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994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属于鲁迅的后期杂文。这篇杂文就当时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提出义正辞严的批判,既猛烈抨击了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又热情歌颂了英勇斗争的中国人民,对中国前途充满信心。文章短小精悍,写法灵动,语言犀利,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教学本文,可从写法和语言两方面突破。首先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驳论文的思维流程,深层探讨课文的意蕴,体会这篇驳论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其次应组织学生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味鲁迅杂文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课堂教学可采用诵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比较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用心感知,深入体验,反复品味,深入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玄虚、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的结构严谨、波澜起伏的艺术特色,学习反驳论证。
2.品味语句,体会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教学重点
1.揣摩语句,理解深层含意。
2.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感知,增强感悟。
2.品读法 品读课文,理解其写法和思想内涵。
3.讨论探究法 在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对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4.比较阅读法 在比较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或延伸。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录音机 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理清驳论文的思维流程,理解课文的深层含意,体会这篇驳论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学习立论文之后,我们会遇到新问题:有时候说服自己并不困难,可说服别人真的好难!这就需要另一种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驳论。让我们先向鲁迅先生学一学这一技巧。
设计(二)
我们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读到鲁迅先生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是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毕生追求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兴盛、腾飞的坚强战士。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时,上海民众在他的遗体上覆盖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布,以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鲁迅先生博大精深的思想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
网络笑话
买汽车
孩子:妈妈,你为什么不买汽车呢?
妈妈:买不起呀。
孩子:那怎么才能买上小汽车呢?
妈妈:你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可以买小汽车了。
孩子:那你小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
这个笑话,孩子的反驳很精彩,妈妈听了以后肯定会瞠目结舌,继而哈哈大笑。驳论是一种与立论相对的论证方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一篇驳论文。
假如你面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论调,你将怎样批驳?
生1: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强大、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均可证明,21 世纪是中国的舞台。申奥成功、加入WTO、国足出线、”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中国正如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光芒万丈。这难道能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生2:这是一种蓄意的诋毁,通过恶意损害党的形象,伤害民众的感情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让我们看看70年前鲁迅先生是如何批驳这一荒谬的论调的。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于鲁迅的后期杂文。鲁迅写此文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横战”。可见健康的恶化与精神的压力并未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无内在逻辑关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读音。
展开全文阅读
选两个学生投影显示积累的词语:
搽:涂抹。
玄虚(xuán):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省悟(xīng):认识上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
渺茫:因无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kuāng):用谎话骗人。
怀古伤今;不满现实,追怀古代的事情。
为民请命:代老百姓请求保全性命或解除困苦。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和他人。
脊梁(jī)
2.学生速读课文,画出正确的论点和论据。
多媒体显示: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作者之所以认为它是错误的,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未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自欺了。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未失掉自信力和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难点
1.诵读1~5段,讨论探究。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2)第4段有一部分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明确:(1)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发现对方娈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否认对方的观点。这是驳论的一种形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要驳论证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会由于利益的驱动或认识上的局限,往往用事实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明断是非,拨乱反正,所以驳论证比驳论点、论据更能体现智慧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事实有时并不胜于雄辩,我们一定要有推理判断能力,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才可以明辨是非,不被歪理所迷惑。
(2)”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揭露了上层统治者大搞求神拜佛来掩盖自己投降卖国的反动本质,使他们陷入捉襟见肘之地,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
从这段文字也可看到鲁迅的境况,但他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钦佩。
2.品读6~8段,讨论探究。
(1)作者是如何立论的?请简述作者的思路。
(2)”中国的脊梁”是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1)第6段承上启下,正面立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7、8段热情歌颂从古到今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驳倒对方,这是间接批驳。
(2)”中国的脊梁”是指踏踏实实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
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原因有三个:第一,他们在追求自由、理想和民族解放的过程中总是被统治阶级镇压、暗杀,他们的精神不能被很好地宣传彰显;第二,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第三,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大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大多表现出”看客”的心态。
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多媒体显示: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发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号召。在党的号如和领导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到12月,曾发生三次大规模的学生请愿运动。
“许多热心的青年往南京去请愿,要求出兵;然而这须经过极辛苦的试验,火车难坐,露宿了几日,才给他们坐到南京,有许多只好用自己的脚走。到达南京,却不料就遇到一大队曾经过训练的‘民众’,手里是棍子、皮鞭、手枪,迎头一顿打,使他们只好脸上或身上肿起几块,当作结果,垂头丧气地回家,有些人还从此找不到,有的是在水里淹死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3.学生齐读第9段,研讨以下问题。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一句话中,”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
学生明确:”状元宰相”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他的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他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
“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把”状元宰相”“地底下”相对比,可以看出鲁迅的”立人”精神,民本思想。
4.教师总结:本文的写法很独特,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说理全面、深刻、有力。
五、说话训练
请运用驳论就以下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勤能补拙
2.失败是成功之母
学生思考、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分析下文所用的修辞手法,积累并仿写。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请为下面的两个似乎有些矛盾的名言找论据,证明它们各自的合理性。
(1)我之所以有所创造,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尽信书不如无书。
参考答案:
1.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引用。仿写略。
2.(1)如:贝多芬是世界公认的乐王。他一生中有九部交响曲,其中被人推崇的是后七部,而前两部大体上是仿效莫扎特、海顿的风格。但是,他说,如果没有前两部,人们就不会听到悲壮的《命运》、雄悍的《英雄》、优美的《田园》、令人沸腾的《第九交响曲》。在写下这些鸿篇巨作之前,在世界音乐中心——维也纳,他认真学习了巴赫等音乐大师的杰作,博采众长。
(2)李时珍生活的明朝,中国传统医学已经相当发达了,医书药典汗牛充栋。李时珍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对有经验的医生、药农的访问,发现了前人的许多谬误,产生了医人先医书的想法,写成了《本草纲目》。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意,体味鲁迅杂文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链接生活,体验反思;延伸拓展,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一、揣摩语言,体味深义
1.体味语句的深义,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1)多媒体显示:
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
①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②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④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⑤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学生思考,明确:①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②指广大人民;③指国民党反动统含者及其御用文人;④指所有的中国人;⑤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2)学生自选例评析
展开余文
示例:标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以问句的形式出现,看以悬而不论,实际上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自己观点的自信,同时也包含对大众的关切、询问。
示例:”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哪些人是中国的脊梁呢?一种是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升、李时珍等;一种是不怕流血牺牲,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抗战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和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谭嗣同、夏明翰、刘胡兰等;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称他们为”中国的脊梁”,用比喻高度评价了那些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人们,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学习语言技巧,体会讽刺意味,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体味第一段中的三个副词”总”“只”“一味”,它们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总”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的心理,同时又暗示了其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有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体现了万般无奈之下只有祈求鬼神的沉迷心理。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2)揣摩”自欺力”“他信力”造语的新奇。
“自欺力”“他信力”是作者的新造词,用”自”和”他”“信”和”欺”两组反义词衍义造成,与”自信力”对照,表现出极其深刻的讽刺意味。
(3)品味第8段”……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总”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真正失掉自信力的是那些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的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
二、说话训练,联系实际,回顾反思
课文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人们”,在上世纪30年代,”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的战斗”。在今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请说一段话,作一番介绍。
学生畅所欲言。
他们是科学家,如华罗庚、李四光、邓稼先、袁隆平、陈景润……
他们是体育健儿,如邓亚萍、王楠……
他们是抗击非典的英雄们,如74岁高龄抗战在”非典”第一线的姜素椿和那些光荣倒下的邓练贤、叶欣、梁世奎、李晓红……
他们是做着飞天梦的数代航天人……
……
多媒体显示: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年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然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鲁迅《这个和那个》收入《华盖集》)
学生若有所思。
教师总结:各种灾害与中国历史相生相伴,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一百多年的近代史,每一章都充满着正义与邪恶、谎言与真实、光荣与耻辱、凝聚与散漫、顽强与脆弱、为公与为私……的斗争,中华民族始终未被斗倒趴下,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相信自己。”神舟”五号遨游于太空,中国飞天,在最高最远的广阔舞台上做了一次最完美的亮相,为我们的民族自豪吧,为我们的祖国骄傲吧!
三、延伸拓展;比较异同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读《中国人的智慧丛书》
李 恪
写下这个题目,心中立刻便有了一种不痛快。谈中国人的智慧,常常使我激昂,不能平静,大概谁也不能否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一种古老的文明赓续至今,葆有它的活力和生机,这已是绝无仅有。就凭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自豪。然而我们常常并不能自豪,而是有点自卑,有的人甚至自卑到极致——中国人简直要失掉自信力了。
自豪以致自大
大约明代以前,中国在许多技术方面,领先于世界。甚至到清初,我们还以”天朝大国”自诩。但是西方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我们并不知晓。到了晚清,他们的自鸣钟的确有点意思,那不过是匠作的巧技而已,爱不释手之余,我们还可以冷冷地讪笑那些蛮夷。但是,鸦片战争一起,我们知道了,洋鬼子船炮利器,我们纵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武艺,再加上忠义之士的视死如归,也终究无济于事。败了,割地赔款搭笑脸,不敢再惹洋大人。而仁人志士发愤而起,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兴洋务、办厂矿、译洋书、谋立宪,以至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然而”天朝大国”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曾几何时,提到中国,就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殊不知,地大物并不博,人口多并不是好事。提到中国,就是”四大发明,灿烂文化”,殊不知,近代来,外国四百大发明也不止;文化有灿烂的地方,也有不灿烂、甚至鲁迅说的”吃人”的地方。说到外国,就是腐朽垂死,水深火热,我们要解放全人类,要让他们过上像我们一样幸福美满的生活——姑不论失掉自信力否,首先就失去了平常心。
由自大到自卑
自大使我们付出了沉痛的教训。且不说清廷的割地赔款搭笑脸,”文革”中大批崇洋媚外,让我们十分”解气”之后,国门打开,我们蓦然看到,门外并不是水深火热、暗无天日,中华民族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勤劳勇敢善良聪明的民族,在我们战天斗地、你死我活的时候,他们一刻也没有停留地创造着同样灿烂的文化。不能不承认,在许多方面,西方远远地走在了我们的前头。不是曾痛斥过”外国的月亮圆”的论调吗?到国外一看,因为他们早就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月亮的确要更圆更亮一些。
于是我们开始检点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感到莫名的悲凉。”五四”时期,有人建议废除汉字,有人实行废除孔教,从师夷之长以制夷到改革开放,百余年来,仁人志士未曾一刻停止过探索真理,而崇尚西方之风,也愈来愈烈,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如果说初期的崇尚还只是洋火洋油洋布洋面的阶段,那么,后来的崇尚则几乎渗透到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使人不忍一一列举。中国的确是个大国、穷国、古国,它的发展与崛起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之事,然而它毕竟是我们的祖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必须自强不息,才能扬眉吐气。
中国人的智慧
失望和放弃不是中国人的习惯。那么,中国人还能不能崛起,能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沿着历史,做一次中国人的智慧的巡礼吧。
《中国人的智慧丛书》共8册,洋洋大观,在不同的学科里,记述了中国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不仅有震古烁今的四大发明,而且有太多太多的不为人知的发明创造。这些成果,早巳为国际科学史界所肯定,做出这些成果的科学家,也早已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
比如关于炼焦的发明,丛书介绍:中国最早的用煤炼铁的记录,见于公元4世纪的《释氏西城记》;成书于1650年前后的明代方以智《物理小识》,记载了炼焦及用焦炭炼铁的全过程。为了证明这项技术的发明权属于中国人,丛书(《揭示物质变化》分册)列出了8个国家的最早记录,它们都在18或19世纪,结论不证自明。
在记述了水稻专家袁隆平的成果后,丛书(《播撒绿色希望》分册)引用了国外的评论: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纳森博士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日本专家甚至把杂交水稻和四大发明并列,把杂交水稻称为”中国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古代,中国有大多的祖冲之、李时珍、徐霞客……我们当然可以引为自豪;现代,如果中国人多一些华罗庚、李四光、袁隆平……则我们何需自卑!
中国人的自信
有这样一个故事:记者采访一个少年,问他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少年毫不犹豫地回答:”去美国留学!”有的人看了,感到有点鼻子酸;有的人看了,忧心如焚。是啊,这不是有点不争气吗?实际上,孩子向往美国,并不可怕,说明美国的确有它先进的东西,而见贤思齐,正是我中华民族的长处。
这样的事,只可能出现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如果还是封闭的昨天,我们将无法想象美国有什么好处。如果我们总是认为外国是人间地狱,那才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这奋起直追的年代里,发感慨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中华民族斗不是劣等民族,过去曾经辉煌过,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创造新的辉煌。我们在痛定思痛,发现我们已经落后了很远之后,才会更加义无反顾地走现代化的道路——而支撑我们的力量源泉,就是”中国人的智慧”。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已是互联网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了,再来重读过去的辉煌,是不是有点夜郎自大、自我陶醉?我不这样认为,自信,将永远是一种力量的源泉。上世纪80年代,陈景润不知鼓舞过多少人,这些人不一定都要成为陈景润,但,陈景润会成为一种观念,一直激励着这一代人,并永远给这一代人以启迪。《中国人的智慧丛书》的意义,也许正在于此吧。
(《中华读书报》2001年2月14日)
这一篇文章与课文相比,写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明确:这是一篇读后感,直接批驳论点,用事实说理,与课文写法不尽相同。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一方面我们掌握了驳论的写法,另一方面理解了鲁迅先生精深的思想和宽广的襟怀,让我们永远铭记先生的教诲,用坚挺的身躯迎接生活的挑战,用坚不可摧的自信迎接时代的挑战,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民族之林而努力奋斗。
五、布置作业
1.整理课上的发言,写一篇题为《由脊梁引起的思索》的文章。
2.请阅读下面三个材料,分析这三个材料侧重点及适应论点的不同。
①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侵略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文天祥被俘后,元军一再逼迫他投降,文天祥便毅然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参考答案: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②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③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②;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
板书设计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下一篇: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