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776
标签:
教师随笔
一面与两面句的辨析(教师中心稿)
“一面与两面句”的辨析
自从高考语文考了“前面只有一面而后面有两面”或“前面有两面而后面只有一面的句子”后,许多模拟试题都据此设计。不少同学由于受思维定势所驱,一碰到这样的试题就判错。其实,这样的句子不一定都错,有的是可以成立的。例如:
(1)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度是决定交际能否成功的关键。
(2)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的经营效率将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
(3)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来议论,往往能决定一篇文章的优劣。
(4)复试在一星期后举行,录取与否将决定他的一生。
(5)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在打击恐怖主义时能不能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6)是否能很好地执行教学大纲上的规定的内容,已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7)我确实有能力提升一般人的英文程度,但能否做到却取决于学习者对我的支持度。
这七例都有一面和两面共存的情况,但都无语病。例(1)——例(3)前面只说了一面:例(1)为“在公众中的信誉”,例(2)为“企业的经营效率”,例(3)为“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后面却讲两面:例(1)是“能否成功的关键”,例(2)是“能否立于不败之地”,例(3)是“一篇文章的优劣”。为什么它们可以对应呢?因为前面的一面一例(1)的“在公众中的信誉”,例(2)的“企业的经营效率”,虽然字面上只有一面,但由于没有把话说死,所以实际上可以作两面理解:“信誉度”有高或低两面,“经营效率”也有高或低两面。因此,它们可以和后面的“能否”对应。例(3)的“选择什么样的角度”的“角度”更可作两面理解,如“恰当”或“不恰当”,当然能和后面的“优劣”对应了。
例(4)——例(6)后面只说了一面,例(4)是“决定他的一生”,例(5)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例(6)是“衡量教学质量”,例(7)是“对我的支持度”。它们之所以能和前面的两面——分别为“录取与否”,“要不要打击”和“能不能侵犯”,“是否能很好地执行”,“能否做到”对应,也是因为它们可以作两面理解:“一生”的成就有大或小,“立场”有赞成或反对,“质量”有好或坏,“支持度”有高或低。
而历年的一些高考题和前后不对应的病句,则不同。例如:
(8)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第3题的A句)
(9)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全国卷第7题的B句)
(10)文艺作品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2004年福建卷第5题的c句)
(11)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2004年全国卷(Ⅳ)第6题的A句)
(12)判断一条广告语好坏的依据,不仅在于文字精致,构思巧妙,还要在于符合群众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
(13)形成壮观的流星雨,取决于彗星残留物质的多少和地球大气层的厚薄条件。
(14)抓好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
众所周知,例(8)——例(10)这几道高考题都有毛病。为什么呢?前面说了两面,而后面只讲了一面。例
(8)为“保证生产安全”,例(9)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例(10)为“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例(11)为“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且把话说死了,以致不能作两面理解,因此不能对应。例(12)的病症与此相同。例(13)例(14)则是后面说了两面,而前面只讲一面。例(13)是“形成壮观的流星雨”,例(14)是“抓好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且把话说死了,以致不能作两面理解,因此有语病。
如何改正这类病句呢?苏培成先生在他主编的《语言病例分析》一书中先举了这样几个病例:
(1)农村干部和社员思想上还有疑虑,担心我们的政策会不会再变,心里不踏实。
(2)搞好四化建设,决定于我们学习的好坏。
(3)打击经济领域里犯罪活动的斗争,是一场腐蚀反腐蚀的斗争。
然后分析道:例(1)“要把‘不会’二字去掉”;例(2)“前边是单方面的,后面是两方面的,前后不搭配,应在‘搞好’前加‘能不能…;例(3)“只能说‘是一场反腐蚀的斗争’”。由此可见,改正的方法有二:或者把两面改成一面,或者把一面改成两面。
《学语文报》2006年11月24日
标签:
教师随笔
一面与两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语文“病句题”汇总(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同行十二年”中“行”字读音之我见(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