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论文
阅读:1292
标签:
教学论文
教育缺乏生活真实,老师渴望说真话
中国青年报 2001-01-12 刘工昌
我大概再也不会忘记刚刚过去的这个2000年12月(编者注:2000年12月4日和27日,刘工昌老师文章《当老师还有什么意思》、《刘工昌老师再说实话》分别在本版见报,引起强烈反响)。
我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教师,如果没有这个12月,我所做的将和我过去的许多个日子一样,累完一天后安静地看着太阳从窗子的东头落到西头。我从来没想到针对任何人或机构,我所写的只是一种浓缩了的普遍现象。我要做的不是为了伤害任何人或机构来使自己出名。我也是父亲,我非常理解天下父母爱自己孩子的拳拳之心。我有很多私心,但在为孩子们的将来、为老师们现在的处境着想这一点上,我是真诚的,我的焦虑也是真诚的。
记得罗伯特·菲利普在他的《潜能致富的哲学》里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爱斯基摩人曾受雇于美国的一个探险队,为酬劳他,他被带到纽约作一次短暂的访问,他惊讶于那里他从没见过的各种壮观和奇迹。回家后向村人激动地述说了他所见的一切,可他的族人冷淡地看着他,一个个走开了。从此后村人为他取了个绰号“说谎者”,他一直背负着这个绰号死去,甚至他的真名都已被人忘记。后来探险家阿拉斯姆森探险时带了一个叫米泰克的爱斯基摩人同行,米泰克访问哥本哈根和纽约后回家。他想到了“说谎者”的悲剧,就聪明地不把真相说出,改而说出令他族人可能接受的故事。在族人心中,他是个诚实的人,邻居对他很尊敬。
我也许更像那位愚蠢而真诚的“说谎者”。其实,只要是浸淫于基层教育时间稍长一点的人都清楚,我所说的那些事儿实在算不了什么,甚至还谈不上冰山一角。只不过,大多数人会选择做那个受人尊敬的米泰克。
对此惟一合理的解释是,我还是个孩子,属于人们不愿和我们交朋友的70年代出生的那一茬。
的确,我们没有60年代出生的那代人仿佛与生俱来的沉重深邃的气质,也不具备下一茬人那种无所顾忌的放浪形骸。因为缺经历,我们的叹息常显得空洞;因为有顾忌,我们的洒脱更像是做作。我们似乎注定了平庸,最多也就是在前人的阴影里挥舞几下淡淡的手势。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丧失了面对希望的勇气。更多时候,我们只得把怀疑的话吞回肚里。
在传媒时代,教育更像是一张被过度曝光了的照片,我们在过多地迷恋它的奇异时往往忽略了它的本质。
教育是叫人学会生存,但这不该是一种纯技术的能力,还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是我们是怎么教的呢?
我们小时候得到的教育是社会多么美好生活那样迷人,给孩子们的信念是“永不怀疑”。待真正长大后才发觉现实并不是这样的,一些人心理失衡开始仇视社会,更多的人则乖巧地把自己化妆起来,利用体制的漏洞寻找自己的空间。其结果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听真话,但在生活中要讲真话却是件极困难的事,讲真话的人常常处境艰难。
我主张,也希望,在新世纪,更多地让我们的孩子在教育中看到生活的真实。还是那句话,现在的孩子所知晓的远比我们成人想象的要多。
标签:
教学论文
教育缺乏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心痛永远:忆我的从教和退教经历
下一篇:
评论:教师,你有权利说“不”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