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947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福建云霄一中 郭泽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理解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3.阅读方法指导,写作技巧分析及借鉴,积累写作素材。
二、难点、重点
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领会全文的思想内容。
2.难点:这篇课文,由于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和作家语言风格等原因,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阅读上难点较多,涉及到深层阅读问题,或者说,涉及到阅读教学中的精读问题。学习这篇课文,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精读习惯,在阅读中自觉地质疑解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注意优化学生的思维流程。
三、教学设想
1.学习这篇课文,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借鉴成功写作方法的好教材。
2.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才作必要的点拨、提示,要让学生去发现,而不要轻易奉送结论。
3.在教学中,应找到一个既能触及学生阅读中的疑问又能直达教学目标的切入点,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教学设计
1、 课型:讨论课。
2、 课时:3课时。
3、 教具:投影仪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积累整合词语的音、形、义。
2.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3.理清文章的组材线索和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见了《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结识了《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教师板书课题)。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板书作者)。
二、阅读课文注释①,并筛选文中提及的有关“三•一八”惨案的信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复习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鲁迅的作品,并了解鲁迅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创作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有《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等。
2.了解刘和珍。(读印发的文章《刘和珍生平》《无花的蔷薇(之二)》)
四、检查预习
1.注音: 噩耗 è 羽翼 yì 屠戮 lù 浸渍 zì 菲薄 fěi
2.释词:
(1)寥落:稀少。 (4)长歌当哭:用文章来代替哭泣。
(2)深味:深深地体会。 (5)微薄:依稀、淡薄。
(3)广有羽翼:到处有帮凶。 (6)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强化积累意识,制作词语卡片)
五、速读课文,把握线索,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把握线索
1.给课文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两生上黑板板书,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同桌交流、比较、归纳)
明确:(1)写作缘起,纪念死者。(2)唤醒庸人,牢记血债。(3)刘和珍概况。(4)刘和珍遇害。(5)刘和珍遇害经过。(6)“三•一八惨案”教训。(7)惨案的意义。
2.合并归纳:表明写作目的的是第一、二部分;追忆烈士和惨案真相的是第三、四、五部分;总结教训和意义的是第六、七部分。(学生概括、展示、交流)
3.默读第一、二部分,思考: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作者对每一类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还有其他“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政府,“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和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采取方式:①筛选信息②同桌交换意见③小组讨论④展示讨论结果)
4.教师设疑: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什么?
提示:悲痛——愤怒——理智的思考。(学生从文中寻找关键词来回答)
(二)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指导:文章的思路,显示的是对布局谋篇的安排。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作者悲愤感情线索的基础上,理清全文思路。
(三)找准切入点,探求主旨,品味情感
切入点: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学生讨论总结)
可供参考:“此”的内容包括:①对爱国者的崇敬;②对执政府的愤怒;③对反动文人的憎恨;④对麻木民众的失望;⑤对社会现状的忧愤;⑥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和歉疚之情;⑦对社会未来寄予希望……
六、合作探究
1、学生再默读课文一、二部分
课文一、二部分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后发言,相互补充,完成此题目)
提示:第一,“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在于唤醒“庸人”,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展开全文阅读
2.第2节写了什么?思路是怎样的?我们知道局部思路不仅包括各个层次间的思路,也包括各个层次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思路。(齐读第2节,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以及每个自然段之间的思路安排)
提示:第1段共5个句子,第1句说明什么人是“真的猛士”。第2句紧承第一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3、4句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比照,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第5句是作者的感叹。第2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所以本节思路流程应该定位为: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此环节指导学生背诵,分析后齐读一遍,体会感情)
七、课堂小结
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1、整体把握文意(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和局部思路)。
(1)理清脉络
(2)把握主旨(特别要注意文章的背景、标题、开头、结尾、过度句、不时出现的抒情议论语句,注意整合段落大意)
2、回答问题时尽量在文中找到关键语句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方法,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效果)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2节
2、找出文中有关刘和珍的事迹,分析总结刘和珍的品质。
附:板书设计
三类人 感情线索 思路
爱国青年 悲 写作缘起
反动势力 纪念主体
愤
庸人 教训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清局部思路,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2.写作技巧分析及借鉴,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学生上黑板)。
2.检查背诵第2节(指名提问)。
二、导入新课
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便永远不再醒来。
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鲁迅先生在黑暗中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了这篇悼念文章,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民牢记血债!
三、速读课文第二大部分,探讨分析
1.这一部分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学生默读课文,筛选有关表示思路的语句,概括归纳)
明确:先回忆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其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2.速读课文,找出刘和珍的事迹,并分析总结刘和珍的品质。
(学生读课文,在课本上匀画并标记有关刘和珍的事迹,展示筛选的事件)
学生读课文明确:(l)生前爱看鲁迅文章;(2)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3)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4)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5)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6)不屈势力,反抗反动校长;(7)“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8)中弹牺牲。(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人物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归纳性格特点)
总之,刘和珍是一个进步青年学生。文章对刘和珍的描写不多,但可以看出她向往革命,渴求真理,追求进步;她有组织能力,有威信;她本性善良,为人祥和;她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嫉恶如仇,勇于反抗;她热心政治运动,勇赴国难,不惧牺牲。
四.合作讨论
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写人的文章。鲁迅先生没有详写刘和珍的生平,也没有详写惨案的本身,人物形象却可亲、可敬,关键是作者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请讨论作者运用的手法。
(学生讨论明确)
(l)选取有意义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2)善于抓细节来抒发感慨。如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3)运用人物的肖像描写。(4)运用反衬手法。如用刘和珍的善良可爱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5)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思想深刻,感情强烈。
2、以第二部分为例,说明文中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何综合运用?
(学生讨论明确)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段落,记叙、抒情、议论,交错融贯又各有所重,感情起伏回荡、激昂而又深沉。第三段以刘和珍与我的师生关系的议论为发端,转入记叙。鲁迅先生的感情也从第一大部分的愤激,转为舒缓。但是到第四段又由记叙进入议论、抒情,在记叙中连用“然而”、“但”等转折语,层层递进,感情再次迸发。在第五段开头就用“但是”一转,由上段的议论转到记叙刘和珍等遇难的经过,结尾再用“但是……”一句揭穿刽子手们的狰狞面目。对中外杀人者的义愤已经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
五、写作素材积累
1、积累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课内经典
(1)警示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对偶句: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创新句: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
3、相关经典:(1)鲁迅的经典散文——《战士和苍蝇》
叔本华说过这样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2)鲁迅诗一首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六、布置作业
1.片断练习:选用下面一个题目,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注意突出人物的个性。①某老师走上讲台;②父亲严厉的目光看着我。
2.背诵第4节。
附板书设计
人物 事件 顺序 方法
(1)生活中 时 细节
刘和珍 (2)学潮中
(3)惨案中 间 肖像
追求进步、善良谦和、勇于反抗
展开余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a) 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b) 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第4节
二、导入新课
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同声一哭。”下面我们就用心去解读语句,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吧!
三、跳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
(师点拨)
所谓关键语句,主要是指抒发作者悲愤情感和表达作者对死难意义理智思考的词语,在文中起着“点睛”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解读关键语句。
(教师示范分析其中一二例,其余由学生质疑,学生讨论分析,师仅作指导)
1.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中的“哀痛者”“幸福者”如何理解?
明确: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对烈士热情讴歌。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2.“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分析:抓关键词“尤”“出离”“浓黑的悲凉”“快意”“奉献”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人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记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意;三是警告反动派,血债是一定要用血偿还的。
3.“惨象,……就在沉默中灭亡。”
分析:抓关键词“已”“尤”,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更突出走狗文人“流言”的下劣无耻。“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关系的复句,既对反动派发出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和激励。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分析:抓“依稀”“微茫”“更”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他们也将从烈士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地去斗争、前进!
(学生推荐或质疑或赏析,自己试着总结一下理解语句含义的方法)
四、小结全文:
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内容是较深的,要通过反复诵读来加深领会。刘和珍等烈士牺牲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有多少有志的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血战前行、前仆后继,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他们的精神应该扩大到我们这一代,这也是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希望所在。
五、布置作业:
1、继续诵读全文。
2、书面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古诗鉴赏题的几种答题范式(网友来稿)
下一篇:
高考仿写训练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