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988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
 第十七课      寻找时传祥

 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要求:学习本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勤奋、真诚的人。

知识要求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

  3、理解题目的含义。

能力要求:

  理解通讯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和好的通讯所反映的重大、深刻的主题,能结合自己身边实际学习写一篇通讯。

重点难点:

  重点: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主题,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时传箱的事迹及思想。

  难点:对文章中某些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梳理结构。

  2、讲析文章第一部分,理解内容及中心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录音机和磁带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起跑线

  1、导入课文。

  “文革”期间,一个师傅一手带大人,把师傅大了:“文革”后,他带着妻儿跪在师傅的遗像前。泪流满面......

    是什么力量使他举起了手?又是什么力量使他下跪?

    “革命”了的“文化”刮起的狂风,既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孙德宏语)

   今天,寻找这种良知,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值得庆幸的是:时代在呼唤这种良知,时代需要这种良知。

   板书:《寻找时传祥》(孙德宏)

   2、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正字

   偌               茧            耿                挚

  (2)接力阅读,依次读完

(二)学海拾贝

  1、简介作者和时传祥

  2、听朗诵录音,整体感受文章

  3、阅读课文,按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自然分成三部分

  4、讲析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提问: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明确:交代了这篇通讯的背景资料,为后问人物故事提供环境。

      提问:本段交代了什么样的环境?(同桌讨论后交流)

      明确:交代了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日呢的良知。“寻找时传祥”也就是要找回做人的良知。

 (3)老师小结

      本部分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复杂的心情:“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深刻而激烈的,思考是痛苦的,但作者深感责任的重大,尤有“重访”的必要和重要。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复习旧课,加深理解

  2.学习第二、三部分,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

  3.总结全文

二 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请两位同学到台上读自己搜索到的时传祥材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2、提问:文中第一部分交代了两个时间:一个是“三十六年前”、一个是“十六年前年”,这两个时间分别代表着什么?(不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三十六年前”是刘少奇主席与时传祥“握了一次手”。“二十六年前”刘少奇主席连真名字都不能说地去了。

  (二)讲授新课

   1、讲析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

  (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看书后回答)

   明确: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实在、敬业精神。

   提问:第6自然段哪些词紧扣“寻找”的主题?(稍作思考、浏览后回答)

   明确:“循着”“重访”“探寻”。

   追问“这三个词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同桌讨论)

   明确:是总在“寻找”,表明引出下文的回忆。

   提问:在寻找过程中,作者问到两种人,两种人的反映都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看书后同桌稍作讨论举手回答)

   明确:A、问到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大学生也:“双眼漠然”,表明不知道、不了解。说明时传祥距离年轻一代太遥远了。

   B、问到几位老师傅---“时传祥?!”“惊讶中有些激动”表明惊讶、惊喜,是盼望已旧的神态,说明他们对时传祥喜爱、怀念,对时传祥精神回归的热切盼望。


展开全文阅读
   追问:由这样进入回忆有什么好处?(先讨论后回答)

   明确:表明时代呼唤时传祥,人民需要他,时代需要他。

  (3)访问中,写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等都争着和时传祥一起背粪,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那时人民都以劳动为光荣,劳动不分贵贱、不分身份。国家领导与工人的关系密切、平等。

   提问:对时传祥所受遭遇的同情与愤怒。

  (4)采访回忆中写了时传祥哪些事迹?(从文中概括回答)

   明确:先写时传祥平时的工作: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掏粪的时间;对掏粪工作的态度。(总写:略写)

   再造两个典型事例具体描写。

   追问:哪两个典型事例事件?(看书回答)

   明确:一是为耿大爷从厕所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的例子。

   提问: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了什么?(同桌讨论)

   明确:前者说明了时传祥不怕脏、不怕累,工作负责;周恩来表扬时传祥的主人翁精神:自觉为党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4)时传祥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后刘少奇主席握手合影留念。写这些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前后桌讨论)

   明确:表明时传祥的工作成绩和党和国家给他的荣誉,也为后文作铺垫。

   2、讲析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

  (2)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看书后概括归纳)

   明确: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时传祥都保持了正直、本分的人格。

   提问:为了突出表现他这一性格,文中写了哪些事?(看书后同桌讨论)

   明确:A、成了劳动模范的时传祥,五六十年代,哪次回老家都坚持扫村里的大道。

   B、坚信了;刘少奇主席不是坏人。”到死也不相信他是个坏人。

   C、1973年春节,听说刘少奇主席逝世,时传祥精神失常,随即去世。

  (3)提问:中央领导关心时传祥一家人说明了什么?

   明确:善良的人民需要时传祥,时代需要寻找时传祥精神,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3、课文总结

  (1)文章主题的把握。

  (2)中心思想。

  (3)写作特点

   A、开头、结尾独特新颖,尤其结尾十分含蓄。

   B、谋篇布局和细节描写很细致精巧,语言运用较讲究。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叫三声夸克
下一篇:16、南京大屠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