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003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尹家河初级中学阚常余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七子之歌》,介绍《七子之歌》和闻一多。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澳门》、 《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闻一多作为一名学者和革命者具有怎样的精神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人格魅力。
2、介绍臧克家:
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
《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
二、检查生字词。
1、shuāi hè dié qiè zhuó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卓越
lì qián kāngkăilínlí kăi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小楷
qì jiŏng kuī wù
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校 壳 藏 行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无暇及此 赫然而出 疏懒
目不窥圆 热情澎湃 硕果
仰之弥高 漂白四壁 炯炯目光
4、解释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诗兴不作 锲而不舍 群蚁排衙 兀兀穷年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潜心贯注 气冲斗牛
三、感知课文
1、根据课文题目,可将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关键性语句概括各部分内容?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2、文章是从哪几个部分来写闻一多的“说”和“做”的?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
文章是从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部分来写他的说和做。主要记叙了六件事情。作为学者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作为革命家写了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
展开全文阅读
3、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是否显得矛盾?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前期,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后期,说了就做。前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救国救民爱国的主要思想、执著的态度、言行一致、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不变。
四、品味精彩段落
阅读课文第三、四小节,思考:
1、闻一多先生研探古代典籍、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是什么?
2、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4、文章的“无瑕”“惜”“贪”“辛苦”“凝成”各说明了了什么?
归纳明确;
1、“他想吃尽、消化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救国。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赞美了闻一多先生的“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3、“……开一剂救济的药方……”——比喻
“……大开光明之路……”——拟人
“……如群蚁排衙……”——比喻
形象表达出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和治学的辛苦。
4、无瑕、惜——专心致志的程度(头发凌乱、几乎忘了吃饭、睡得很少、惜寸阴、分音)
贪——对知识如饥似喝的欲望
辛苦、凝成——治学成果来之不易(密密麻麻的小楷)
五、归纳写作特点: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六、迁移练习
这篇课文在描述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时抓住了“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一系列的细节来表现闻先生的刻苦精神.现在,我们也来观察一位同学在听课时的一两个细节,写一片断.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三课时)
下一篇:
《说“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