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330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教案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特殊句式的标志及类型

2.掌握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教学重难点:

辨别特殊句式的类型并掌握翻译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内容中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翻译题中,因此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二.句型介绍: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三.分类说明:

1.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注意点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2.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点: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3. 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4.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3)介词宾语前置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4)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

5.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6.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7.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8.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

(1)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求人可使报秦者。


展开全文阅读
(2)“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石之铿然有声者。

(3)中心语+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中心语+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9.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四.巩固训练:

1.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什么句式?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2)居则曰:“不吾知也。”

(3)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6)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7)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计其数。

(8)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9)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10)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2)竖子不足与谋!”

(1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4)“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15)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16)时人莫之许也

(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8)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3.下列固定结构如何翻译?

(1)表示疑问

例词 释义 例句(含出处)

何以……?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何所……?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奈何……?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如……何?

奈……何?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孰与……?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乎?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独……耶?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⑵表示反问

例词 释义 例句(含出处)

何……哉(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何……为?

何以……为?

何故……为? “何辞为?”(《鸿门宴》)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之战》)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夫晋,何厌之有?”(《左传•  公三年》)

如之何……?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荷 丈人》)

“君子于役,如之何不思?”(《君子于役》

岂(其)……哉(乎,耶)?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岂为死君乎?” (《  之战》)

安……哉(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不亦……乎?

不……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非……欤?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顾……哉?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劝学》)

独……哉?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乎?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少年中国说》)

庸……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⑶表示感叹

例词 释义 例句(含出处)

何其……也!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左传》)

直(特)……耳! “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寡人之于役也》)

惟……耳! “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

一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亦……哉!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

……何如哉?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⑷表示揣度

例词 释义 例句(含出处)

无乃……乎(欤) “求,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

得无(微)……乎? “若辈得无苦贫乎?”(《王忠肃公翱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其……欤? “其可怪也欤?”(《师说》)

……庶几……欤?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庄暴见孟子》)

⑸表示选择

例词 释义 例句(含出处)

与其……孰若……?

……孰与……?

与其……

宁(可)……

与……

无宁……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欤(耶)

抑……欤(耶)? “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

其……其……也?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祭十二郎文》)

⑹其他

例词 释义 例句(含出处)

无以(亡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之谓也 《诗经》:“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非惟……抑亦 “非惟时,抑亦人谋也。”(《诸葛亮传》)

尚……况……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所 “荆轲有所待。”(《荆轲刺秦王》)

无所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诗》)

所以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是以,是故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何以 “如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传》)

何为、何其 “若何为生我家?”(《原君》)

“明日何其多。”(《明日歌》)

安有……乎?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炳烛而学》)

虽……犹……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论积贮疏》)

虽……则……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指南录>后序》)

谓……为…… “公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录>后序》)

特……耳……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读孟尝君传》)

五.熟记特殊的句式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理解与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看《一个学者的思考和民众化的口水》一文(网友来稿)
下一篇:六一居士传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