我现在就付诸行动。因为,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
不错。是啊,在无情的打击下,在无望的困境中.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是多么重要的力量啊。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你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就应该呐喊出自己人生的最强音——相信未来!
【板书课题:相信未来】
【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查找资料情况,提名学生介绍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
(走近诗人,才能走进他的作品《相信未来》。)
●板书:走近诗人
【推进新课】
1、 学生有感情地放声自读全诗。
2、 大家说说应该如何读好这首诗?
展开全文阅读
——节奏应紧凑,读得要有力。
——应给人一种硬朗、刚健的感觉。
——应读得振奋人心,有男子汉味。
●教师点拨:
这首诗既有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又有遭受屈辱后的压抑心情,但是其主旨却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因此,在朗读时要以沉重而深切的语调,坚决而刚毅的神情,读出气势,读出溢满于诗人胸中的信念。如:第1-3段应读得慢一点,表现出沉重而深情的态度,4-6段速度应读得快一点,把动词读成重音,第7段应读得有力一些,读出诗人内心的呐喊。
3、 提名诵读较好的学生范读诗歌。
4、 介绍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歌中的形象,是读懂诗歌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把握好诗歌的形象,从而领悟“象”外之意,对鉴赏诗歌是至关重要的。如,《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作者选取的意象是: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遨游的长空的雄鹰和江水中自由自在的游鱼。这些意象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都体现出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态势,以壮景抒豪情,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相契合。
诗歌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某种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来展示生活,传达情感。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所选取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创造出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壮阔的画面,暗中抒发了自己高远志向。
5、再读诗歌,找出前两节诗选择了哪些意象。
——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
——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
●分析两节诗所选意象的深刻内涵。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雪花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
●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怀中.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有什么特点呢?
——带着灰暗的色彩。
——很凄凉 。
——这些意象很形象,叫人读后难以忘记。
——我总觉得里面有种很沉重的情感,说不出来。
●说得很好。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国民经济几近崩溃,物质生活极其匮乏;心理空虚,精神世界灰暗),作者的态度是什么呢?
——依然“相信未来”。
●用诗中的一个词来修饰就是?
——固执
6、在第三节中作者又选用哪些意象呢?这些意象又与前两节有何不同呢?
——选取了“排浪“大海”曙光”等意象,特点是很有力量感。
——这些意象色彩明亮了,更催人奋发了,因为“我相信未来”。
●思考:第三节前三句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
——这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曙光”与“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这里运用的是比喻。将手指比做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做托住太阳的大海,将曙光比做笔杆。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是那漂亮的笔杆。全节的意思: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里未来。
7、在在无助中,理想不灭,年轻人的豪气、青春的锐气,在这三节体现得非常充分,作者主要是采用什么手法突出这一点的呢?
——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来突出,运了反复手法。
●紧贴“相信未来”的标点符号是——
——冒号
●它的作用是——
——强调。
●现实虽残酷,理想永不泯灭。让我们一起“相信未来”!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8、全班同学齐读《相信未来》。
9、诗句品读。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和“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中的“腐烂的皮肉”和“脊骨”如何理解?
——“腐烂”一词,它正对应概括了下一句“迷途的惆怅”和“失败的苦痛”,是残酷现实对人们心灵的摧残;“脊骨”一词,它对应下句“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是一种固执的态度,是一种对未来的执着信念。
【知识拓展】
屏显: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
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就此,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相信未来”。
——他们三人都相信未来。我们大都也相信未来,但平时,我们的选择有时不是很明智。
——相信未来,应该首先把握现在。
——相信未来,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个人的社会竞争力。
——相信未来,就要学会选择。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命运。
——相信未来,就不能贪图享乐,而应着眼明天,为明天作准备。
——我的想法可能和各位不太一样,我觉得人和人不一样,对未来的想法也不一样,不能苛求相同。美国人爱吸烟,出狱时还没点着烟,虽愚蠢,但执著得可爱;法国人追求浪漫爱情,出狱时,爱情硕果累累,那么,他在监狱中的追求不是实现了吗?犹太人很聪明,他追求财富,他也实现了。三个人在监狱中都相信未来,追求未来,都可敬。
——我有些反对意见。我们提倡个性化的未来,但是,这并不能说没有主流。我觉得主流应是提倡高尚的未来,既使自己幸福也为他人的未来造福。
——我赞成。我们今天,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和发展,如果哪位同学想追求浪漫的未来,那么,能不能让他娶个媳妇,毕业时也“硕果累累”呢?
●板书:个性高尚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大声朗读最后一节,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吧——
展开余文
●师生共读最后一节。
●好像声音还不够响亮,让我们一起发出最响亮的誓言——
●师生再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一起把课本扔在一边,发出我们自己的最最响亮的誓言——
●师生合上课本,共同背诵最后一节。
【布置作业】
1、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整个六十年代最震撼人心的作品.课后请查找这首诗,认真朗诵,品味其中真味,再和其他同学交流。
2、相信未来,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培养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请以表格的形式记录自己尝试成功的点滴小事,一周后共同分享由自信和实力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走近诗人 → 相信未来 ← 个性高尚
【附一】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
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附二】
日期
尝试做什么事
怎样鼓励自己
怎样做的
结果(个人收获)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吟诵青春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相信未来
下一篇: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