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909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夏(教师中心稿)
夏
研究主题: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的热切呼唤。
2.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的作用在于平等地参与、周密地组织、巧妙地引导、简约地讲授,以及艺术地激活和完善学生思维的盲区,不断让学生去发现、感受作品中包蕴的无限风光。
教学目的:
1. 理清文章的思路。
2. 体味作者的情感。
3. 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1. 作者情感的体会与升华。
2. 作品语言的内化与外现。
过程设计:
一、农村话题导入课文,悄然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唤醒学生沉睡的农村情结。
1. 收割麦子大约在什么时间?麦子收割完毕接着做什么?北方农民麦收完毕呢?
2. 如果你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时,会不会因为父母是农民而感到不好意思?为什么?
3. 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二、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大略领会作者情感。
1.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词语:
芊芊细草 黛色长墙 主宰一切 酿成一种磅礴之势 匍匐前进 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 细滋慢长 喇叭筒
2. 自主、合作完成下列练习,初步感知文本的内容和情感:
本文抓住夏天 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 之情,深情赞美了 。
三、赏析文本美点,感受语言魅力
自主、合作发掘文本精彩之处,小组、全班交流个性体验。
1.阅读支点:以“我学会了 ”或“我发现了 ”为话题,师生交流阅读体验和阅读发现。
2.激活盲点:对比手法 金黄与黄金 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比喻、拟人的传神与精妙
四、升华情感,外化语言。
1. 情感对比:阅读高骈《山亭夏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解说:
绿树下清阴浓密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进小小的池塘。微风吹过珠帘轻轻地晃动,架上开满蔷薇满院飘香。
2. 回归文本:根据课文描绘的景象和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以《夏天是一首歌》为题,小组合作一首新诗。
诗歌知识链接:
(1)朱湘《少年歌》中的意象:小羊、山泉、暮气。
(2)构思点拨:歌 五线谱 旋律 节拍 音符 歌手 合唱 独唱 乐队 指挥 生命之歌 奋斗之歌 男高音 女高音 进行曲
(3)意象组合:蜂蝶 蝉儿 太阳 麦浪 高粱 玉米 瓜秧 镰刀 汗水
(4)结构与方法:分行分节 大胆想象与联想
3. 交流、朗读诗作
五、教师就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文后“探究 练习”的第二、三小题。
2. 课后收集描写夏天与春秋的古诗词各一首,体会诗中的情感与课文的异同。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夏(教师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三峡》(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