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2364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孟子二章
 孟子二章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继孔子之后,集儒家之大成者当属孟子,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孟子(372—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仁政”以统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候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孟子的著作都存在《孟子》中,他长于辞言,其文气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很有影响。

二、领读《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串讲课文 通假字 畔——叛

五、本文中心意思

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仁政的重要性。

六、课文简析

第一部分(开头两句)提出全篇的论点。“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重要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是孟子战争胜负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的概括。他根据当时大量的战争现象,对三者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分析,得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正确判断。这两句的意思是递进的,表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中一个比一个重要,这就有力地突出了“人和”这一主旨。

第二部分(2、3段)具体论证“人和”在战争中决定性作用。可分两层:第一层(2)以设举对一小城“环而攻之”而不胜为论据,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守城一方的防卫条件很差;“环而攻之”是说进攻者来势很凶,且围攻了相当的时日“必有得天时者矣”,但最后竟未攻下,说明“天时”与“地利”的比较,“地利”更为重要。第二层(3):用虽有高城深池的“地利”条件却“委而去之”作论据,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文中连用了四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强调了防御一方具有城高池深等优越的地理条件,本拒敌以国门之外,保住自己的城池,但结果还是弃城逃跑了,这就反衬出“地利不如人和”而突出了人和这一重要因素。这一段的两层,分承并提,环环相扣,不可驳辩的论证了战争中天时不可凭、地利不足恃的道理,而只有“人和”才起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部分(第四段)着重谈“人和”阐述人和的实质,即施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首先用“……不以……”三个排比句,摒除了“人和”以外的因素,得出“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一结论。继而又进一步推论下去“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向人们提示了争取人和在于“得道”,“道”的得失,决定“助”的多寡,最后文章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句作结,进一步阐述了本文的论题,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了论证,开篇提出论点,接着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断语,逻辑性很强,两处使用排比句,不但析理精微充分,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领讲课文

二、学生根据注释、自己理解翻译课文

三、串讲。就重点字词、难以理解 的句子进行讲解

   通假字:曾——增 衡——横 拂——弼 忍——韧

四|学生朗读课文

五、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短论,中心论点被标题所揭示。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他们从卑微到显贵,所经历的艰难困苦的路程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每一人物的事迹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提供了充足的事实根据。接着作者就从这些事实中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动等方面都经受一番痛苦,所谓“动心韧性,曾益其所不能”强调的就是这个目的。在这部分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联结上下两段的例子句,“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例如上述六位著名人物在这个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里的“是人”又是指所有发挥或能够发挥这种作用的人。

第二部分(3)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练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意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这一部分是上文观点的引申和发展,作者先从人有过然后能改这个事实出发,阐述即使作为一般人也须在逆境中受到磨练,才能发奋进取,为人们所理解。这是从个人推论到国家。从反面假设说明一个国家常处在安乐之中,也往往会导致灭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两句话主要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有法家拂士的严格执法和直言敢谏,国君都不至于做坏事,有敌国外患国君才会发愤有为,不至于耽于安乐,这是一正一反的论说,自然导出最后的结论。

第三部分(末段)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即全文的中心论点,此二句单独成段,使文章主旨更加显明突出。本文先举事例,而后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文中所举事例十分典型,而且都围绕着所要说的“理”,使材料和观点紧密结合,因而很有说服力。

附板书:

 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失利说  得道多助

总起   →     分承  →  结论

 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守失利说  失道寡助

提出论点☉—→论证论点☉—→“人和”最重要战必胜

列举六个历史人物(举出实例)



提出基本论点(由个别到一般)



作阐述(由个人修练到国家治理)



归纳中心论点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孟子二章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
下一篇: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