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903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重点:
1、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体会本文虚词描写运用的特色
3、学习本文巧妙清晰的构思
4、积累一些四字短语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前面我们学习了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借景抒情,寄情山水,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天,我们再接触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位——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集古录一千卷,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老头子一个。)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水(今江西)人,出身贫寒,经过刻苦学习,24岁考取进士,曾任枢密副史、参知政事(副宰相),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有《欧阳文忠集》。
北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失败,参与者相继贬职,欧阳修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此文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欧阳修此时39岁,文中所言“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手法。
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有关字词。
环滁:环绕滁州城。
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水落而石出:水位下落,因而石头显露出来。
四时:四季。
临溪而渔:来到溪边钓鱼。
觥筹:酒杯和酒筹。
三、学生齐读,散读
四、学生书面翻译
第二课时
一、学生朗读课文
二、根据学生所译,对艰难句子进行讲解。
三、学生朗读,注意背诵。
第三课时
课文内容点拨:
一、本文共计四个自然段,文章以“醉”与“乐”贯穿全文,以地点转换为线索组织材料。
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作者从大处落笔,层层逼进,犹如电影镜头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地找到了醉翁亭,由远及近,忽又宕开一笔,说太守之乐,为全文张本。
2、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山间的朝暮和四时的景色地,这是山水之乐的具体化,条理非常分明。
3、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游琅玡山的的情景,“至于”把文章推进了一层,由山水之乐转向滁州百姓之乐,本段对人之乐的描写很有层次⑴滁人游⑵太守宴⑶众宾欢⑷太守醉
4、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归纳全文主旨,道出了作者的心曲,结尾点出作者的姓名,收束全文。
二、主题: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景色和当地百姓欢乐游玩的情状,,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内心抑郁的复杂情感。全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易于成诵。
三、写作特色
1、层次清楚,脉落分明;
2、语言简练,意蕴丰富;
3、句法骈散结合,词语虚实相间。
4、21个“也”,25个“而”,10个“乐”。
附板书:
风景:朝暮变化,四时景色
↗
醉翁亭→风习: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 ↘结尾:归时景色,太守归而禽鸟乐
酿泉 点明主旨。
↑
琅玡
↑
滁 山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下一篇:
満井游记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