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684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目的:
1.了解过年习俗蕴含的乡土风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根据课前学生结合工具书查找字音,教师将以下字词板书并指名注音,带读:
捅( ) 嚼( ) 栗( ) 丫( ) 粘( ) 秫秸( ) 盍( )
烙饼( ) 簸箕( ) 门槛( ) 馅( ) 疮( ) 祟( )
亲支近脉( ) 颇( )
二、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1.同桌两人轮流读课文,要求流畅、自然。
2.“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可为什么作者却偏偏只写春节?
明确:春节是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
3.作者向我们展现了火热的春节景象,重点朗读课文的2—4段,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或者说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过年的热闹气氛,哪些语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畅谈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领会本文语言特色,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汇报:(引导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联系生活。)
想一想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饱享一年劳动果实之外,还寄托着哪些期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归纳,不求答案唯一,但注意概括得当。如:展望来年,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和整个村落的人际关系,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和和美美。)
5.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看谁读得最流畅,最能体现过年时的热闹、喜庆的气氛和充满浓郁的北方风味。
三、作业:收集有关本地过年的习俗、传说。
第 二 课 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不必拘束师生间问好,教师伴着欢快的曲子,春风满面地走进教室)同学们,当你听到这欢乐的曲子,看到自己亲自装扮得五彩缤纷的教室时,你想到了什么?眼前又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面呢?
的确,今天我们大家就仿佛置身于过新年的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其实,还有一个人他在本命年里也回想起了小时候在京郊运河家乡过年的情景,他是谁呢?(刘绍棠先生)板书课题。
二、伴着音乐读课文,激发联想
当作者回忆起这些往事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试从课文中找原话:返老还童)那么过年到底有哪些有趣的事,让他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第四自然段)下面让我们伴着这欢快的曲子,小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第四段(既可同桌一人读一人听,也可小组齐读,还可独自一人读,但要小声点)同时想象,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热闹的场面。
三、小组合作,概括主题词,整体把握课文
1.读完一遍课文后,小组讨论:这段写了家乡过年时的几件事?请你们给它们写上主题词(即小标题),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完成最快的前四名小组各派一代表将主题词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只要大体没错,不是十件事也没关系。注意概括时个别字的准确性,例如:“吃年货”与“炒年货”,“买糖果”与“卖糖果”等)
3.学习文章有条理地安排结构。结合以上四组的汇报情况,引导观察归纳几件事情时是否与课文内容安排顺序一致。
①如果一致,可问:你们为什么没有打乱顺序?可以打乱吗?
②如果不一致,则请大家再看看课文,可以打乱顺序吗?为什么?你能从课文的原话里找到答案吗?
归纳:课文内容是按过年的时间顺序写的,而文中所写的这些事情靠过渡句将它们联系起来了,这样文章就显得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平时我们写作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
4.小结:大家看,其实作者正是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京都地区过年的风俗民情画呀!在这些画里充满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喜气洋洋)父老乡亲们都很重视过年,这反映了他们一种怎样的精神?(热爱生活)
四、以“话说家乡过年”为主题,进行现场采访
1.确定采访对象以及采访时所要提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过年呢?想不想和老师分享过年的趣事呢?现在我们就以“话说家乡过年”为主题来一个现场采访。每人先确定好自己的采访对象,既可以是在场的老师,也可以是同学。然后确定采访时的提问内容,看看通过采访你最想了解什么?看谁的采访最精彩、最有特色!
展开全文阅读
2.现场采访,适时评价采访效果及对采访基本要求的把握。
3.通过采访你有什么收获?你发现现在人们过年有什么特点?与过去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五、说吉利话
过年时,人们总是对新的一年寄托着自己最美好的愿望。相互见面时喜欢说吉利话、祝福的话,你听到过哪些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祝语:生意人、当官的、学生、工人、老人、小孩……)
六、总结:
七、作业:自己亲手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年卡,写下真挚的祝福,赠给亲朋好友。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本命年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社戏
下一篇: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