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案例
阅读:4741  
标签: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永久的悔》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永久的悔》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语文》。这是一篇现代记叙文。文章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回忆了过去的家庭生活,通过平凡小事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教学思路

根据现代中学生娇骄并重,不懂生活的艰难,不理解父母苦心、缺乏爱心以及农村中学生阅读量少并本文的特点,我通过引、读、思、品、写六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尽孝,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领略文章平实自然、在日常絮语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引(延伸课外,认识作者)

1、引导学生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学生谈对本诗的理解。之后引入同题材的《永久的悔》。

2、教师结合课文注解简要介绍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著有《天竺新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二、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标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解决。教师巡视,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在顺畅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放声朗读,体会感情。

3、教师设问:读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痛苦、悔恨。

三、思(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思考下列问题,现场回答:

1、作者悔什么?为什么悔?悔的表现是什么??

2、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3、中间叙事部分作者不仅叙写了母亲受尽的苦难,更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

1、作者悔的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悔的原因是母亲受尽了苦难。悔的具体表现是第十段。

2、本文的结构层次:

(1——2段)开篇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3——9段)中间叙事:道明悔的缘由。

(10——11段)结尾点题:突出永久的悔。

3、中间叙事部分主要叙写了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自己幼年的生活的苦。写家庭的苦及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为了烘托母亲的苦,烘托母亲在苦境中给自己的疼爱,从侧面回答“悔”的原因。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苦写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母亲生活得更苦,越能表现母爱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也就越深。

四、(品味精彩,积累感悟)

 1、轻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情感。

     教师做示范,学生学习品赏。

 例: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

   这句写出了我家生活的极度贫困,很难吃上月饼;也写出了我那时的幼小,不懂事,没有想到母亲。表现了我的悔恨之情。

归纳妙点:

1、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在平实中饱含深情,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对母亲的思念,由此突出主题:及早尽孝。

2、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明“永久的悔”,引出对往事的追忆——“悔”的由来,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

五、比(迁移性训练,拓展视野,合作探究)

   阅读自读课文中梁晓声的同名文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之后自由上台填写表格。

表格设计

                       永久的悔 比较  

季        文 梁       文

内容

主题

线索

结构

方法

叙事

方法

语言

风格

   

 参考答案

                   永久的悔 比较  

季        文 梁       文

内容 后悔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让

让母亲受尽了苦难。 后悔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让一颗善良的灵魂永不瞑目。

主题 要及早尽孝,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情。 人类应该有爱心、同情心。

线索 以“悔”贯穿全文。 以时间为序。

结构

方法 开篇设疑,中间叙事,结尾点题。 篇末点明中心。

叙事

方法 倒叙 顺叙

语言

风格 朴实自然 相同

结论:

同一个题目,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也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六、做(反馈检查、学以致用)

 1、词语的理解性听写(教师说出词语意思,学生写出本词)

 a、比喻依靠别人过活。(寄人篱下)

b、糊涂,不明事理。(懵懵懂懂)

c、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可得)

d、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立锥之地)

e、只要弯下腰来拾,到处都是。(俯拾皆是)

f、简单粗陋。(简陋)

2、母爱无私,母爱伟大。生活中你一定也深有感触,请用简短的语句写出你的感受。

3、以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自拟题目   

  2、亲身经历,情感真挚。


展开全文阅读
附:  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作者————母亲————我们

             悔———— 苦——————孝

(二)教学反思

   1、现代散文接近我们的口语,通俗易懂,无需多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积累与迁移,挖掘其思想内涵。

   2、以理解性方式听写词语,既注重词语的理解,又锻炼概括能力,有效地实现“能写”“会用”这个目的。

   3、同名文章比较阅读,小组合作探究,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又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创造性阅读与理解。

   (三)课后评点

     本案例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又创造性地吸收了传统教学方法注意夯实基础知识的特点。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通过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学习词语。在比较阅读中,小组的互动,促使多数学生参与进来。

2、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文以载道”,这是古今大学问家所提倡的。读文章重要的是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使优秀的思想精神代代相传。本案例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文章的阅读,领悟母爱的艰辛与伟大,明白爱心、同情心的重要性。

3、课内外相结合。

     以课文为原点,向课外延伸,联系旧知识,拓展新空间,悟出新道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模式。

4、创造性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

 听写是传统教法之一,但在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以理解进行概括性听写,既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使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达到了夯实基础的目的。

 

注:此文在2006年第二届全国课程标准《语文》“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录像课”评选中,获优秀教案贰等奖

标签: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永久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下一篇:《黔之驴》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