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336  
标签:教师随笔
红的东西与人血馒头(教师中心稿)
“红的东西”与“人血馒头”

鲁迅小说《药》中,对那特殊的“药”——人血馒头的描写,颇为耐人寻味。先看文中的描写:

1.……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2.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

3.他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4.老栓也打开灯笼罩,用荷叶重新包了那红红的馒头。

5.……老栓便把一个碧绿的包,一个红红白白的破灯笼,一同塞在灶里……

6.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的东西……

7.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

8.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9.“包好,包好!这样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前面所列语句中加横线的成分所指的都是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虽然读者都知道是什么,但作者一直闭口不提那几个字,而是用了其它一些描述性的说法来替代,一直等到刽子手康大叔出场,才最终由他的口中猛然迸出“人血馒头”四个字。这样写的用意有二:

一、绘形绘色,生动含蓄而又震慑人心。

“鲜红”、“红”、“红红”——那是带着革命者鲜活的生命的血液;“乌黑”、“黑”——那是遭到践踏和侮辱的革命者的生命;“馒头”、“包”、“圆东西”——那是善良者对残忍和恐怖的委婉的讳饰。红色是那样的刺目,黑色是那样的黯淡,那由“红”变“黑”的“圆的东西”,又是那样的触目惊心而又无法回避。试想,一个鲜活的生命断送于刽子手的屠刀,变成一个“圆的东西”,传递到一个普通百姓的手中,变色而食,那是一个什么情景啊!革命者的悲哀,刽子手的凶残,老百姓的愚昧和麻木,全都由这绘形绘色的描写展示了出来,震慑人心。

二、久蓄一发,刽子手康大叔穷形尽相。

从华老栓深夜打着灯笼去买那据说能治痨病的“药”开始,一直到华小栓吃下那一“包药”为止,无论是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还是作者自己的叙述语言,都没有说出过“人血馒头”这四个字。杀人是残忍的,吃人血也是残忍的;然而,作为一个稍有天良的人,连口中说出那四个字都是残忍的。华老栓夫妇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它是什么(虽然心知肚明),排开他们购买此物的深层原因不谈,就其本质而言,乃是善良本性使然。叙述者(作者)对此也是反复回避,不也是在向读者暗示一种善良人最起码的良知吗?然而,请看那披玄色衣扎宽腰带,一进门就大声武气目中无人的康大叔,一个以杀人为乐杀人为生的刽子手,一出口就嚷出了“人血馒头”,再加一个“痨病”,这种常人惧言而又讳言的话语,在刽子手的口中如此自然地吐出,活脱脱地画出了一个刽子手的嘴脸,你难道不惊骇于他的残忍和无耻吗?

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法,描绘出不同的形象,揭示出不同的灵魂,这就是鲁迅先生举重若轻,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魅力。

                                                            1999/12/10

标签:教师随笔 红的东西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粪溉”到底作何解?(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琐忆》中的两个问题(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